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桥梁施工用承台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9147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桥梁施工用承台防护装置,包括基坑土体,所述基坑土体的中部预埋有桩柱本体,所述桩柱本体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钢筋,所述基坑土体相对应桩柱本体位置的顶部分别活动设置有第一底部护罩和第二底部护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底部护罩和第二底部护罩移动至基坑土体的顶部,并将定位条活动插接在定位槽的内壁完成第一底部护罩和第二底部护罩的组装,之后将插接块和插接槽的位置相对应,完成第一底部护罩与第二底部护罩和顶部护罩之间的组装,此时该装置已成功完成安装,通过顶部护罩配合第一底部护罩和第二底部护罩可以对桩柱本体和钢筋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从而实现了提高防护效果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防护效果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防护效果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桥梁施工用承台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桥梁施工
,具体为一种市政桥梁施工用承台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市政桥梁承台指的是桥墩跟桩基的连接部位,其起到对上端墩身传递的载荷进行承受、分布的作用,在将圆形预埋槽内对钢筋混凝土桩柱现浇完成后,需要等待混凝土凝结后,方可进行后续的承台搭建,而桩柱钢筋和露出的钢筋部分裸露在外的,如果遇到雨天或者太阳直射,会造成这部分结构被雨水腐蚀或者晒坏。
[0003]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时,为了省事,直接拿取塑料袋罩上,其实一点防护效果都没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桥梁施工用承台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基坑土体,所述基坑土体的中部预埋有桩柱本体,所述桩柱本体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钢筋,所述基坑土体相对应桩柱本体位置的顶部分别活动设置有第一底部护罩和第二底部护罩,所述第一底部护罩和第二底部护罩的表面均分别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弧形板,所述第一底部护罩和弧形板的底部均分别固定设置有覆盖膜,所述第一底部护罩和第二底部护罩的顶部均活动设置有顶部护罩,所述顶部护罩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圈,所述第一底部护罩和第二底部护罩表面的顶部均分别固定设置有多个插接块,且固定圈相对应插接块位置的底部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块活动设置在插接槽的内壁。
[0006]优选的,所述弧形板和第一底部护罩的底部均分别为弧形结构,且弧形板底部与第一底部护罩底部之间的距离为五厘米。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底部护罩和第二底部护罩中部的圆弧度相等,且第一底部护罩和第二底部护罩中部的圆弧度与顶部护罩底部的圆弧度相适配。
[0008]优选的,所述顶部护罩的顶部为弧形结构,所述插接槽的大小与插接块的大小相适配,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在弧形板内壁的顶部。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底部护罩内壁的两端均分别固定连接有定位条,所述第二底部护罩相对应定位条位置的表面开设有定位槽。
[0010]优选的,所述定位槽内壁的大小与定位条表面的大小相适配,且定位条的表面与定位槽的内壁活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将第一底部护罩和第二底部护罩移动至基坑土体的顶部,并将定位条活动插接在定位槽的内壁完成第一底部护罩和第二底部护罩的组装,之后将插接块
和插接槽的位置相对应,并将顶部护罩置于第一底部护罩和第二底部护罩的顶部完成第一底部护罩与第二底部护罩和顶部护罩之间的组装,此时该装置已成功完成安装,通过顶部护罩配合第一底部护罩和第二底部护罩可以对桩柱本体和钢筋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从而实现了提高防护效果的目的;
[0013]2、本技术同时还通过设置覆盖膜,且弧形板底部与第一底部护罩底部之间的距离为五厘米,为了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可以随地取材将土壤置于第一底部护罩和弧形板之间的覆盖膜上,通过土壤的重量使得覆盖膜紧密贴合在地面上,从而防止雨水进入第一底部护罩和第二底部护罩内部的桩柱本体和钢筋中,同时日常的雨水以及灰尘会沉淀在第一底部护罩和弧形板之间以增加对覆盖膜的压力,进一步使得覆盖膜紧密贴合在基坑土体的顶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市政桥梁施工用承台防护装置整体结构正剖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市政桥梁施工用承台防护装置顶部护罩结构正剖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市政桥梁施工用承台防护装置顶部护罩结构正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一种市政桥梁施工用承台防护装置第一底部护罩结构俯剖图。
[0018]图中:1、基坑土体;2、桩柱本体;3、钢筋;4、第一底部护罩;5、第二底部护罩;6、连接杆;7、弧形板;8、覆盖膜;9、顶部护罩;10、固定圈;11、插接块;12、插接槽;13、定位条;14、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基坑土体1,基坑土体1的中部预埋有桩柱本体2,桩柱本体2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钢筋3,基坑土体1相对应桩柱本体2位置的顶部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底部护罩4和第二底部护罩5,第一底部护罩4和第二底部护罩5的表面均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杆6,连接杆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弧形板7,第一底部护罩4和弧形板7的底部均分别固定安装有覆盖膜8,第一底部护罩4和第二底部护罩5的顶部均活动连接有顶部护罩9,顶部护罩9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圈10,第一底部护罩4和第二底部护罩5表面的顶部均分别固定安装有多个插接块11,且固定圈10相对应插接块11位置的底部开设有插接槽12,插接块11活动连接在插接槽12的内壁。
[0021]弧形板7和第一底部护罩4的底部均分别为弧形结构,且弧形板7底部与第一底部护罩4底部之间的距离为五厘米。
[0022]第一底部护罩4和第二底部护罩5中部的圆弧度相等,且第一底部护罩4和第二底部护罩5中部的圆弧度与顶部护罩9底部的圆弧度相适配。
[0023]顶部护罩9的顶部为弧形结构,插接槽12的大小与插接块11的大小相适配,连接杆6固定安装在弧形板7内壁的顶部。
[0024]第一底部护罩4内壁的两端均分别固定安装有定位条13,第二底部护罩5相对应定位条13位置的表面开设有定位槽14。
[0025]定位槽14内壁的大小与定位条13表面的大小相适配,且定位条13的表面与定位槽14的内壁活动。
[0026]工作原理:在使用时,该技术通过将第一底部护罩4和第二底部护罩5移动至基坑土体1的顶部,并将定位条13活动插接在定位槽14的内壁完成第一底部护罩4和第二底部护罩5的组装,之后将插接块11和插接槽12的位置相对应,并将顶部护罩9置于第一底部护罩4和第二底部护罩5的顶部完成第一底部护罩4与第二底部护罩5和顶部护罩9之间的组装,此时该装置已成功完成安装,通过顶部护罩9配合第一底部护罩4和第二底部护罩5可以对桩柱本体2和钢筋3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从而实现了提高防护效果的目的,通过设置覆盖膜8,且弧形板7底部与第一底部护罩4底部之间的距离为五厘米,为了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可以随地取材将土壤置于第一底部护罩4和弧形板7之间的覆盖膜8上,通过土壤的重量使得覆盖膜8紧密贴合在地面上,从而防止雨水进入第一底部护罩4和第二底部护罩5内部的桩柱本体2和钢筋3中,同时日常的雨水以及灰尘会沉淀在第一底部护罩4和弧形板7之间以增加对覆盖膜8的压力,进一步使得覆盖膜8紧密贴合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桥梁施工用承台防护装置,包括基坑土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土体(1)的中部预埋有桩柱本体(2),所述桩柱本体(2)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钢筋(3),所述基坑土体(1)相对应桩柱本体(2)位置的顶部分别活动设置有第一底部护罩(4)和第二底部护罩(5),所述第一底部护罩(4)和第二底部护罩(5)的表面均分别固定设置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弧形板(7),所述第一底部护罩(4)和弧形板(7)的底部均分别固定设置有覆盖膜(8),所述第一底部护罩(4)和第二底部护罩(5)的顶部均活动设置有顶部护罩(9),所述顶部护罩(9)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圈(10),所述第一底部护罩(4)和第二底部护罩(5)表面的顶部均分别固定设置有多个插接块(11),且固定圈(10)相对应插接块(11)位置的底部开设有插接槽(12),所述插接块(11)活动设置在插接槽(12)的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桥梁施工用承台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7)和第一底部护罩(4)的底部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斌廖惠武吴长儒泮建娣泮李燕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汇达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