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分布式电源扰动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0642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分布式电源扰动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其结构包括:定位板、主机、接通器、输出件、衔接体,定位板与主机进行卡合衔接,主机表层中上端与接通器相连接,输出件设置于接通器下方并与主机进行电连接,衔接体嵌入于输出件的表层中心;本发明专利技术由接通器进一步改进后,根据电能输入件新配备的补偿器基础,利用无功补偿控制组件以及滤波电力容件的相互配合下可将分布式电源接入并离网后产生的波动进行处理,进而保证新型电力系统的电源质量,以至于根据控制通过改进后可符合抗分布式电源扰动的特点,提高控制装置的使用强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分布式电源扰动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电力系统控制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抗分布式电源扰动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降低供电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以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而信息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可根据自身的自动控制、保护、测量等特点来实现实时对新型电力系统进行保护,防止电荷过大或过小等情况所造成的电力不稳或发生相应的安全隐患;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控制装置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分布式电源接入新型电力系统的并离网波动是由风力发电、小水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引气的,从而并离网与分布式电源接通后,分布式电源则会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并离网产生扰动现象,从而对系统电能质量产生影响,进而降低新型电力系统的电能使用稳定性;为此我们将对控制装置提出改进,使得控制装置对新型电力系统控制的同时能对分布式电源的扰动进行处理,保证新型电力系统的电能能以稳定状态下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分布式电源扰动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其结构包括:定位板、主机、接通器、输出件、衔接体,所述定位板与主机进行卡合衔接,所述主机表层中上端与接通器相连接,所述输出件设置于接通器下方并与主机进行电连接,所述衔接体嵌入于输出件的表层中心。
[000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通器设有拼装体、重合板、防偏块、电能输入件、补偿器,所述拼装体设置于重合板的表层四端,所述重合板与防偏块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电能输入件通过防偏块与重合板进行垂直衔接,所述补偿器嵌入于电能输入件的表层中心并与之进行电连接,所述补偿器设置于输出件的上方区域并与之进行间距配合;所述拼装体在重合板的表层四端各设有一组,所述重合板为四方形形状,所述防偏块数量与拼装体数量为一致同时存在相应的间距,所述电能输入件四端被防偏块所牵制,所述补偿器设置于电能输入件中心区域,同时能通过电能输入件来完成与分布式电源的接通。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补偿器设有联通管、限位环、无功补偿控制组件、固定凸块、滤波电力容件,所述联通管与限位环处于同一圆心区域,所述限位环嵌入于无功补偿控制组件表层圆心,所述无功补偿控制组件顶部与固定凸块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滤波电力容件通过固定凸块安装于无功补偿控制组件顶部并与之进行电连接,所述滤波电力容件垂直安装于电能输入件的表层顶部区域;所述联通管以横向直线方位进行布置,所述无功补偿控制组件可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以及降低供电输送线路的损耗并且可将分布式电源所产生的扰动进行改善,所述固定凸块为方形实心形态,所述滤波电容件根据与无功补
偿控制组件相衔接基础能与之一同进行通电作业。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滤波电力容件外部区域设有强化框架、吸附板、实心外壳、贴合层、三角插件,所述强化框架内层与吸附板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实心外壳嵌入于吸附板的中心区域,所述贴合层与实心外壳下层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三角插件贯穿于贴合层表层并与之进行无缝衔接,所述实心外壳通过吸附板、强化框架垂直固定于固定凸块的顶部中心;所述强化框架与吸附板均为方形形状,同时吸附板为磁性金属材质所制成,所述实心外壳为圆形形状,所述贴合层为抛平形态,所述三角插件为三组导电尖头所构成的,其以三角方位进行分布。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实心外壳设有装配腔、绝缘件、抗变形重叠层、防爆体、防锈涂层,所述装配腔贯穿于绝缘件的圆心区域,所述绝缘件外层与抗变形重叠层内层融为一体,所述防爆体固定于抗变形重叠层的外部区域并与绝缘件的装配腔处于同一圆心区域,所述防锈涂层覆盖于防爆体的表层,所述防爆体、抗变形重叠层、绝缘件均通过装配腔与贴合层处于同一圆心;所述绝缘件、抗变形重叠层、防爆体的直径是由小到大进行相互嵌套融合的,所述抗变形重叠层为合金制品,所述防爆体为铝合金材质所构成并且表层为精抛光形态。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板设有气密件、接触区、上限定板、支柱、下限定板,所述气密件与接触区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上限定板固定于接触区的顶部位置,所述支柱安装于上限定板的下层两侧,所述下限定板通过支柱的连接与上限定板处于同于垂直线上,所述下限定板边缘与接触区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下限定板通过气密件的接触区设置于主机内部下端;所述气密件内层接触区的上下端分别装有上、下限定板、其以完全对称方位进行定位并且两者为一致,所述支柱在上、下限定板、两侧各设有一根。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限定板设有平行体、连接孔、导电模块、恒温组件、出风孔,所述平行体表层两侧开拓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导电模块相通,所述恒温组件嵌入于平行体中心区域并且两侧与导电模块进行电连接,所述出风孔开拓于恒温组件的表层并与之处于同一平行线上,所述导电模块、恒温组件均埋藏于平行体内层区域并与之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下限定板与上限定板结构为一致;所述平行体的连接孔与导电模块在平行体内部共设有两组,所述恒温组件两侧与导电模块利用锁定栓进行拼接,所述恒温组件具有制冷功能其表层开拓有多处出风孔。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由接通器进一步改进后,根据电能输入件新配备的补偿器基础,利用无功补偿控制组件以及滤波电力容件的相互配合下可将分布式电源接入并离网后产生的波动进行处理,进而保证新型电力系统的电源质量,以至于根据控制通过改进后可符合抗分布式电源扰动的特点,提高控制装置的使用强度。
[0011]2.本专利技术由滤波电力容件进一步改进后,根据强化框架与吸附板的配合下可提高滤波电力容件在无功补偿控制组件上端的固定性,保证两者以相互垂直方式进行定位,同时利用三角插件能提高自身与电源的联通稳定效果,进而实心外壳所具备的绝缘件、防爆体等特性下能提高自身外部的使用强度,防止电源泄露以及频繁使用产生的表壳爆裂情况。
[0012]3.本专利技术由定位板进一步改进后,根据气密件内部的上、下限定板可提高主机内
置零部件的位置准确度,防止受电动汽车行驶产生的震动影响而造成的位置偏移以及相互撞击的情况产生,进而利用上、下限定板内层装有的恒温组件能与主机进行相应的电连接,为此通过恒温组件的配合下能有效的将主机温度进行平衡,提高主机的运行稳定性,防止高温产生的过载。
附图说明
[0013]图1属于一种抗分布式电源扰动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属于一种接通器改进后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属于一种补偿器改进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属于一种滤波电力容件改进后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属于一种实心外壳改进后分解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属于一种定位板改进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7属于一种下限定板改进后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分布式电源扰动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其结构包括:定位板(1)、主机(2)、接通器(3)、输出件(4)、衔接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1)与主机(2)进行卡合衔接,所述主机(2)表层中上端与接通器(3)相连接,所述输出件(4)设置于接通器(3)下方并与主机(2)进行电连接,所述衔接体(5)嵌入于输出件(4)的表层中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分布式电源扰动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通器(3)设有拼装体(31)、重合板(32)、防偏块(33)、电能输入件(34)、补偿器(35),所述拼装体(31)设置于重合板(32)的表层四端,所述重合板(32)与防偏块(33)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电能输入件(34)通过防偏块(33)与重合板(32)进行垂直衔接,所述补偿器(35)嵌入于电能输入件(34)的表层中心并与之进行电连接,所述补偿器(35)设置于输出件(4)的上方区域并与之进行间距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分布式电源扰动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器(35)设有联通管(351)、限位环(352)、无功补偿控制组件(353)、固定凸块(354)、滤波电力容件(355),所述联通管(351)与限位环(352)处于同一圆心区域,所述限位环(352)嵌入于无功补偿控制组件(353)表层圆心,所述无功补偿控制组件(353)顶部与固定凸块(354)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滤波电力容件(355)通过固定凸块(354)安装于无功补偿控制组件(353)顶部并与之进行电连接,所述滤波电力容件(355)垂直安装于电能输入件(34)的表层顶部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分布式电源扰动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力容件(355)外部区域设有强化框架(a1)、吸附板(a2)、实心外壳(a3)、贴合层(a4)、三角插件(a5),所述强化框架(a1)内层与吸附板(a2)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实心外壳(a3)嵌入于吸附板(a2)的中心区域,所述贴合层(a4)与实心外壳(a3)下层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三角插件(a5)贯穿于贴合层(a4)表层并与之进行无缝衔接,所述实心外壳(a3)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璐彤高辉宋玉蓉徐大可蒋国平周大谋李炜卓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