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悬置装置以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悬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悬置装置以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悬置结构是保证车身系统与车架系统稳定柔性连接的重要零部件组,目前车身悬置安装支架是只有上部带限位圆槽结构,导致支架下端没有限位槽的限位,导致车辆在运动时,车身悬置变形量较大,使车身悬置由于变形大而过早破损失效,影响车身悬置耐久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悬置结构在车辆运动过程中形变量较大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悬置装置,车身悬置装置用于与车架配合,车身悬置装置包括:支架本体;悬置本体,悬置本体包括上车身悬置和下车身悬置;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与支架本体配合连接;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与支架本体配合连接;其中,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位于支架本体的相对两侧,上车身悬置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限位槽内,下车身悬置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限位槽内。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限位槽与第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悬置装置,所述车身悬置装置用于与车架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悬置装置包括:支架本体;悬置本体,所述悬置本体包括上车身悬置和下车身悬置;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支架本体配合连接;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支架本体配合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位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相对两侧,所述上车身悬置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下车身悬置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身悬置上车身悬置与所述第一限位槽间隙配合,所述下车身悬置下车身悬置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间隙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悬置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上车身悬置、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支架本体、所述第二限位槽和所述下车身悬置,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以固定所述悬置本体和所述支架本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限位槽内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第三通孔;其中,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三通孔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的面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钢,何志刚,杨松,徐国伟,徐军营,耿亮,曹玉东,黄欧,卢红亮,董树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知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