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教学用智能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038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网络教学用智能机器人,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座、机器人本体,底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板体,板体的上方连接有和机器人本体相配合的升降机构,机器人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机器人本体一侧在靠近显示屏的一侧铰接有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可以对机器人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得机器人的显示部符合不同身高的儿童,进而可以提高了机器人的实用性,并且在调节的过程中并不需要使用叠高的方式放置机器人,降低了机器人掉落的概率,且增加的挡板还可以对机器人的显示部位进行遮挡,避免了后续误碰而导致机器人掉落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减轻了人员的经济负担。负担。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络教学用智能机器人


[0001]本技术属于机器人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网络教学用智能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对智能机器人的研究越来越多,在教育领域也逐渐应用教学机器人实现一些教学工作。
[0003]公开号为CN217902582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教学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有充电口,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有保护盖,机器人本体处于充电口周侧设置有圆形安装槽,圆形安装槽上设置有多个扣钉,保护盖上设置有多个旋转紧固结构,保护盖外侧中部设置有旋钮,保护盖底部和机器人本体之间设置有防掉机构。在使用时通过旋钮转动保护盖,从而使得保护盖上的多个旋转紧固结构供多个扣钉穿过并实现扣紧,从而实现保护充电口;且在方向旋转保护盖后,可实现打开保护盖后给充电口充电;同时防掉机构的设置使得保护盖在拆卸后可连接,防止丢失;最终因保护盖不便轻易的打开,从而可提高充电口处的安全性,减少孩子触碰充电口的情况发生
[0004]现有大多的教学机器人在使用的过程中高度是固定的,只能放置在桌面上,这样就导致不同身高的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在桌面上通过垫书或者别的方式增加教学机器人的高度,以便后续对机器人教学画面进行查看,这个增加高度的方式在桌面出现晃动的时候容易导致机器人掉落,而在机器人掉落后显示屏或者触摸屏容易破碎,使得机器人后续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且还需要用户自费维修,增加的用户的经济负担。
[0005]综上,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网络教学用智能机器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网络教学用智能机器人。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08]一种网络教学用智能机器人,包括底座、机器人本体,底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板体,板体的上方连接有和机器人本体相配合的升降机构,机器人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机器人本体一侧在靠近显示屏的一侧铰接有挡板;
[0009]机器人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框架,挡板的一侧连接有位于框架内的连接板,连接板的两侧均连接转动杆,框架内壁的相对侧贯穿开设有供转动杆转动的定位孔。
[0010]可选的,升降机构包括连接在板体上方的伺服电机及其导向杆,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螺杆,机器人本体的一侧连接有两个板体,两个板体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和螺杆相适配的螺纹孔及其和导向杆相适配的导向孔。
[0011]可选的,底座的上方连接有两个连接筒,板体的上方连接有位于两个连接筒之间的定位杆。
[0012]可选的,其中一个杆体的伸出连接筒的一端连接有延长杆,延长杆的一端连接有
蜗轮,底座的一侧连接有安转板,安转板的上方转动连接有和蜗轮之间啮合的蜗杆。
[0013]可选的,蜗杆的下端连接有横截面为T形的柱体,安装板的上方开设有和柱体相适配的环形槽,且蜗杆的上端连接有旋钮。
[0014]可选的,其中一个定位孔的上方贯穿开设有通孔,通孔和转动杆的轴心相对应,转动杆的一短开设有和通孔相对应的螺纹槽,通孔内转动连接有位于螺纹槽内的紧固螺栓。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下所述的所有优点:
[0016]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可以对机器人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得机器人的显示部符合不同身高的儿童,进而可以提高了机器人的实用性,并且在调节的过程中并不需要使用叠高的方式放置机器人,降低了机器人掉落的概率,且增加的挡板还可以对机器人的显示部位进行遮挡,避免了后续误碰而导致机器人掉落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减轻了人员的经济负担。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18]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
[0019]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智能机器人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1]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智能机器人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2]图3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2中B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蜗杆和安装板组合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6]1、底座;2、机器人本体;3、板体;4、挡板;5、框架;6、连接板;7、转动杆;8、导向杆;9、伺服电机;10、螺杆;11、连接筒;12、定位杆;13、延长杆;14、蜗轮;15、安转板;16、蜗杆;17、柱体;18、紧固螺栓。
[0027]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9]请参阅图1

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网络教学用智能机器人,包括底座1、机器人本体2,底座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板体3,通过可以转动的板体3设置可以对机器人本体2的角度进行微调,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查看资料时候的舒适度,板体3的上方连接有和机器人本体2相配合的升降机构,机器人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用于显示学习资料,机器人本体2一侧在靠近显示屏的一侧铰接有挡板4,机器人本体2和底座1之间连接有锥形弹簧,锥形弹簧的设置方便了后续机器人本体2接触到底座1的上方,而锥形弹簧的设置避免了弹簧压缩后的厚度影响机器人本体2调节的厚度,而挡板4的设置可以避免了后续
显示屏出现悬空的情况发生,升降机构可以对机器人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得机器人的显示部符合不同身高的儿童,进而可以提高了机器人的实用性;
[0030]机器人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框架5,挡板4的一侧连接有位于框架5内的连接板6,连接板6的两侧均连接转动杆7,框架5内壁的相对侧贯穿开设有供转动杆7转动的定位孔,通过转动杆7的设置避免了后续挡板4出现悬空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后续挡板4转动的稳定性。
[0031]本实施例的,升降机构包括连接在板体3上方的伺服电机9及其导向杆8,伺服电机9的输出端连接有螺杆10,机器人本体2的一侧连接有两个板体3,两个板体3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和螺杆10相适配的螺纹孔及其和导向杆8相适配的导向孔,导向杆8的设置避免了后续机器人本体2跟随螺杆10一起转动的情况发生,而板体3提高焊接或者热熔的方式和板体3连接,由于螺杆10被伺服电机9固定了,所以在螺杆10转动的过程中可以驱动机器人本体2的上下滑动。
[0032]本实施例的,底座1的上方连接有两个连接筒11,板体3的上方连接有位于两个连接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络教学用智能机器人,包括:底座(1)、机器人本体(2),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板体(3),板体(3)的上方连接有和机器人本体(2)相配合的升降机构,机器人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机器人本体(2)一侧在靠近显示屏的一侧铰接有挡板(4);机器人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框架(5),挡板(4)的一侧连接有位于框架(5)内的连接板(6),连接板(6)的两侧均连接转动杆(7),框架(5)内壁的相对侧贯穿开设有供转动杆(7)转动的定位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络教学用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升降机构包括连接在板体(3)上方的伺服电机(9)及其导向杆(8),伺服电机(9)的输出端连接有螺杆(10),机器人本体(2)的一侧连接有两个板体(3),两个板体(3)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和螺杆(10)相适配的螺纹孔及其和导向杆(8)相适配的导向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网络教学用智能机器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魏蔷曾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子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