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浮列车及其悬浮架布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087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磁浮列车及其悬浮架布线装置,悬浮架布线装置设于上层电磁铁和下层电磁铁之间,悬浮架布线装置包括第一穿线孔、第二穿线孔、固设于上层电磁铁的分线架及至少一组沿垂向自上而下穿过分线架的线束组,第一穿线孔形成于上层电磁铁、托臂及裙板之间,第二穿线孔形成于下层电磁铁、托臂及裙板之间。每组线束组的每根线束经分线架分散后沿纵向穿过第一穿线孔直至延伸至与上层电磁铁所设的任一上层控制器相连,或沿纵向穿过第二穿线孔直至延伸至与下层电磁铁所设的任一下层控制器相连,使每根线束在分线架及穿线孔的引导下能通过固定区域,布线路径清晰,克服线束在布线过程中发生的交叉、混乱、信号干扰等问题,方便检修维护。便检修维护。便检修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浮列车及其悬浮架布线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磁浮列车
,特别涉及一种磁浮列车及其悬浮架布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磁浮列车的列车与轨道之间依靠电磁力脱离机械接触,使列车在直线电机的牵引下稳定运行,具有速度高、噪声低、转弯半径小、舒适性高及能耗低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已成为轨道交通领域研究的热点。
[0003]悬浮控制器、导向控制器及制动控制器作为磁浮列车的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分别通过线束与装于悬浮架上的悬浮电磁铁、导向电磁铁和制动电磁铁对应相连,各传感器也通过线束与三种控制器相连,使线束在对应相连的控制器及电磁铁之间传送电源信号和数据信号,而悬浮架通过二系悬挂系统与车体相连,如此便能实现控制悬浮架传递至车体的悬浮力、导向力、牵引力及制动力,确保悬浮列车安全运行。
[0004]线束作为控制系统交换信息的枢纽,其布线结构直接影响车辆性能和可靠性。传统的悬浮架的纵向及垂向均设有较多的穿线孔,线束穿过穿线孔,便实现合理分布。然而,随着悬浮架结构的优化升级,新型悬浮架的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纵向及垂向所设的出线孔数量较少,线束缺少穿线孔限制,通过路径较为随意,线束布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交叉、混乱、信号干扰等问题,后期检修维护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浮列车及其悬浮架布线装置,每根线束在分线架及穿线孔的顺序引导下能通过固定区域,布线路径清晰且有规律,方便检修维护。
[0006]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磁浮列车的悬浮架布线装置,设于上层电磁铁和下层电磁铁之间,包括:
[0007]平行固设于相邻两托臂之间的上层电磁铁和下层电磁铁;
[0008]形成于上层电磁铁、托臂及裙板之间的第一穿线孔;
[0009]形成于下层电磁铁、托臂及裙板之间的第二穿线孔;
[0010]固设于上层电磁铁的分线架;
[0011]至少一组沿垂向自上而下穿过分线架的线束组;
[0012]每组线束组的每根线束经分线架分散后沿纵向穿过第一穿线孔直至延伸至与上层电磁铁所设的任一上层控制器相连,或沿纵向穿过第二穿线孔直至延伸至与下层电磁铁所设的任一下层控制器相连。
[0013]优选的,分线架包括至少一个信号线通过区和至少一个动力线通过区,每个信号线通过区与每个动力线通过区相互独立设置;穿过分线架的线束组的全部信号线束穿过信号线通过区且全部动力线束穿过动力线通过区。
[0014]优选的,每个信号线通过区设有若干个信号线通过孔,所穿设的每组线束组的全部信号线束一一对应地穿过全部信号线通过孔;每个动力线通过区设有若干个动力线通过
孔,所穿设的每组线束组的全部动力线束一一对应地穿过全部动力线通过孔。
[0015]优选的,每个信号线通过区的侧沿和每个动力线通过区的侧沿均围设有分隔板。
[0016]优选的,分线架包括若干块拼接相连的拼装线夹,任意相邻两块拼接线夹可拆卸连接。
[0017]优选的,上层电磁铁为导向电磁铁,下层电磁铁为悬浮电磁铁,线束组包括左侧线束组和右侧线束组,左侧线束组的全部线束经分线后沿纵向分别与上层电磁铁的左侧所设的上层控制器及下层电磁铁的左侧所设的下层控制器相连;右侧线束组的全部线束经分线后沿纵向分别与上层电磁铁的右侧所设的上层控制器及下层电磁铁的右侧所设的下层控制器相连。
[0018]优选的,上层电磁铁为导向电磁铁,下层电磁铁为悬浮电磁铁,线束组包括主控线束组和辅助线束组,上层控制器包括上层主控制器和上层副控制器,下层控制器包括下层主控制器和下层副控制器;主控线束组的全部线束经分线后沿纵向分别与上层主控制器及下层主控制器相连,辅助线束组的全部线束经分线后沿纵向分别与上层副控制器及下层副控制器相连。
[0019]优选的,上层电磁铁为导向电磁铁,下层电磁铁为悬浮电磁铁,线束组包括总控线束组,总控线束组的全部线束经分线后沿纵向分别与上层电磁铁的全部上层控制器及下层电磁铁的全部下层控制器相连。
[0020]优选的,上层电磁铁为制动电磁铁,下层电磁铁为悬浮电磁铁,线束组包括左置线束组和右置线束组,左置线束组的全部线束经分线后沿纵向分别与上层电磁铁的左侧所设的上层控制器及下层电磁铁的左侧所设的下层控制器相连;右置线束组的全部线束经分线后沿纵向分别与上层电磁铁的右侧所设的上层控制器及下层电磁铁的右侧所设的下层控制器相连。
[002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磁浮列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悬浮架布线装置。
[0022]相对于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磁浮列车的悬浮架布线装置,包括分线架和至少一组线束组,分线架固设于上层电磁铁。悬浮架依靠自身结构优势,自然形成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
[0023]布线时,每组线束组先沿垂向自上而下穿过分线架,分线架对每组线束组的全部线束进行分线,一部分线束沿纵向穿过第一穿线孔,直至延伸至与上层电磁铁所设的任一上层控制器相连;另一部分线束沿纵向穿过第二穿线孔,直至延伸至与下层电磁铁所设的任一下层控制器相连,使每根线束在分线架及其中一个穿线孔的顺序引导下能通过固定区域,布线路径清晰且有规律,有效克服线束在布线过程中发生的交叉、混乱、信号干扰等问题,方便检修维护。
[002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磁浮列车,包括上述悬浮架布线装置,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磁浮列车的悬浮架布线装置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的横截面剖视图;
[0028]图3为图1中分线架的结构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磁浮列车的悬浮架布线装置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磁浮列车的悬浮架布线装置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四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磁浮列车的悬浮架布线装置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如下:
[0033]托臂11、裙板12、第一穿线孔13、第二穿线孔14、分线架15、导向电磁铁16、悬浮电磁铁17、制动电磁铁18、上层控制器19和下层控制器20;
[0034]信号线通过孔151、动力线通过孔152和分隔板153;
[0035]上层主控制器191和上层副控制器192;
[0036]下层主控制器201和下层副控制器202;
[0037]左侧线束组101和右侧线束组102;
[0038]主控线束组201和辅助线束组202;
[0039]总控线束组301;
[0040]左置线束组401和右置线束组402。
具体实施方式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浮列车的悬浮架布线装置,设于上层电磁铁和下层电磁铁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所述上层电磁铁、托臂(11)及裙板(12)之间的第一穿线孔(13);形成于所述下层电磁铁、所述托臂(11)及所述裙板(12)之间的第二穿线孔(14);固设于所述上层电磁铁的分线架(15);至少一组沿垂向自上而下穿过所述分线架(15)的线束组;每组所述线束组的每根线束经所述分线架(15)分散后沿纵向穿过所述第一穿线孔(13)直至延伸至与所述上层电磁铁所设的任一上层控制器(19)相连,或沿纵向穿过所述第二穿线孔(14)直至延伸至与所述下层电磁铁所设的任一下层控制器(20)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浮列车的悬浮架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架(15)包括至少一个信号线通过区和至少一个动力线通过区,每个所述信号线通过区与每个所述动力线通过区相互独立设置;穿过所述分线架(15)的所述线束组的全部信号线束穿过所述信号线通过区且全部动力线束穿过所述动力线通过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浮列车的悬浮架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信号线通过区设有若干个信号线通过孔(151),所穿设的每组所述线束组的全部所述信号线束一一对应地穿过全部所述信号线通过孔(151);每个所述动力线通过区设有若干个动力线通过孔(152),所穿设的每组所述线束组的全部所述动力线束一一对应地穿过全部所述动力线通过孔(15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浮列车的悬浮架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信号线通过区的侧沿和每个所述动力线通过区的侧沿均围设有分隔板(153)。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浮列车的悬浮架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架(15)包括若干块拼接相连的拼装线夹,任意相邻两块所述拼接线夹可拆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磁浮列车的悬浮架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电磁铁为导向电磁铁(16),所述下层电磁铁为悬浮电磁铁(17),所述线束组包括左侧线束组(101)和右侧线束组(102),所述左侧线束组(101)的全部线束经分线后沿纵向分别与所述上层电磁铁的左侧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超智杨红辉姜成英常一凡徐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