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水下航行体浮囊拆装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0266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水下航行体浮囊拆装辅具。该辅具包括方框底座与支撑底座。方框底座底部四个角落设置有万向轮;支撑底座用于支撑水下航行体的浮囊段;所述支撑底座有两个,对称设置安装在所述方框底座上表面两端;所述支撑底座上并排设置安装有两个旋转轴相互平行的可旋转橡胶轮,所述橡胶轮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浮囊段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上时其外表面与所述橡胶轮外表面接触,且其中轴与所述橡胶轮旋转轴相互平行。通过该装置对浮囊段浮囊段浮囊进行装配或者拆卸时,可以直接在装置上转动浮囊段,无须反复吊起、旋转,有效减少了浮囊拆卸时需要的劳动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高了工作效率。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水下航行体浮囊拆装辅具


[0001]本技术涉及水下航行体装调工装辅具
,具体为一种移动式水下航行体浮囊拆装辅具。

技术介绍

[0002]在某水下航行体试前的装调检测和试后的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该产品的浮囊段进行浮囊的装配和拆卸作业。由于浮囊段结构特殊,浮囊安装在设置有环形槽的柱体内,目前无专用的浮囊段拆装支架,通常吊装放置在通用雷架上对浮囊进行装配与拆卸。现有技术在浮囊的装配与拆卸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0003](1)位姿调整困难;放置产品时,现有产品支架圆弧面与产品柱体面直接接触,为保护产品漆面,支架的圆弧面需要垫有一定厚度的毛毡,而拆装浮囊时需要转动浮囊段才能将浮囊从浮囊段的环形槽中一部分一部分的装配或拆卸,由于该产品段自身较重,与支架圆弧接触面摩擦力较大,拆装浮囊时只能利用吊车拉紧吊索具缓慢转动产品段进行浮囊拆装工作,非常不方便。
[0004](2)安全隐患大;吊车协助转动该浮囊段时,该产品段会产生一定的轴向移动,由于产品段与支架圆弧面有效接触面积有限,该浮囊段在转动拆装浮囊时存在很大的倾覆跌落隐患。
[0005](3)劳动强度大,操作效率低;现有产品支架为两个单一的独立结构,转动产品装配浮囊时,除行吊司机外,还需要4

6人同时配合固定架子与产品才能完成该浮囊的拆装工作,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水下航行体浮囊拆装辅具,该辅具针对圆柱形浮囊段设计有橡胶轮支撑位,在能够安全放置浮囊段的基础上使浮囊段能直接在该辅具上转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0007]一种移动式水下航行体浮囊拆装辅具,包括:
[0008]方框底座,底部四个角落设置有万向轮;
[0009]支撑底座,用于支撑水下航行体的浮囊段;所述支撑底座有两个,对称设置安装在所述方框底座上表面两端;所述支撑底座上并排设置安装有两个旋转轴相互平行的可旋转橡胶轮,所述橡胶轮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浮囊段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上时其外表面与所述橡胶轮外表面接触,且其中轴与所述橡胶轮旋转轴相互平行。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座包括橡胶轮底座、四个橡胶轮立柱;所述橡胶轮底座下表面与所述方框底座连接,所述橡胶轮立柱两两一组分成两组竖直安装在所述橡胶轮底座上表面,每组橡胶轮立柱之间设置安装有所述橡胶轮,所述橡胶轮的旋转轴安装在所述橡胶轮两侧的橡胶轮立柱中。
[0011]进一步地,所述橡胶轮立柱上开设有螺纹通孔,配备有锁紧螺栓,所述螺纹通孔通
向所述橡胶轮的侧面,旋紧所述锁紧螺栓能顶住所述橡胶轮防止其转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座还包括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为矩形板状;所述限位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橡胶轮底座的外侧,且与位于该侧的两个橡胶轮立柱外表面相互贴合;所述限位挡块竖直高度高于所述橡胶轮最上沿。
[0013]进一步地,所述橡胶轮的旋转轴向所述限位挡块方向延伸并依次穿过橡胶轮立柱和限位挡块,穿出所述限位挡块的一端固定设置安装有同轴的齿轮,同一个支撑底座上的两个橡胶轮旋转轴一端的齿轮半径相同,所述齿轮通过内圈设置有齿条的皮带相连;其中一个齿轮侧面固定连接有摇把,转动所述摇把能带动支撑座上两个橡胶轮向同一方向转动。
[0014]进一步地,所述橡胶轮底座下方设置有长条凸起,所述长条凸起与所述橡胶轮的旋转轴平行,所述方框底座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长条凸起相配合的卡槽,所述支撑底座能沿所述卡槽移动。
[0015]进一步地,所述橡胶轮底座上开设有通孔,配备有锁紧栓;所述卡槽底部开设有若干限位通孔,使用所述锁紧栓依次穿过所述橡胶轮底座上开设的通孔和所述卡槽底部开设的限位通孔,能固定所述方框底座与所述支撑底座的相对位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挡块为长600mm、宽30mm、高500mm的矩形钢板结构;所述限位挡块面向所述橡胶轮的一面粘贴有厚度为3mm的毛毡。
[0017]进一步地,所述方框底座为长1300mm、宽600mm、高400mm的立方体框架;所述方框底座底面设置有钢板,所述万向轮有四个,分别设置安装在所述钢板下表面的四个角落,所述万向轮设置安装有锁止装置。
[0018]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
[0019]将橡胶轮底座21上的锁紧栓212拔出,根据需要装配或者拆卸的水下航行体浮囊段3的长度调整支撑底座2相对于方框底座1的位置,使方框底座1两端的支撑底座2之间的距离与浮囊段3长度相适应,然后将锁紧栓212穿过橡胶轮底座21上开设的通孔211,插入方框底座1卡槽13上开设的限位通孔131,以此固定橡胶轮底座21的位置。然后将该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锁紧万向轮12。通过吊装工具将浮囊段3吊运至装置上放好,通过四个橡胶轮22将浮囊段3支撑住,使浮囊段3位于两端限位挡块25之间,然后对浮囊段3上浮囊进行装配或者拆卸。操作时若需要旋转浮囊段3只需将锁紧螺栓24旋松,转动摇把28即可使橡胶轮22转动以带动所支撑的浮囊段3转动,浮囊段3转动到指定位置后旋紧锁紧螺栓24即可。方框底座1底部的钢板11能用于放置相关工具。
[0020]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该装置对浮囊段浮囊进行装配或者拆卸时,可以直接在装置上转动浮囊段,无须反复吊起、旋转,有效减少了浮囊拆卸时需要的劳动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消除了现阶段吊车协助转动浮囊段产品存在的可能倾覆跌落的隐患,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使用状态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方框底座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橡胶轮底座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限位挡块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万向轮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橡胶轮底座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3使用状态主视图;
[00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3所述橡胶轮底座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3使用状态俯视图;
[0031]其中:
[0032]1—方框底座,11—钢板,12—万向轮,121—锁止装置,13—卡槽,
[0033]131—限位通孔;
[0034]2—支撑底座,21—橡胶轮底座,211—通孔,212—锁紧栓,22—橡胶轮,
[0035]23—橡胶轮立柱,24—锁紧螺栓,25—限位挡块,251—毛毡,
[0036]26—齿轮,27—皮带,28—摇把;
[0037]3—浮囊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本技术给出的一种移动式水下航行体浮囊拆装辅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水下航行体浮囊拆装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方框底座(1),底部四个角落设置有万向轮(12);支撑底座(2),用于支撑水下航行体的浮囊段(3);所述支撑底座(2)有两个,对称设置安装在所述方框底座(1)上表面两端;所述支撑底座(2)上并排设置安装有两个旋转轴相互平行的可旋转橡胶轮(22),所述橡胶轮(22)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浮囊段(3)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2)上时其外表面与所述橡胶轮(22)外表面接触,且其中轴与所述橡胶轮(22)旋转轴相互平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水下航行体浮囊拆装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2)包括橡胶轮底座(21)、四个橡胶轮立柱(23);所述橡胶轮底座(21)下表面与所述方框底座(1)连接,所述橡胶轮立柱(23)两两一组分成两组竖直安装在所述橡胶轮底座(21)上表面,每组橡胶轮立柱(23)之间设置安装有所述橡胶轮(22),所述橡胶轮(22)的旋转轴安装在所述橡胶轮(22)两侧的橡胶轮立柱(23)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水下航行体浮囊拆装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轮立柱(23)上开设有螺纹通孔,配备有锁紧螺栓(24),所述螺纹通孔通向所述橡胶轮(22)的侧面,旋紧所述锁紧螺栓(24)能顶住所述橡胶轮(22)防止其转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水下航行体浮囊拆装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2)还包括限位挡块(25);所述限位挡块(25)为矩形板状;所述限位挡块(25)固定安装在所述橡胶轮底座(21)的外侧,且与位于该侧的两个橡胶轮立柱(23)外表面相互贴合;所述限位挡块(25)竖直高度高于所述橡胶轮(22)最上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水下航行体浮囊拆装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轮(22)的旋转轴向所述限位挡块(25)方向延伸并依次穿过橡胶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鹏王奕昆伊贵兴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船舶设备研究试验中心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五〇试验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