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0773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饲养装置(1)具备:孵化区域(A),保持作为饲养对象的生物的卵,并收容从卵孵化出的生物;和饲养区域(B),在与孵化区域(A)不同的位置形成为比孵化区域(A)大的区域,并饲养生物。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利用区域来实现高密度且大规模的饲养的饲养装置。实现高密度且大规模的饲养的饲养装置。实现高密度且大规模的饲养的饲养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饲养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饲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特开平10

191834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蟋蟀的饲养装置。在该饲养装置中,在饲养箱内设置有放置含有水的脱脂棉的容器以便向蟋蟀供水,使产卵、孵化、饲养全部在饲养箱内进行。
[0003]另外,在WO2016

153338中记载了一种用于使昆虫繁殖的设备。该设备具有产卵容器、初期幼虫用容器、以及蛹化容器等,并且具备输送各容器的带式输送机。
[0004]在日本特开平10

191834号公报所记载的饲养装置中,由于在一个饲养箱中进行从产卵到饲养,所以饲养箱构成为具有能够适当地饲养成长后的蟋蟀的大小(体积)。
[0005]因此,在刚孵化后,相对于饲养箱内的体积,蟋蟀所占的比例(密度)非常小。即,在刚孵化后,不能有效地利用饲养箱的空间。
[0006]另外,在WO2016

153338中,用于进行产卵、孵化、初期幼虫饲养、后期幼虫饲养等的容器分别设置为不同的容器,为了使该容器移动,构造非常复杂且大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利用区域来实现高密度且大规模的饲养的饲养装置。
[0008]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形态,饲养装置具备:孵化区域,保持作为饲养对象的生物的卵,并收容从上述卵孵化出的上述生物;和饲养区域,在与上述孵化区域不同的位置形成为比上述孵化区域大的区域,并饲养上述生物。
[0009]卵以及刚孵化后的生物与成长后的生物的大小不同。因此,将饲养区域设为比孵化区域大的区域。即,孵化区域和饲养区域都能够形成为与饲养对象的生物的大小对应的区域的大小。因此,能够提高在孵化区域中卵以及生物所占的密度,进而,也能够提高在饲养区域中生物所占的密度。这样,能够在孵化区域以及饲养区域中都高密度地进行饲养。
[0010]另外,作为上述的饲养装置的一个例子,优选为上述饲养区域与上述孵化区域邻接地配置,并且构成为在上述孵化区域对上述饲养区域开放的状态下能够使在上述孵化区域孵化出的生物从上述孵化区域移动过来。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在孵化区域孵化出的生物从孵化区域向饲养区域自动地移动,而不由作业者进行移动且不使用致动器来移动过来。即,能够实现大规模且高密度的饲养。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饲养装置中的各饲养区域的概念图。
[0012]图2是饲养装置的主视图。
[0013]图3是饲养装置的俯视图(即,从图2的上方观察的图)。
[0014]图4是饲养装置的右视图(即,从图2的右侧观察的图)。
[0015]图5是图4的V

V剖视图。
[0016]图6是图5的VI

VI剖视图。
[0017]图7是图5的VII

VII剖视图。
[0018]图8是收获时的饲养装置的剖视图(即,相当于图5的剖视图)。
[0019]图9是图8的IX

IX剖视图。
[0020]图10是与构成饲养装置的控制装置相关的功能框图。
[0021]图11是与基于控制装置进行的温湿度控制相关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1.饲养对象的生物
[0023]在饲养装置中作为饲养对象的生物例如是节肢动物等小生物。饲养对象的生物例如是用于食用、饲料用、研究用等的生物。作为饲养对象的生物中的昆虫,可列举蟋蟀、蝗虫、蚱蜢等。特别是,饲养对象的生物是幼虫直接变态为成虫的不完全变态的节肢动物,进一步优选不完全变态的幼虫。本例中的饲养对象的生物以昆虫中的直翅目的蟋蟀、蝗虫的幼虫为优选例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将成虫(羽化后的不完全变态节肢动物)作为饲养对象的生物。
[0024]另外,饲养对象的生物的饲养期间定义为以卵为初期例如直至即将变为成虫之前的期间。例如,对于蟋蟀而言,从卵孵化出的幼虫反复进行多次(7~8龄)脱皮而成长,之后羽化而成为成虫。例如,在以蟋蟀为饲养对象的情况下,饲养装置在从蟋蟀的卵开始到幼虫进行多次脱皮为止的期间,饲养该饲养对象。
[0025]2.饲养装置1中的饲养区域的概要
[0026]参照图1对饲养装置1中的饲养区域的概要进行说明。饲养装置1如上述那样,在以卵为初期直至成虫之间的饲养期间中,对饲养对象的生物进行饲养。
[0027]如图1所示,饲养装置1具备:孵化区域A,保持饲养对象的生物的卵,并收容从卵孵化出的生物的幼虫;和饲养区域B,形成在与孵化区域A不同的位置,并饲养生物的幼虫。在本例中,饲养装置1具备两处孵化区域A、和用于饲养在该两处孵化区域A中孵化出的生物的一处饲养区域B。
[0028]孵化区域A具备:卵保持区域A1,保持生物的卵;和前期幼虫饲养区域A2,与卵保持区域A1邻接地配置且饲养生物的前期幼虫。在本例中,在孵化区域A中,前期幼虫饲养区域A2位于卵保持区域A1的下方。而且,在卵保持区域A1中孵化出的幼虫从卵保持区域A1落下,由此能够使该幼虫移动到前期幼虫饲养区域A2。即,既不由作业者进行该幼虫的输送,也无需使用带式输送机等致动器。此外,卵保持区域A1与前期幼虫饲养区域A2也可以配置成在水平方向上邻接。
[0029]这里,孵化区域A由被包围的区域形成,只要不因外力而开放,孵化出的幼虫就无法脱离孵化区域A。在本例中,前期幼虫饲养区域A2例如能够饲养蟋蟀的1龄幼虫到2~4龄幼虫。由于蟋蟀在每次脱皮时变大,所以前期幼虫饲养区域A2的大小只要是与饲养的前期幼虫的大小对应的大小即可。例如,对于前期幼虫饲养区域A2而言,只要使饲养到4龄幼虫为止的情况下比饲养到2龄幼虫为止的情况下大即可。
[0030]饲养区域B与孵化区域A邻接地配置。饲养区域B例如能够在上下方向或水平方向
上与孵化区域A邻接地配置。饲养区域B形成为比孵化区域A大的区域。在饲养区域B中,饲养从孵化区域A、特别是从前期幼虫饲养区域A2移动过来后的后期幼虫。这里,后期幼虫比前期幼虫大。因此,通过将饲养区域B设为比孵化区域A大的区域,从而能够成为对于后期幼虫而言适合成长的区域。
[0031]并且,饲养区域B构成为在孵化区域A对饲养区域B开放的状态下,在孵化区域A孵化出的幼虫能够从孵化区域移动过来。例如,在本例中,饲养区域B的至少一部分与孵化区域A的下方邻接地配置。在该情况下,饲养区域B构成为在孵化区域A的下表面对饲养区域B开放的状态下使在孵化区域A孵化出的幼虫从孵化区域A落下,由此能够使其从孵化区域A移动过来。
[0032]在饲养区域B的下表面设置有底板面以便供饲养对象的生物移动。因此,从孵化区域A落下的生物落到该底板面,能够在饲养区域B内沿着底板面自由移动。
[0033]饲养区域B可以具备落下区域B1(即,生物移动区域)和栖息部件区域B2。落下区域B1例如位于孵化区域A的下方,是使幼虫从孵化区域A落下的区域。即,落下区域B1位于孵化区域A的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饲养装置,其中,所述饲养装置具备:孵化区域,保持作为饲养对象的生物的卵,并收容从所述卵孵化出的所述生物;和饲养区域,在与所述孵化区域不同的位置形成为比所述孵化区域大的区域,并饲养所述生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养装置,其中,所述孵化区域具备:卵保持区域,保持所述生物的卵;和前期幼虫饲养区域,与所述卵保持区域邻接地配置且饲养所述生物的前期幼虫,所述饲养区域饲养所述生物的后期幼虫。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饲养装置,其中,所述饲养区域与所述孵化区域邻接地配置,所述饲养区域构成为在所述孵化区域对所述饲养区域开放的状态下使在所述孵化区域孵化出的生物从所述孵化区域移动过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饲养装置,其中,所述饲养区域与所述孵化区域的下方邻接地配置,所述饲养区域构成为在所述孵化区域的下表面对所述饲养区域开放的状态下使在所述孵化区域孵化出的生物从所述孵化区域落下,使所述生物从所述孵化区域移动过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饲养装置,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田康弘高里明洋河合重和三浦望渡边崇人三户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国立大学法人德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