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轮胎-轮辋混合约束的轮胎刚性仿真方法、设备、程序产品技术

技术编号:3870464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轮胎有限元仿真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轮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轮胎

轮辋混合约束的轮胎刚性仿真方法、设备、程序产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有限元仿真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轮胎

轮辋混合约束的轮胎刚性仿真方法、设备和程序产品。

技术介绍

[0002]轮胎的刚性是轮胎的基本力学性能,对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有重要影响,特别是轮胎的纵向刚性,是影响车辆牵引力,制动力的关键性能。近些年,随着有限元技术不断发展,有限元隐式算法在轮胎设计评价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进行刚度仿真时发现,纵向刚度仿真结果和实测结果不一致,且随着纵向载荷的增大,差别越明显。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通过分析发现,现有仿真方法在接地区域附近轮胎与轮辋间容易发生滑移(接触约束不充分)导致接触摩擦力减小,是仿真纵向刚性与实测不一致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轮胎大应变、大载荷情况下。另外,由于轮胎与轮辋间发生滑移,极易出现不收敛的情况,需反复调整解析参数及模型,这大大降低了仿真效率。为了提高仿真精度及仿真效率,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轮胎

轮辋混合约束的轮胎刚性高精度高效率仿真新方法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了轮胎刚性,特别是纵向刚性仿真时,现有仿真方法仿真精度低及仿真容易出现不收敛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轮胎

轮辋混合约束的轮胎刚性高精度高效率仿真新方法,该方法根据轮胎接地变形时的接触特征,建立轮胎

轮辋混合约束模型,显著提高了轮胎刚性的仿真精度及仿真效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轮胎

轮辋混合约束的轮胎刚性仿真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1)建立轮胎及轮辋2D轴对称模型;2)自轮胎最大断面宽处到轮胎头部领域内设定1个或1个以上接触区域,如图2所示,即为接触区域1,接触区域2
……
接触区域n,并在每个接触区域内设定不同的接触约束条件,建立轮胎

轮辋混合约束模型,各接触领域内接触对间使用较小的摩擦系数,进行轮胎轮辋嵌合仿真;3)根据指定气压工况,进行充气仿真;4)所述的不同的约束条件,在接触区域1,接触区域2
……
接触区域n领域内分为以下两种情况:4.1)接触约束条件1:在轮胎轮辋间存在接触滑移的情况接触区域内,各接触区域内轮胎上的单元表面集合设定为面ai,轮辋与轮胎接触一侧的表面设定为面bi,将面ai和面bi两两设定为接触对,接触对间的摩擦系数设定为fi;4.2)接触约束条件2:
在轮胎轮辋间不存在接触滑移的情况接触区域内,各接触区域内轮胎上的单元表面集合设定为面ci,轮辋与轮胎接触一侧的表面设定为面di,将面ci和面di两两设定为接触对,接触对间的表面行为设定为接触后不滑移;5)将2D轴对称充气解析的结果传输到3D中,旋转生成3D轮胎模型,并建立路面模型;6)根据指定工况进一步进行接地及纵向刚性仿真。
[0005]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连续接触区域间至少间隔一个单元。
[0006]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各接触领域内接触对间使用摩擦系数f=0.01,进行轮胎轮辋嵌合仿真。
[0007]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自轮胎最大断面宽处到轮胎头部领域内,在轮胎和轮辋间设定3个接触区域,命名为接触区域A~B、接触区域 B~C和接触区域C~D,进行轮胎轮辋嵌合仿真;所述的A、B、C、D点分别利用如下方式定位:A点:最大断面宽处;B点:钢丝圈中心点与轮胎外轮廓的横向交点C点:取钢丝圈中心点与轮胎外轮廓的垂向交点为E,C点为轮胎外轮廓上,D点与E点的中点;D点:轮胎头部点。
[0008]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中接触区域A~B、接触区域 B~C为轮胎轮辋间存在接触滑移的情况接触区域,接触区域C~D为轮胎轮辋间不存在接触滑移的情况接触区域。
[0009]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中接触约束条件1中每个接触区域的摩擦系数fi可根据经验设立不同数值。
[0010]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中接触约束条件2中轮辋若使用刚体单元进行模型化,还可将各接触区域内轮胎上的节点建立节点集1,轮辋上的节点建立节点集2,利用线性约束方程,保持节点集1与节点集2具有相同节点位移。
[0011]进一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所述方法。
[0012]进一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方法。
[0013]进一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所述方法。
[0014]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根据轮胎接地变形时的轮胎和轮辋的接触特征,在轮胎和轮辋可能发生接触的领域设定若干个区域,并在每个区域内设定不同的接触约束条件,从而建立轮胎

轮辋混合约束新方法。该方法可大大改善轮胎刚性仿真,特别是纵向刚性仿真时,现有仿真方法仿真精度低及仿真容易出现不收敛的情况。通过实测与仿真结果的比较,使用轮胎

轮辋混合约束新方法的纵向刚性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高度一致。该方法不仅提高了解析精度,而且大大缩短了解析时间。适用于全钢、半钢子午胎,斜交胎,工程胎及各种涉及接触的回转体有限元仿真。
附图说明
[0015]图1本专利技术流程图;图2接触区域示意图;图3不同领域划分示意图;图4 轮胎和轮辋间的接触区域设定;图5连续接触区域设置示意图;图6纵向刚性仿真与实测结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更加清楚明白的展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245/45ZR19规格轮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
[0017]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轮胎

轮辋混合约束的轮胎刚性高精度高效率仿真新方法,根据轮胎接地变形时的轮胎和轮辋的接触特征,在轮胎和轮辋可能发生接触的领域设定若干个区域,并在每个区域内设定不同的接触约束条件,从而建立轮胎

轮辋混合约束新方法。
[0018]1、建立轮胎及轮辋2D轴对称模型;2、如图4所示,自轮胎最大断面宽处(A点)到轮胎头部(D点)领域内,在轮胎和轮辋间设定3个接触区域,分别为接触区域A~B、接触区域 B~C和接触区域C~D,命名为接触区域1、接触区域2和接触区域3,连续接触区域间间隔一个单元(如图5所示),各接触领域内接触对间使用摩擦系数f=0.01,进行轮胎轮辋嵌合仿真;如图3所示,所述的A、B、C、D点分别利用如下方式定位:A点:最大断面宽处;B点:钢丝圈中心点与轮胎外轮廓的横向交点C点:取钢丝圈中心点与轮胎外轮廓的垂向交点为E,C点为轮胎外轮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轮胎

轮辋混合约束的轮胎刚性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1)建立轮胎及轮辋2D轴对称模型;2)自轮胎最大断面宽处到轮胎头部领域内设定1个或1个以上接触区域,即为接触区域1,接触区域2
……
接触区域n,并在每个接触区域内设定不同的接触约束条件,建立轮胎

轮辋混合约束模型,各接触领域内接触对间使用较小的摩擦系数,进行轮胎轮辋嵌合仿真;3)根据指定气压工况,进行充气仿真;4)所述的不同的约束条件,在接触区域1,接触区域2
……
接触区域n领域内分为以下两种情况:4.1)接触约束条件1:在轮胎轮辋间存在接触滑移的情况接触区域内,各接触区域内轮胎上的单元表面集合设定为面ai,轮辋与轮胎接触一侧的表面设定为面bi,将面ai和面bi两两设定为接触对,接触对间的摩擦系数设定为fi;4.2)接触约束条件2:在轮胎轮辋间不存在接触滑移的情况接触区域内,各接触区域内轮胎上的单元表面集合设定为面ci,轮辋与轮胎接触一侧的表面设定为面di,将面ci和面di两两设定为接触对,接触对间的表面行为设定为接触后不滑移;5)将2D轴对称充气解析的结果传输到3D中,旋转生成3D轮胎模型,并建立路面模型;6)根据指定工况进一步进行接地及纵向刚性仿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轮胎

轮辋混合约束的轮胎刚性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连续接触区域间至少间隔一个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轮胎

轮辋混合约束的轮胎刚性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各接触领域内接触对间使用摩擦系数f=0.01,进行轮胎轮辋嵌合仿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轮胎

轮辋混合约束的轮胎刚性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自轮胎最大断面宽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颖吴政奇马垚潘思宇王文卓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潮橡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