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体翻身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8563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体翻身支架,包括底架,所述底架内部固定连接有十字形的连接柱,所述底架顶端两侧前后均固定连接有外柱,所述外柱内部设有内柱,所述内柱前后两端均开有齿座,所述内柱一侧前后两端均设有电驱动马达,所述电驱动马达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于外柱内壁,所述电驱动马达一侧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侧插接有齿轮,所述齿轮配合齿座使用,所述内柱顶端固定连接有矩形的顶架,所述顶架内部固定连接有十字形的加强筋,所述顶架两侧前后端和外柱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吊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的技术优点在于:可伸缩,适配不同型号的船体;改进吊耳,减少吊耳磨损。损。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体翻身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制造领域,具体指的是一种船体翻身支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型船舶的建造,多采用分段式建造方法,即将船体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建造,建造完成后再行组装的方式,此种方法可使得船体多个部分同时建造,提高了效率,也减少了单个造船坞的建造压力,当船体建造完毕以后,部分船体需要进行翻身吊装上台处理,而这种方法若处理不当,则会对船体造成损坏,因此,船体翻身支架应运而生,公开号CN2897578Y,设计了一种船体翻身支架,该船舶翻身支架由两根上横梁、两根下横梁、四根立柱和四根纵梁构成的六面体框架组成,在六面体框架的八个顶点处各设有吊耳,框架的内侧设有用于固定船体的耳板,利用此翻身架可以在保证船体安全、表面不受损伤、总体变形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顺利地实施船体的翻身上船台,该结构合理,固定、加强措施考虑全面得当,在起吊、翻身过程中对船体的影响很小,起重吊装易于操作,平稳性易于控制,风险性低。但现有的技术仍存在缺陷。
[0003]1、现有的技术固定了整体支架的高度和长宽度,无法调节,这就决定了该支架仅完美适配一种型号的船舶,对于其他不同规格大小的船舶适配性不足,这就导致了大型船舶无法使用该支架,小型船舶则无法稳固固定在支架内,在翻身的时候容易对船体造成损坏。
[0004]2、现有的技术仅在支架外框安装若干吊耳,但是未对吊耳作任何处理,这就导致吊耳的吊环在工作中,与起重设施的吊钩会反复产生摩擦,这对吊耳和吊钩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磨损,影响吊钩与吊耳的使用寿命,严重的,还会对安全产生影响。
[0005]3、现有的技术仅通过枕木在支架内部的船体进行固定,但是枕木是坚硬的固体,形变能力有限,无法完全包裹住船体,船体在框架内容易与框架以及枕木反复进行摩擦,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船体造成损坏,轻则掉漆磨损,重则损坏船体。
[0006]4、现有的技术仅对支架的功能进行创新,没有对支架的整个拆装过程进行诠释,整个支架为一体,这就导致该船舶翻身支架将装入船舶以及船舶翻身完成后的拆卸过程困难重重,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船体翻身支架。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船体翻身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架顶端两侧前后均固定连接有外柱,所述外柱内部设有内柱,所述内柱前后两端设有齿板,所述底架顶部前后端均设有带有V形槽口的枕木,所述枕木两端与外柱固定连接,所述枕木V形槽口内固定连接有硅胶垫片,所述内柱一侧前后两端均设有电驱动马达,所述电驱动马达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配合齿板使用,所述内柱上部设有矩形的顶架,所述顶架底端固定连接有配合内柱使用的
连接结构,所述顶架两侧前后端和外柱相离的一侧底端均设有耐磨吊装结构,所述内柱外壁设有限位结构。作为改进,所述吊耳一侧固定连接有吊环,所述吊环内部固定连接有轴承。
[0009]作为改进,所述电驱动马达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于外柱内壁上端。
[0010]作为改进,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内柱远离电驱动马达的一侧外壁的限位柱,所述外柱内壁开有配合限位柱使用的限位槽。
[0011]作为改进,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内板顶端的卡板,所述卡板外套接有配合其使用的卡槽,所述卡槽顶端固定连接于顶架底端,所述卡板通过设于顶架上的螺丝螺纹连接于顶架底部。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采用电驱动伸缩式支架的方案,可以根据船舶的大小随意调整支架的高度,大大增加了支架对于不用规格型号的船舶的适配性。
[0013]2、采用滑动轴承式的吊耳,用以吊装整个支架,支架在吊装过程中,吊钩穿过支架将支架抬起,在旋转的过程中,支架内的吊孔由于轴承的作用与吊钩保持相对静止,减少了吊耳与吊钩的摩擦,减少了磨损,增加了使用寿命。
[0014]3、在枕木上增加了软体硅胶垫片,使得船体与坚硬的枕木分开,减少了枕木的固定对船体面的损坏;在船体的上方增加了可以充气的气囊,使得整个支架得以紧紧包裹船体,使得支架的支撑更加稳固。
[0015]4、在顶架上新增了一个开关,通过增加开关取下顶盖或者关上顶盖的方式,可以使得船舶更容易地安装或者取出,增加了整体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船体翻身支架的立体结构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种船体翻身支架的正面截面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一种船体翻身支架的内外柱连接结构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一种船体翻身支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如图所示:1、底架;2、加强筋;3、外柱;4、内柱;5、齿板;6、枕木;7、硅胶垫片;8、电驱动马达;9、传动杆;10、齿轮;11、顶架;12、连接结构;13、轴承;14、气囊;15、耐磨吊装结构;16、吊环;17、支撑柱;18、底座;19、内板;20、限位柱;21、限位槽;22、卡板;23、卡槽;24、螺丝;25、限位结构;26、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2]一种船体翻身支架,包括底架1,该底架1呈方形结构,为钢制,在底架1顶端有四根外柱3,分别分布于其顶端两侧前后,在外柱3的内部设有内柱4,该内柱4与外柱3形状材质相同,在内柱4的顶部设有一个材质与形状都与底架相同的顶架11,在顶架11和底架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一个十字形的钢制加强筋2,该加强筋2的作用时加强整个支架的支撑作用,使之更为稳固,在顶架11前后两段的两侧都固定连接有连接结构12,该连接结构12配合内
柱4使用。
[0023]连接结构12的作用是将内柱4和顶架11连接起来,在内柱4的内壁上部两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内板19,与此同时,在内板19顶端固定连接有卡板22,在顶架11下端开有配合卡板22使用的卡槽23,最后卡板22顶端通过设置于顶架11上的螺丝24螺纹连接于顶架11,由此形成一个连接结构。
[0024]为了使支架的包裹更为稳固,减少在支架翻身时对船体造成的损坏,在底架1顶端的前后两端均设有V形槽口的可以适配船体结构的枕木6,该枕木6为木质,可以安装在底架1顶端,也可以取下更换其他规格的枕木6,在枕木6的上端的V形槽口内固定连接有硅胶垫片7,可以缓冲船体与枕木6的连接,在顶架11的下部设有一个可以充气的气囊14当支架无法完整包裹船体的时候,就可以打开气囊14,为其充气,待气囊14充至一定程度时停止充气,此时气囊14可以完全包裹住船体,使之更为稳固。
[0025]为了使整个支架在吊装的时候更加方便快捷,在顶架11两侧前后端和外柱3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吊耳26,该吊耳26一侧固定连接有吊环16,在吊环16的内部设有轴承13,轴承13、吊环16以及吊耳26一起共同组成了耐磨吊装结构15。当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体翻身支架,包括矩形的底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顶端两侧前后均固定连接有外柱(3),所述外柱(3)内部设有内柱(4),所述内柱(4)前后两端设有齿板(5),所述底架(1)顶部前后端均设有带有V形槽口的枕木(6),所述枕木(6)两端与外柱(3)固定连接,所述枕木(6)V形槽口内固定连接有硅胶垫片(7),所述内柱(4)一侧前后两端均设有电驱动马达(8),所述电驱动马达(8)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9),所述传动杆(9)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齿轮(10),所述齿轮(10)配合齿板(5)使用,所述内柱(4)上部设有矩形的顶架(11),所述顶架(11)底端固定连接有配合内柱(4)使用的连接结构(12),所述顶架(11)和底架(1)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十字形的加强筋(2),所述顶架(11)下方设有气囊(14),所述顶架(11)两侧前后端和外柱(3)相离的一侧底端均设有耐磨吊装结构(15),所述内柱(4)外壁设有限位结构(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体翻身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福强
申请(专利权)人:黄海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