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筑式外墙体制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43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浇筑式外墙体制支撑结构,具体涉及建筑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浇筑式外墙体制支撑结构,包括地基、墙体、支撑装置,所述墙体设置于所述地基上,所述墙体与所述地基之间设有工字型连接件,所述工字型连接件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工字型连接件沿所述墙体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所述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墙体的侧壁与所述地基之间,其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杆,所述支撑底座设置于所述地基上,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墙体连接。接。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浇筑式外墙体制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浇筑式外墙体制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大。对于传统的建筑方式,其施工的时间长,耗费的精力大,已经不满足人们的需求了,所以为了建筑快捷、稳定,人们使用浇筑法来完成建筑的搭建。
[0003]然而,目前的浇筑墙与地基之间一般通过钢筋连接,缺少加强结构,如果遇到台风,浇筑墙的顶部容易产生摇晃进而导致浇筑墙的底部与地基的连接位置处产生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浇筑式外墙体制支撑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浇筑式外墙体制支撑结构,包括地基、墙体、支撑装置,所述墙体设置于所述地基上,所述墙体与所述地基之间设有工字型连接件,所述工字型连接件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工字型连接件沿所述墙体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所述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墙体的侧壁与所述地基之间,其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杆,所述支撑底座设置于所述地基上,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墙体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转动机构、缓冲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支撑杆之间,所述缓冲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墙体之间。
[0007]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轴、转动孔,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所述转动孔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转动轴安装于所述转动孔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底座、缓冲槽、滚动组件、限位组件、缓冲组件,所述缓冲底座设置于所述墙体上,所述缓冲槽设置于所述缓冲底座上,所述滚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缓冲槽与所述支撑杆之间,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滚动组件与所述缓冲底座之间,所述缓冲组件设置于所述限位组件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滚动组件包括滚轮,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
[001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槽、限位柱,所述限位槽设置于所述缓冲底座上,所述限位柱设置于所述滚轮上,所述限位柱安装于所述限位槽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所述限位槽的两端均设有弹簧安装腔,所述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设置于所述限位槽两端的所述弹簧安装腔内。
[0012]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工字型连接件的间隔距离为0.5

1mm。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装置具有两组,两组所述支撑装置对称布置。
[0014]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浇筑式外墙体制支撑结构具有如下优点:在墙体与地基之间设有工字型连接件,且工字型连接
件具有多个,多个工字型连接件沿墙体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从而增强墙体的底部与地基的连接强度,同时,在墙体的侧壁与地基之间设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杆,支撑底座设置于地基上,支撑杆一端与支撑底座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墙体连接,通过支撑装置对墙体的顶部进行支撑,防止墙体晃动幅度过大而导致墙体底部与地基之间的连接位置处产生断裂。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浇筑式外墙体制支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浇筑式外墙体制支撑结构的局部分解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浇筑式外墙体制支撑结构的侧视图;
[0018]图4为图3中A

A向截面图;
[0019]图5为图3中B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参照图1

5所示,一种浇筑式外墙体制支撑结构,包括地基1、墙体2、支撑装置3,所述墙体2设置于所述地基1上,所述墙体2与所述地基1之间设有工字型连接件4,所述工字型连接件4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工字型连接件4沿所述墙体2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从而增强所述墙体2的底部与所述地基1的连接强度,所述支撑装置3设置于所述墙体2的侧壁与所述地基1之间,所述支撑装置3具有两组,两组所述支撑装置3对称布置,其中,所述支撑装置3包括支撑底座31、支撑杆32,所述支撑底座31设置于所述地基1上,所述支撑杆32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31连接,所述支撑杆32的另一端与所述墙体2连接。具体的,通过所述支撑装置3对所述墙体2的顶部进行支撑,防止所述墙体2晃动幅度过大而导致所述墙体2底部与所述地基1之间的连接位置处产生断裂。
[0022]所述支撑装置3还包括转动机构33、缓冲机构34,所述转动机构33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31与所述支撑杆32之间,所述缓冲机构34设置于所述支撑杆32与所述墙体2之间,其中,所述缓冲机构34具有缓冲的作用,使得所述墙体2的晃动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0023]所述转动机构33包括转动轴331、转动孔332,所述转动轴331设置于所述支撑杆32的一端,所述转动孔332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31上,所述转动轴331安装于所述转动孔332上,其中,所述支撑杆32可绕所述转动孔332进行转动。
[0024]所述缓冲机构34包括缓冲底座341、缓冲槽342、滚动组件343、限位组件344、缓冲组件345,所述缓冲底座341设置于所述墙体2上,所述缓冲底座341与所述墙体2一体浇筑成型,所述缓冲槽342设置于所述缓冲底座341上,所述滚动组件343设置于所述缓冲槽与所述支撑杆32之间,使得所述支撑杆32的一端能在所述缓冲槽内移动,所述限位组件344设置于所述滚动组件343与所述缓冲底座341之间,所述限位组件344用于限制所述支撑杆32一端在所述缓冲槽内的移动范围,从而控制所述墙体2的晃动幅度,所述缓冲组件345设置于所
述限位组件344上。
[0025]所述滚动组件343包括滚轮,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支撑杆32的一端,所述滚轮与所述缓冲槽342的底部相接,其中,所述滚轮可在所述缓冲槽内滚动。
[0026]所述限位组件344包括限位槽3441、限位柱3442,所述限位槽3441设置于所述缓冲底座341上,所述限位柱3442设置于所述滚轮上,所述限位柱3442安装于所述限位槽3441上,其中,所述限位柱3442可在所述限位槽3441内移动。
[0027]所述缓冲机构34包括第一缓冲弹簧3451、第二缓冲弹簧3452,所述限位槽3441的两端均设有弹簧安装腔,所述第一缓冲弹簧3451、所述第二缓冲弹簧3452设置于所述限位槽3441两端的所述弹簧安装腔内,其中,当所述限位柱34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浇筑式外墙体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基、墙体、支撑装置,所述墙体设置于所述地基上,所述墙体与所述地基之间设有工字型连接件,所述工字型连接件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工字型连接件沿所述墙体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所述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墙体的侧壁与所述地基之间,其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杆,所述支撑底座设置于所述地基上,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墙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筑式外墙体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转动机构、缓冲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支撑杆之间,所述缓冲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墙体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筑式外墙体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轴、转动孔,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所述转动孔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转动轴安装于所述转动孔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浇筑式外墙体制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底座、缓冲槽、滚动组件、限位组件、缓冲组件,所述缓冲底座设置于所述墙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大强陈勇彪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新宝龙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