一种头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105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头戴设备,包括主体和面罩;主体包括封装壳和设于封装壳内的发热器件;面罩上设有进风通道,封装壳朝向人脸的一端设有与进风通道对应连通的进风孔单元,封装壳的顶部或/和背离人脸的一侧设有出风孔单元;封装壳限定的内腔中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内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进风腔和出风腔;隔板上设有风扇,风扇的进风端、进风孔单元均与进风腔连通,风扇的出风端、出风孔单元均与出风腔连通;风扇用于引导外部的空气经进风通道和进风孔单元进入进风腔、与发热器件进行热交换后再进入出风腔、并经出风孔单元排至外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对发热器件进行散热,又能对面罩进行散热散湿,且散热效果好,提高了使用寿命和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使用体验感。使用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戴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穿戴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头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为提高头戴设备的体验效果,相应的对头戴设备中的硬件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硬件水平飞速提高,必然会带来功耗的增大,功耗增大致使发热器件(主板和电池)的发热量也相应的增大,若不能及时对发热器件进行散热,可能会损坏发热器件,最终影响使用寿命;另外,为了提升沉浸感,用户佩戴时需要具有良好的遮光性和密闭性,因而佩戴时面罩需紧密贴合面部,但是现有的面罩不容易散热散湿,长时间使用时,容易使面部温度高,闷热出汗,造成用户面部不适,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之一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头戴设备;既能对发热器件进行散热,又能对面罩进行散热散湿,且散热效果好,提高了使用寿命和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戴设备,包括主体和设置于所述主体朝向人脸一端的面罩;所述主体包括封装壳和设置于所述封装壳内的发热器件;所述面罩上设有进风通道,所述封装壳朝向人脸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进风通道对应连通的进风孔单元,所述封装壳的顶部或/和背离人脸的一侧设有出风孔单元;
[0005]所述封装壳限定的内腔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隔板上设有风扇,所述风扇的进风端、所述进风孔单元均与所述进风腔连通,所述风扇的出风端、所述出风孔单元均与所述出风腔连通;
[0006]所述风扇用于引导外部的空气经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进风孔单元进入所述进风腔、与所述发热器件进行热交换后再进入所述出风腔、并经所述出风孔单元排至外部。
[0007]进一步,所述封装壳朝向人脸的一侧间隔设有两个镜头安装孔,所述进风孔单元设置有至少三个,包括第一进风孔单元、第二进风孔单元和第三进风孔单元;
[0008]所述第一进风孔单元位于所述镜头安装孔的上方,所述第二进风孔单元和所述第三进风孔单元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镜头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二进风孔单元和所述第三进风孔单元之间。
[0009]进一步,所述面罩上设有至少三个进风通道,包括第一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和第三进风通道;
[0010]所述第一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进风孔单元对应连通,所述第二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二进风孔单元对应连通,所述第三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三进风孔单元对应连通。
[0011]进一步,所述封装壳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前壳、中壳和后壳,三者限定出所述内腔;所述隔板的顶部与所述中壳的顶部抵接;所述前壳朝向人脸的一侧设有向所述后壳方向延伸的U型挡墙,所述U型挡墙与所述隔板抵接,且所述U型挡墙、所述U型挡墙内侧的所述前
壳、所述隔板和所述中壳共同围出所述出风腔,剩余所述内腔为所述进风腔。
[0012]进一步,所述前壳的顶端设有第一缺口,所述后壳的顶端设有第二缺口;所述中壳上设有向下伸入所述第一缺口内的第一延伸部和向下伸入所述第二缺口内的第二延伸部;
[0013]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进风孔单元;所述出风孔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上。
[0014]进一步,所述面罩包括面罩支架和面罩本体;
[0015]所述面罩支架包括端部和设置于所述端部的外边缘且向所述面罩本体方向延伸的周部,所述端部和所述周部限定出一个安装空间,所述面罩本体背离人脸的一端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0016]进一步,所述面罩本体背离人脸的一端设有通气结构,所述通气结构、所述面罩支架的周部内壁以及所述面罩支架的端部内壁共同围成与外部连通的通气腔体,所述面罩支架的端部设有与所述通气腔体连通的通气孔单元;所述通气腔体和所述通气孔单元构成所述进风通道。
[0017]进一步,所述面罩本体包括相连接的安装部分和贴脸部分;所述安装部分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贴脸部分伸出所述面罩支架外;
[0018]所述安装部分的外周面与所述面罩支架的周部内壁贴合,所述安装部分的端面与所述面罩支架的端部内壁抵接。
[0019]进一步,所述安装部分的外周面和所述贴脸部分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台阶面,所述面罩支架的周部端面与所述台阶面抵接。
[0020]进一步,所述通气结构为槽状结构、孔状结构、镂空结构三者中的一种;或者,所述通气结构为槽状结构、孔状结构、镂空结构三者中的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002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本专利技术中的头戴设备,包括主体和设置于主体朝向人脸一端的面罩;主体包括封装壳和设置于封装壳内的发热器件;面罩上设有进风通道,封装壳朝向人脸的一端设有与进风通道对应连通的进风孔单元,封装壳的顶部或/和背离人脸的一侧设有出风孔单元;封装壳限定的内腔中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内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进风腔和出风腔;隔板上设有风扇,风扇的进风端、进风孔单元均与进风腔连通,风扇的出风端、出风孔单元均与出风腔连通;风扇用于引导外部的空气经进风通道和进风孔单元进入进风腔、与发热器件进行热交换后再进入出风腔、并经出风孔单元排至外部。
[0023]风扇为空气的加速流通提供定向的推动力;散热时,外部的冷空气先经过面罩上的进风通道,此时冷空气可对面罩进行散热除湿,间接降低了用户面部温度和面罩贴脸处的湿度,提高了使用体验感;然后,冷空气对发热器件进行散热,避免发热器件因温度过高而受损害,提高了使用寿命。另外,进风腔和出风腔仅在风扇安装处产生空气流通,其余位置保持密封状态;如此,可使风扇的运行效率最大化,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再者,出风孔单元设置于封装壳的顶部或/和背离人脸的一侧,可避免热空气流动方向对面部感受或面罩的散热产生干扰,进一步提高使用的体验感、确保了散热效果。
[0024]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既能对发热器件进行散热,又能对面罩进行散热散湿,且散热效果好,进而提高了使用寿命和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头戴设备的结构分解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头戴设备裁切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图1中封装壳的结构分解图;
[0029]图4是图3中中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图1中面罩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图1中面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1

封装壳,11

进风腔,12

出风腔,13

前壳,131

第一缺口,132

U型挡墙,14

后壳,141

第二缺口,1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戴设备,包括主体和设置于所述主体朝向人脸一端的面罩;所述主体包括封装壳和设置于所述封装壳内的发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上设有进风通道,所述封装壳朝向人脸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进风通道对应连通的进风孔单元,所述封装壳的顶部或/和背离人脸的一侧设有出风孔单元;所述封装壳限定的内腔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隔板上设有风扇,所述风扇的进风端、所述进风孔单元均与所述进风腔连通,所述风扇的出风端、所述出风孔单元均与所述出风腔连通;所述风扇用于引导外部的空气经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进风孔单元进入所述进风腔、与所述发热器件进行热交换后再进入所述出风腔、并经所述出风孔单元排至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壳朝向人脸的一侧间隔设有两个镜头安装孔,所述进风孔单元设置有至少三个,包括第一进风孔单元、第二进风孔单元和第三进风孔单元;所述第一进风孔单元位于所述镜头安装孔的上方,所述第二进风孔单元和所述第三进风孔单元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镜头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二进风孔单元和所述第三进风孔单元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上设有至少三个进风通道,包括第一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和第三进风通道;所述第一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进风孔单元对应连通,所述第二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二进风孔单元对应连通,所述第三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三进风孔单元对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壳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前壳、中壳和后壳,三者限定出所述内腔;所述隔板的顶部与所述中壳的顶部抵接;所述前壳朝向人脸的一侧设有向所述后壳方向延伸的U型挡墙,所述U型挡墙与所述隔板抵接,且所述U型挡墙、所述U型挡墙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力韩东冬郭唯浩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