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0588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46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系统和冷却液系统,在制冷剂系统,热管理系统能够通过第一流路切换装置改变制冷剂的流向,在冷却液系统,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第三换热器以及温控器能够通过第二流路切换装置连通,这样的热管理系统相对简单。的热管理系统相对简单。的热管理系统相对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家用热管理系统或者车用热管理系统或者商用热管理系统的应用中,热管理对象越来越多,导致热管理系统相对复杂,因而如何简化热管理系统是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以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系统和冷却液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分别具有制冷剂流道和冷却液流道,所述制冷剂系统和所述冷却液系统能够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热交换,所述制冷剂系统和所述冷却液系统能够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热交换,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第一流路切换装置,用于切换所述制冷剂系统内制冷剂的流向;
[0005]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二流路切换装置、第三换热器和温控器,在所述冷却液系统的第一工作模式,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流路切换装置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连通;在所述第二回路,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流路切换装置与所述温控器连通;在所述冷却液系统的第二工作模式,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三回路,在所述第三回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流路切换装置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流体切换装置与所述温控器连通。
[0006]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系统和冷却液系统,在制冷剂系统,热管理系统能够通过第一流路切换装置改变制冷剂的流向,在冷却液系统,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第三换热器以及温控器能够通过第二流路切换装置连通,这样的热管理系统相对简单。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热管理系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示意图;
[0008]图2是图1中热管理系统在制冷模式时的连接示意图;
[0009]图3是图1中热管理系统在制热模式时的连接示意图;
[0010]图4是图1中热管理系统在散热模式时的连接示意图;
[0011]图5是第一子换热器与能量回收装置串行连接示意图;
[0012]图6是第一子换热器与能量回收装置并行连接示意图;
[0013]图7是热管理系统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热管理系统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其中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家用热管理系统或商用热管理系统等其他热管理系统,下面以应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热管理装置为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流体包括冷却液和制冷剂。
[0015]请参阅图1

图7,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系统和冷却液系统,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11和第二换热器13,第一换热器11和第二换热器13分别具有制冷剂流道和冷却液流道,其中制冷剂流道是制冷剂系统的一部分,冷却液流道是冷却液系统的一部分,制冷剂流道和冷却液流道未在图中示意,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换热器11和第二换热器13可以板式换热器。热管理系统工作时,制冷剂系统的制冷剂和冷却液系统的冷却液能够在第一换热器11内热交换,制冷剂系统的制冷剂和冷却液系统的冷却液也能够在第二换热器13热交换,制冷剂系统包括第一流路切换装置15,用于切换制冷剂系统内制冷剂的流向;冷却液系统包括第二流路切换装置20、第三换热器21和温控器22,在本实施方式,温控器22用于调节热管理对象的温度,这里所述的调节热管理对象的温度指升高、降低或者维持热管理对象的温度。在车用热管理系统,温控器22可以是水冷板,水冷板与车辆动力电池接触,用于调节车辆动力电池的温度;温控器也可以用于车辆室内温度调节,这时,温控器设置于空调箱;在智能充电领域,温控器22的对象可以是待充电池或者其他电子设备。在本实施方式,第二流路切换装置20为四通阀,在其他实施方式,第二流路切换装置20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多通阀的组合,不再详细描述。在冷却液系统的第一工作模式,冷却液系统包括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在第一回路,第一换热器11的冷却液流道能够通过第二流路切换装置20与第三换热器21的冷却液流道连通,这样,流经第一换热器11的冷却液流道的冷却液能够在第三换热器21释放热量或者吸收热量;在第二回路,第二换热器13的冷却液流道能够通过第二流路切换装置20与温控器22连通,这样,流经第二换热器13冷却液流道的冷却液能够进入温控器,冷却液在温控器释放或者吸收热量,进而调节热管理对象的温度。当然冷却液系统还包括第一泵和第二泵,其中第三换热器21通过第一泵与第二流路切换装置20或者第一换热器11的冷却液流道连通,以驱动第一回路内冷却液流动,温控器22通过第二泵与第二流路切换装置20连通或者与第二换热器13的冷却液流道连通,以驱动冷却液在第二回路内流动。在冷却液系统的第二工作模式,冷却液系统包括第三回路,第一换热器11的冷却液流道能够通过第二流路切换装置20与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连通,第三换热器21的冷却液流道能够通过第二流体切换装置20与温控器22连通,这样,流经温控器22的冷却液能够在第三换热器21释放或者吸收热量。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回路、第二回路以及第三回路是指在冷却液系统工作时形成的工作回路,冷却液系统工作时,冷却液系统可以仅包括第一回路、第二回路的其中之一,例如,制冷剂系统不工作,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可以分别独立运行,或者热管理具有其他的蒸发器和冷凝器。
[0016]第二流路切换装置20具有与第一换热器11的冷却液流道连通的接口,第二流路切换装置20具有与第二换热器13的冷却液流道连通的接口,第二流路切换装置20具有与第三换热器21的冷却液流道连通的接口,第二流路切换装置20具有与温控器22连通的接口。具体地,请参阅图1,第二流路切换装置20具有第一接口201、第二接口202、第三接口203、第四接口204、其中,第三换热器21的冷却液流道的第一端口与第一接口201连通,第一换热器11
的冷却液流道与第二接口202连通,第三换热器21的冷却液流道的第二端口能够通过第一换热器11的冷却液流道与第二接口202连通,或者说第一接口201和第二接口202可以通过第一换热器11、第三换热器21连通,温控器22的第一端口与第三接口203连通,第二换热器13的冷却液流道与第四接口204连通,温控器22的第二端口能够通过第二换热器13的冷却液流道与第四接口204连通。具体地,在冷却液系统的第一工作模式,第二流路切换装置20的内部通道使第一接口201与第二接口202连通,第二流路切换装置20的内部通道使第三接口203与第四接口204连通,这样,第一换热器11的冷却液流道、第三换热器21的冷却液流道通过第二流路切换装置20组成第一回路,当然第一回路内也包括第一泵或者其他部件,第二换热器13的冷却液流道、温控器22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系统和冷却液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分别具有制冷剂流道和冷却液流道,所述制冷剂系统和所述冷却液系统能够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热交换,所述制冷剂系统和所述冷却液系统能够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热交换,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第一流路切换装置,用于切换所述制冷剂系统内制冷剂的流向;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二流路切换装置、第三换热器和温控器,在所述冷却液系统的第一工作模式,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流路切换装置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连通;在所述第二回路,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流路切换装置与所述温控器连通;在所述冷却液系统的第二工作模式,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三回路,在所述第三回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流路切换装置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流体切换装置与所述温控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压缩机和节流元件,沿所述制冷剂系统的制冷剂流向,所述节流元件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道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道之间,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以下四种工作模式的至少其中之一,制冷模式: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经所述第一流路切换装置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道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冷却系统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所述第一回路和所述第二回路;制热模式: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经所述第一流路切换装置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道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冷却系统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所述第一回路和所述第二回路;自循环模式:所述压缩机不工作,所述冷却液系统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所述第二回路;散热模式:所述压缩机不工作,所述冷却液系统处于第二工作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路切换装置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的第二端口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温控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温控器的第二端口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流道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在所述冷却液系统的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流路切换装置使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流路切换装置使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在所述冷却液系统的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二流路切换装置使第二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流路切换装置使第三接口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