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品设计模型防护运输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070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产品设计模型防护运输箱,其结构包括顶盖、翻盖机构、抵触机构,顶盖采用间隙配合安装在箱体上端,并且顶盖外侧设有翻盖机构,放置后在对多个防护箱进行堆叠放置的过程中通过下端防护箱上的卡合提手滑动进入到下端防护箱底部的连接槽内部,能够将两个防护箱进行牢固的堆叠在一起,防止运输过程中防护箱容易发生倾倒的情况;将模型放置在防护箱内部后,模型的底部以及四周与气囊发生接触,将气压输入到分压机构内部,气压均匀的流入四个分流管内部,经过出气孔进行均匀的排出到气囊内部,使得使得气囊全面的鼓起对模型的底部以及四周进行全面的包裹,对模型进行气压保护,避免模型运输过程中产生磨损。避免模型运输过程中产生磨损。避免模型运输过程中产生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品设计模型防护运输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产品设计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产品设计模型防护运输箱。

技术介绍

[0002]产品设计是从制订出新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设计出产品样品为止的一系列技术工作,产品模型是指仿照产品的外形、颜色、形状等等通过特殊的方法做成与实际产品几乎一样的模型,种产品设计模型生产后,需要使用到运输箱对其进行防护运输,但是由于现有的防护运输箱箱体与箱体之间通过堆叠的方式进行放置,在运输的过程中,防护运输箱之间没有牢固的连接,造成堆叠放置的防护运输箱容易发生倾倒的情况,并且防护运输箱内部对模型采用机械式的装夹,而模型为不规则的形态,机械式的装夹放置容易对模型表面造成一定的挤压磨损,导致运输后的模型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产品设计模型防护运输箱,其结构包括卡合提手、连接槽、防护箱,所述卡合提手安装在防护箱顶部,并且防护箱下端内部嵌有连接槽,所述卡合提手滑动卡合安装在连接槽内部。
[000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箱包括箱体、压合机构、气裹机构,所述箱体上端安装有压合机构,并且压合机构位于气裹机构上方,所述气裹机构安装在箱体内部下端。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合机构包括顶盖、翻盖机构、抵触机构,所述顶盖采用间隙配合安装在箱体上端,并且顶盖外侧设有翻盖机构,所述翻盖机构安装在箱体上端边缘内部,所述顶盖底部中端与抵触机构上端中部相铰接,所述翻盖机构共设有两个,并且呈左右对称安装在顶盖左右两端。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盖机构包括转动折板、扭力轴,所述转动折板中端通过扭力轴安装在箱体上端边缘内部,并且转动折板内侧上端面与顶盖外侧边缘底面相抵触,所述转动折板的上端为圆角结构,并且与箱体上端内部抵触滑动。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触机构包括连动杆、铰接滑动轴、弹簧杆、升降板、海绵垫,所述连动杆上端与顶盖底部中端相铰接,并且连动杆下端设有铰接滑动轴,所述铰接滑动轴滑动安装在升降板外侧端内部,并且弹簧杆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铰接滑动轴内部,所述弹簧杆固定安装在升降板外侧端内部,并且升降板底面贴合安装有海绵垫,所述升降板滑动安装在箱体内部,所述连动杆、铰接滑动轴和弹簧杆均设有两个,并且呈左右对称安装。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裹机构包括进气连接嘴、分压机构、分流管、分气箱、出气孔、气囊,所述进气连接嘴嵌在箱体左下端外侧,并且进气连接嘴与分压机构贯通连接,所述分压机构嵌在箱体底部,所述分压机构通过分流管与分气箱贯通连接,所述分
气箱内侧端通过出气孔与气囊贯通连接,所述气囊安装在箱体内部下端,所述分流管和分气箱均设有四个,并且四个分气箱分别设在箱体四个边缘内部。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压机构包括气壳、导流块、出气槽,所述进气连接嘴与气壳左端内部贯通连接,并且气壳内部安装有导流块,所述出气槽嵌在气壳边缘内部,并且气壳通过出气槽与分流管相连接,所述导流块呈弧形凸块结构,并且设有四个,分别安装在气壳内部前后两端。
[0010]1.将模型放入到防护箱内部后,盖上顶盖通过两个弹簧杆为铰接滑动轴施加弹性支撑力,使得连动杆带动升降板进行弹性升降,确保升降板能够自调节对不同模型的上端进行弹性抵触,并且通过海绵垫起到软保护的作用,确保模型放置在箱体内部进行运输时不会产生上下晃动的情况;2.放置后在对多个防护箱进行堆叠放置的过程中通过下端防护箱上的卡合提手滑动进入到下端防护箱底部的连接槽内部,能够将两个防护箱进行牢固的堆叠在一起,防止运输过程中防护箱容易发生倾倒的情况;3.搬运后需要将模型进行取出时,通过按压转动折板的上端,这时转动折板绕着扭力轴进行转动,通过转动折板的下端往上将顶盖进行翘起,能够快速的将顶盖从箱体上端内部进行取出;4.将模型放置在防护箱内部后,模型的底部以及四周与气囊发生接触,将气压输入到分压机构内部,气压均匀的流入四个分流管内部,经过出气孔进行均匀的排出到气囊内部,使得使得气囊全面的鼓起对模型的底部以及四周进行全面的包裹,对模型进行气压保护,避免模型运输过程中产生磨损。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产品设计模型防护运输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防护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压合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专利技术抵触机构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本专利技术气裹机构的以及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7为本专利技术分压机构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卡合提手

L、连接槽

C、防护箱

X、箱体

x6、压合机构

x2、气裹机构

x8、顶盖

x29、翻盖机构

x24、抵触机构

x21、转动折板

4y、扭力轴

4n、连动杆

1g、铰接滑动轴

1h、弹簧杆

1t、升降板

1s、海绵垫

1m、进气连接嘴

x86、分压机构

x85、分流管

x88、分气箱

x82、出气孔

x84、气囊

x81、气壳

5k、导流块

5t、出气槽

5p。
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0020]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专利技术一种产品设计模型防护运输箱,其结构包括卡合提手L、连接槽C、防护箱X,所述卡合提手L安装在防护箱X顶部,并且防护箱X下端内部嵌有连接槽C,所述卡合提手L滑动卡合安装在连接槽C内部。
[0021]其中,所述防护箱X包括箱体x6、压合机构x2、气裹机构x8,所述箱体x6上端安装有压合机构x2,并且压合机构x2位于气裹机构x8上方,所述气裹机构x8安装在箱体x6内部下端。
[0022]其中,所述压合机构x2包括顶盖x29、翻盖机构x24、抵触机构x21,所述顶盖x29采用间隙配合安装在箱体x6上端,并且顶盖x29外侧设有翻盖机构x24,所述翻盖机构x24安装在箱体x6上端边缘内部,所述顶盖x29底部中端与抵触机构x21上端中部相铰接;所述翻盖机构x24共设有两个,并且呈左右对称安装在顶盖x29左右两端,通过两侧的翻盖机构x24能够快速的将顶盖x29从箱体x6上端内部进行取出。
[0023]其中,所述翻盖机构x24包括转动折板4y、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品设计模型防护运输箱,其结构包括卡合提手(L)、连接槽(C)、防护箱(X),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提手(L)安装在防护箱(X)顶部,并且防护箱(X)下端内部嵌有连接槽(C),所述卡合提手(L)滑动卡合安装在连接槽(C)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品设计模型防护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X)包括箱体(x6)、压合机构(x2)、气裹机构(x8),所述箱体(x6)上端安装有压合机构(x2),并且压合机构(x2)位于气裹机构(x8)上方,所述气裹机构(x8)安装在箱体(x6)内部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产品设计模型防护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机构(x2)包括顶盖(x29)、翻盖机构(x24)、抵触机构(x21),所述顶盖(x29)采用间隙配合安装在箱体(x6)上端,并且顶盖(x29)外侧设有翻盖机构(x24),所述翻盖机构(x24)安装在箱体(x6)上端边缘内部,所述顶盖(x29)底部中端与抵触机构(x21)上端中部相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产品设计模型防护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机构(x24)包括转动折板(4y)、扭力轴(4n),所述转动折板(4y)中端通过扭力轴(4n)安装在箱体(x6)上端边缘内部,并且转动折板(4y)内侧上端面与顶盖(x29)外侧边缘底面相抵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产品设计模型防护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机构(x21)包括连动杆(1g)、铰接滑动轴(1h)、弹簧杆(1t)、升降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大丽林进仙张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