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蜗壳铸件的防缩松冒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0384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蜗壳铸件的防缩松冒口结构,涉及金属设备加工相关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金属冒口和电磁加热器,所述金属冒口的上端固定有锥形端头,所述金属冒口的底端固定有插接端口;所述锥形端头的上端固定有防溢漏斗;所述金属冒口的一侧设置电磁加热器,且电磁加热器的侧面固定有电磁加热线圈,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螺旋部围绕在金属冒口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金属冒口、电磁加热器、电磁加热线圈,解决了蜗壳铸件时冒口处合金液凝固太快、无法彻底补缩;以及常规冒口口径太大,与外界空气接触太多,容易导致其内部的合金液热量散失,导致合金液凝固,无法起到补缩作用的问题。补缩作用的问题。补缩作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蜗壳铸件的防缩松冒口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金属设备加工相关
,特别是涉及一种蜗壳铸件的防缩松冒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冒口是指为避免铸件出现缺陷而附加在铸件上方或侧面的补充部分。功能在铸型中,冒口的型腔是存贮液态金属的空腔,在铸件形成时补给金属,有防止缩孔、缩松、排气和集渣的作用,而冒口的主要作用是补缩。冒口的设计功能不同的冒口,其形式、大小和开设位置均不相同。
[0003]而铸件浇筑时产生的缩松现象,缩松指代的是指铸件最后凝固的区域没有得到液态金属或合金的补缩形成分散和细小的缩孔。常分散在铸件壁厚的轴线区域、厚大部位、冒口根部和内浇口附近。当缩松与缩孔容积相同时,缩松的分布面积要比缩孔大得多。其中在冒口部分产生缩松现象尤为严重,常用的冒口结构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4]通过测试,在对蜗壳铸件经水压实验中有渗漏现象,然而此类铸件都是通过树脂砂等制作成砂模进行浇铸的,增加材料、增大冒口都无法解决此问题,原因在于冒口处的合金液体快于铸件部分先行凝固,没有使冒口的作用最大化使用,没有起到彻底补缩的作用,造成铸件缩松,故需要解决冒口处合金液凝固太快、无法彻底补缩的问题;
[0005]对于冒口的补缩作用,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冒口内合金液或金属液的存在,常规的冒口口径太大,甚至上端部呈漏斗状,与外界空气接触太多,很容易导致其内部的合金液热量散失,导致凝固,无法起到补缩作用,所以对于冒口的结构仍需加以优化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蜗壳铸件的防缩松冒口结构,通过设置金属冒口、电磁加热器、电磁加热线圈,解决了蜗壳铸件时冒口处合金液凝固太快、无法彻底补缩;以及常规冒口口径太大,与外界空气接触太多,容易导致其内部的合金液热量散失,导致合金液凝固,无法起到补缩作用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技术为一种蜗壳铸件的防缩松冒口结构,包括金属冒口和电磁加热器,所述金属冒口的上端固定有锥形端头,所述金属冒口的底端固定有插接端口;所述锥形端头的上端固定有防溢漏斗;
[0009]金属冒口替代传统的冒口设计,可以被外部设备加热,从而保证金属冒口内的合金液温度恒定,不会快速的凝固,其次,锥形端头的设计,可减小冒口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避免热量过度散失,最后,金属冒口配合插接端口插接于树脂砂模内与铸件型腔连通;最后配合防溢漏斗的设计,一旦砂模内型腔的浇铸合金液注满后,会部分进入金属冒口内,一旦合金液过多会从锥形端头进入防溢漏斗内;避免过度溢出;
[0010]所述金属冒口的一侧设置电磁加热器,且电磁加热器的侧面固定有电磁加热线
圈,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螺旋部围绕在金属冒口的外侧;通过电磁加热器的工作,给电磁加热线圈通电,对电磁加热线圈内的金属冒口进行电磁加热,使其具有足够的高温,避免其在铸件加工时,金属冒口内的合金液热量快速散发被凝固。
[0011]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冒口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储液腔,所述插接端口的内腔与储液腔互通且内径相等;
[0012]储液腔即为金属冒口内储存合金液的型腔,其底端的插接端口插接入砂模内,使储液腔与砂模内的铸件型腔互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锥形端头的内部开设有锥形槽,且锥形槽与储液腔内部互通,锥形槽底端内径等于储液腔内径;
[0014]锥形槽的设置,使金属冒口上方的面积减小,与储液腔互通后,最终合金液与外界的连通口仅仅是锥形槽上端的小孔,极大地减小了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尽可能的减少热量损失,金属冒口也可独立使用。
[0015]进一步地,所述防溢漏斗内腔与锥形端头内的锥形槽互通,且防溢漏斗的侧面贯穿固定有斜向下的排液管;
[0016]同理,从锥形槽内溢出的合金液会进入防溢漏斗内,此时需立即停止浇铸合金液,而防溢漏斗内的合金液会从排液管排出,保证不会因为防溢漏斗内的合金液凝固而影响金属冒口的正常工作。
[0017]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冒口的高度为200

,外径130mm,内径60mm。
[0018]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冒口的底端与铸造蜗壳的砂模上端面平齐。
[0019]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通过设置金属冒口、电磁加热器、电磁加热线圈,解决了蜗壳铸件时冒口处合金液凝固太快、无法彻底补缩的问题;过电磁加热器的工作,给电磁加热线圈通电,对电磁加热线圈内的金属冒口进行电磁加热,使其具有足够的高温,避免其在铸件加工时,金属冒口内的合金液热量快速散发被凝固,使冒口处合金液不会凝固,具有良好的补缩效果,不会造成铸件缩松。
[0021]本技术通过设置金属冒口,解决了常规冒口口径太大,与外界空气接触太多,容易导致其内部的合金液热量散失,导致合金液凝固,无法起到补缩作用的问题;锥形端口及锥形槽的设置,使金属冒口上方的面积减小,与储液腔互通后,最终合金液与外界的连通口仅仅是锥形槽上端的小孔,极大地减小了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尽可能的减少热量损失,降低合金液凝固速度。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立体图;
[0023]图2为金属冒口的结构图;
[0024]图3为电磁加热器的结构图;
[0025]图4为金属冒口的剖视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金属冒口;101、锥形端头;1011、锥形槽;102、插接端口;103、防溢漏斗;1031、排液管;104、储液腔;2、电磁加热器;201、电磁加热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9]请参阅图1

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蜗壳铸件的防缩松冒口结构,包括金属冒口1和电磁加热器2,金属冒口1的上端固定有锥形端头101,金属冒口1的底端固定有插接端口102;锥形端头101的上端固定有防溢漏斗103;
[0030]金属冒口1替代传统的冒口设计,可以被外部设备加热,从而保证金属冒口1内的合金液温度恒定,不会快速的凝固,其次,锥形端头101的设计,可减小冒口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避免热量过度散失,最后,金属冒口1配合插接端口102插接于树脂砂模内与铸件型腔连通;最后配合防溢漏斗103的设计,一旦砂模内型腔的浇铸合金液注满后,会部分进入金属冒口1内,一旦合金液过多会从锥形端头101进入防溢漏斗103内;避免过度溢出;
[0031]金属冒口1的一侧设置电磁加热器2,且电磁加热器2的侧面固定有电磁加热线圈201,电磁加热线圈201的螺旋部围绕在金属冒口1的外侧;
[0032]通过电磁加热器2的工作,给电磁加热线圈201通电,对电磁加热线圈201内的金属冒口1进行电磁加热,使其具有足够的高温,避免其在铸件加工时,金属冒口1内的合金液热量快速散发被凝固。...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蜗壳铸件的防缩松冒口结构,包括金属冒口(1)和电磁加热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冒口(1)的上端固定有锥形端头(101),所述金属冒口(1)的底端固定有插接端口(102);所述锥形端头(101)的上端固定有防溢漏斗(103);所述金属冒口(1)的一侧设置电磁加热器(2),且电磁加热器(2)的侧面固定有电磁加热线圈(201),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01)的螺旋部围绕在金属冒口(1)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蜗壳铸件的防缩松冒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冒口(1)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储液腔(104),所述插接端口(102)的内腔与储液腔(104)互通且内径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蜗壳铸件的防缩松冒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连茂韩翠霞赵新治郭佩玉郭茂亮袁文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新翔活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