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排水沥青结构路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26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沥青路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排水沥青结构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沥青层、第一混泥土层、砂砾层、基层,和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第一排水管和排水沟,所述第一排水管嵌设于第一混泥土层内,所述排水沟设于路面的一侧,第一排水管与排水沟连通,所述沥青层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从沥青层的上端面开设,并延伸至与第一排水管连接并连通;上述的一种多层排水沥青结构路面,通过排水槽和第一排水管的配合,使得在雨水充足地区,尤其是遇到暴雨天气时,路面上的水也可以通过排水槽迅速流进第一排水管中,通过排水沟使得第一排水管内的水可以及时流到排水沟内,从而避免引发唧泥。从而避免引发唧泥。从而避免引发唧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排水沥青结构路面


[0001]本技术涉及沥青路面
,具体的涉及一种多层排水沥青结构路面。

技术介绍

[0002]透水沥青路面是一种高空隙率,具有良好透水性的新型环保、生态道路材料,因其具有可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和地下水过度使用造成的城市地基下陷;防止汽车行驶溅水,提高路面抗滑性能,改善路面反射视觉效果从而提高雨天行驶安全性,舒适性;降低车辆行驶噪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道路生态环保效益等众多优点而被广泛的研究和使用,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0003]普通透水沥青路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透水沥青路面虽然可以起排水的作用,但在雨水充足地区,尤其是遇到暴雨天气时,只通过透水沥青路面进行排水,无法快速将路面上的水全部排走,另外,若将全部雨水导入泥土中,当泥土的水分饱和后,不仅仅削弱泥土的渗透能力,影响路面表面雨水的渗透,且易引发唧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层排水沥青结构路面,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层排水沥青结构路面,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沥青层、第一混泥土层、砂砾层、基层和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第一排水管和排水沟,所述第一排水管嵌设于第一混泥土层内,并与第一混泥土层的窄边平行,第一排水管设有若干根,且沿第一混泥土层的长边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排水沟设于路面的一侧,第一排水管与排水沟连通,所述沥青层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从沥青层的上端面开设,并延伸至与第一排水管连接并连通;上述的一种多层排水沥青结构路面,通过排水装置提高沥青路面的排水性能,从而提高路面的安全性,通过排水槽和第一排水管的配合,使得在雨水充足地区,尤其是遇到暴雨天气时,路面上的水也可以通过排水槽迅速流进第一排水管中,通过排水沟使得第一排水管内的水可以及时流到排水沟内,因此保证排水装置的排水性能。
[0006]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槽的周壁表面设有一层第二混泥土层,排水槽的长度为5~10cm,宽度设置为1~2cm,排水槽的上端嵌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上端面与沥青层的端面平齐;通过第二混泥土层的设置,避免排水槽内的水渗透回沥青层的内部,通过排水槽长度和宽度尺寸的设计,避免排水槽影响车辆在沥青路面的行驶功能,通过过滤网防止垃圾进入排水槽内从而阻碍排水槽的排水效果。
[0007]进一步的,所述沥青层的内部设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的一端与排水槽连接并连通,第二排水管与排水槽连接的一端低于它位于沥青层内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排水管的直径小于第一排水管的直径;通过第二排水管使得沥青层内部的水可以及时排到第一排水管中,提高沥青层内部的排水速度,通过第二排水管倾斜式地设置,避免排水槽内
的水通过第二排水管渗透回沥青层的内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沟从基层的端面开设,排水沟的底部设有第三排水管,所述第三排水管的直径大于第二排水管的直径,第三排水管沿排水沟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通过排水沟位置的设置,提高排水沟的储水容量,通过第三排水管可以把排水沟内的水及时排出,通过第三排水管直径的设置,提高第三排水管的排水量,进一步防止排水装置的反渗透。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沟的上端设有供植物栽种的种植区;通过种植区内栽种植物,可以对司机起到警示作用,提高路面的安全性。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水管之间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排水管连接并连通;通过连通管使得第一排水管之间可以互通,如果其中有第一排水管被堵塞,也可以通过其它第一排水管排出。
[0011]进一步的,所述沥青层和混泥土层之间设有具有防水性能的粘结层;通过粘结层可以有效遏制沥青层上的水往下面渗透。
[0012]进一步的,所述沥青层的空隙率为15%~25%;提高沥青层的降噪和排水性能。
[0013]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层排水沥青结构路面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排水槽和第一排水管的配合,使得在雨水充足地区,尤其是遇到暴雨天气时,路面上的积水可以及时通过排水槽流进第一排水管中,通过排水沟使得第一排水管内的水可以及时流进排水沟内,因此保证排水装置的排水性能,通过第一排水管、排水沟和第三排水管的配合使用,将雨水导入沥青路面的外侧,避免沥青路面周围的泥土吸足水分后而削弱泥土的渗透能力,防止影响沥青周围路面雨水的渗透从而引发唧泥,通过排水装置提高路面的排水性能,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第一排水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8]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层排水沥青结构路面: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沥青层1、第一混泥土层2、砂砾层3、基层4,和排水装置5,所述排水装置5包括第一排水管51和排水沟52,所述第一排水管51嵌设于第一混泥土层2内,并与第一混泥土层2的窄边平行,第一排水管51设有若干根,且沿第一混泥土层2的长边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排水沟52设于路面的一侧,第一排水管51与排水沟52连通,所述沥青层1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排水槽11,所述排水槽11从沥青层1的上端面开设,并延伸至与第一排水管51连接并连通,通过排水装置5有利于提高路面的排水性能,从而提高路面的安全性,通过排水槽11和第一排水管51的配合,使得在雨水充足地区,尤其是遇到暴雨天气时,有利于路面上的水可以通过排水槽11迅速流进第一排水管51中,通过排水沟52有利于第一排水管51内的水可以及时
流到排水沟52内,因此提高排水装置5的排水速度和排水性能。
[0019]其中,所述排水槽11的周壁表面设有一层第二混泥土层111,排水槽11的长度为5~10cm,宽度设置为1~2cm,排水槽11的上端嵌设有过滤网112,所述过滤网112的上端面与沥青层1的端面平齐,通过第二混泥土层111的设置,有利于避免排水槽11内的水渗透回沥青层1的内部,通过排水槽11长度和宽度尺寸的设计,有利于避免排水槽11影响车辆在沥青路面的行驶功能,通过过滤网112有利于防止垃圾进入排水槽11内从而阻碍排水槽11的排水效果。
[0020]其中,所述沥青层1的内部设有第二排水管12,所述第二排水管12的一端与排水槽11连接并连通,第二排水管12与排水槽11连接的一端低于它位于沥青层1内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排水管12的直径小于第一排水管51的直径,通过第二排水管12有利于沥青层1内部的水可以及时排到第一排水管51中,提高沥青层1内部的排水速度,通过第二排水管12倾斜式地设置,有利于避免排水槽11内的水通过第二排水管12渗透回沥青层1的内部。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排水沥青结构路面,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沥青层(1)、第一混泥土层(2)、砂砾层(3)和基层(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装置(5),所述排水装置(5)包括第一排水管(51)和排水沟(52),所述第一排水管(51)嵌设于第一混泥土层(2)内,并与第一混泥土层(2)的窄边平行,第一排水管(51)设有若干根,且沿第一混泥土层(2)的长边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排水沟(52)设于路面的一侧,第一排水管(51)与排水沟(52)连通,所述沥青层(1)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排水槽(11),所述排水槽(11)从沥青层(1)的上端面开设,并延伸至与第一排水管(51)连接并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排水沥青结构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11)的周壁表面设有一层第二混泥土层(111),排水槽(11)的长度为5~10cm,宽度设置为1~2cm,排水槽(11)的上端嵌设有过滤网(112),所述过滤网(112)的上端面与沥青层(1)的端面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层排水沥青结构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层(1)的内部设有第二排水管(12),所述第二排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大强张杨振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新宝龙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