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890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包括机动车道,以及在机动车道两侧依次设置的绿化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绿化带呈下凹式设置,绿化带内设有绿植,绿化带下方设有排水蓄水机构,排水蓄水机构和市政排水管网连通,机动车道从中间向两侧倾斜设置,非机动车道远离绿化带的一侧向靠近绿化带的一侧倾斜设置,通过设置下凹式绿化带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和人行道上的雨水引流至绿化带内进行排水,提升了排水速度,减少了路面的积水情况,且在绿化带内设置排水蓄水机构对雨水进行收集,在天气干旱时二次利用对绿化带的绿植进行浇水,提升了雨水的利用率且节省了人工。的利用率且节省了人工。的利用率且节省了人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道路
,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道路。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的内涝等问题,在雨水天气时尤其下暴雨时,传统的城市道路存在排水能力差、调蓄能力差、径流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当雨水较大时道路上的雨水来不及排掉造成路面积水严重,影响通行安全,且路面的雨水会被统一排出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目的: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能提升城市道路的排水能力,并能对雨水进行收集存储,需要时能利用存储的雨水对绿化带内的绿植进行浇水。
[0004]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包括机动车道,以及在机动车道两侧依次设置的绿化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所述绿化带呈下凹式设置,所述绿化带内设有绿植,所述绿化带下方设有排水蓄水机构,所述排水蓄水机构和市政排水管网连通,所述机动车道从中间向两侧倾斜设置,所述非机动车道远离所述绿化带的一侧向靠近所述绿化带的一侧倾斜设置;
[0005]所述排水蓄水机构包括蓄水池、排水管、喷水装置、排水井、防护罩和管道,所述排水井设于所述绿化带内,所述排水管设于所述排水井下方和其连接,所述排水井入口上设有所述防护罩,所述蓄水池设于所述排水管下方,所述排水管上的下方设有若干排水孔,一个所述排水孔处设有一个所述管道,所述管道另一端在所述蓄水池上方和其连接,一个所述排水孔上设有一个滤水网,所述喷水装置设置若干个,所述喷水装置下端均设于所述蓄水池内,所述喷水装置上端均设于所述绿化带内。
[0006]进一步的,所述排水井入口周围铺设有若干鹅卵石,鹅卵石的设置防止雨水内的杂物进入排水井内。
[0007]进一步的,若干所述排水孔均设于所述排水管下方的两侧面,设于侧面是防止排水管内的杂物和淤泥将排水孔堵住。
[0008]进一步的,所述绿化带的周向外围设有路缘石,每个所述路缘石上均设有排水口。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口内设有过滤网,过滤网的设置防止雨水的内杂物进入绿化带。
[0010]进一步的,所述人行道上设有砖块,所述砖块在所述人行道上均匀的间隔一段距离铺设,相邻所述砖块之间铺满碎石,此结构防止人行道上积水。
[0011]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设置下凹式绿化带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和人行道上的雨水引流至绿化带内进行排水,提升了排水速度,减少了路面的积水情况,且在绿化带内设置排水蓄水机构对雨水进行收集,在天气干旱时二次利用对绿化带的绿植进行
浇水,提升了雨水的利用率且节省了人工。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道路的剖面示意图;
[0013]图2为道路的俯视示意图;
[0014]图3为路缘石的正视示意图;
[0015]图4为图1中局部放大示意图A。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
[0017]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如图1

4所示,包括机动车道1、绿化带2、非机动车道3和人行道4,在机动车道1两侧分别依次设置绿化带2、非机动车道3和人行道4,绿化带2呈下凹式设置,即绿化带2比机动车道1和非机动车道3高度低,绿化带2是向下凹陷设置的,其目的是一方面减少绿化带内的尘土飞扬情况,另一方面绿化带2两侧的机动车道1和非机动车道3上的雨水流入绿化带2内,绿化带2下方设有排水蓄水机构5,排水蓄水机构5是引导绿化带2内的雨水进入市政管网且能对一部分雨水进行储存,排水蓄水机构5和市政管网连通将雨水引入市政管网内,机动车道1从中间向两侧倾斜设置,倾斜设置后形成一个坡度使机动车道1上的雨水排进绿化带2,非机动车道3远离绿化带2的一侧向靠近绿化带2的一侧倾斜设置,其目的在非机动车道3上形成一个坡度,引导非机动车道3上的雨水进入绿化带2,倾斜设置后提高机动车道1和非机动车道3上的雨水排水速度,减少雨水乱流的情况,绿化带2的周向外围设有路缘石6,每个路缘石6上均设有排水口61,为了防止路面上的杂物进入绿化带2,在每个排水口61内设置过滤网62。
[0018]排水蓄水机构5包括蓄水池51、排水管52、喷水装置53、排水井54、防护罩55和管道56,排水井54设置于绿化带2内,排水管52道设于排水井54下方和其连接,绿化带2内的雨水通过排水井54流入排水管52道内,排水井54入口上设有防护罩55,防护罩55的作用是阻拦杂物进入排水井54内,防护罩55设置成半圆镂空形状,半圆镂空形状,其与普通的排水井54盖相比排水速度更快,因为半圆镂空形状的防护罩55具有一定高度,当绿化带2内的雨水较多时排水较快,为了进一步防止杂物进入排水井54,在排水井54的进口上再设置一层防护网,此防护网的镂空比防护罩55要密一些,是为了防护防止更小的杂物进入排水井54内,在排水井54入口周围设有若干鹅卵石58,其目的是当雨水较少时,雨水进入排水井54时需要经过鹅卵石58区域,此时能对雨水进行一次过滤,将雨水内的比较大的杂物阻挡在排水井54口外部,蓄水池51设于排水管52下方,排水管52道上的下方设有若干排水孔57,一个排水孔57处设有一个管道56,管道56的另一端在蓄水池51上方和其连接,排水孔57处设有滤水网,排水管52内的雨水经过过滤后然后通过管道56流入蓄水池51内收集到较为干净的雨水,为了使排水管52内的雨水更多的引流到蓄水池51内并防止排水管52内的杂物或者泥土之类的将排水孔57堵塞,在排水管52上的下方的两侧面均设置排水孔57,蓄水池51的设置是为了将排水管52内的雨水引流一部分到蓄水池51内进行存储二次利用,在蓄水池51内设有若干喷水装置53,喷水装置53下端均设于蓄水池51内,喷水装置53上端均设于绿化带2内,喷水装置53将蓄水池51内的水抽出来对绿化带2进行浇水,具体的是当外部雨水经过排
水井54流入排水管52内时候,此时因为排水孔57设置在排水管52下方侧面,排水管52内的雨水会再次被过滤然后部分流入蓄水池51内进行存储。
[0019]人行道4上设有砖块41,砖块41在人行道4上均匀的间隔一段距离铺设,即相邻的砖块41之间存在空隙,相邻的砖块41之间铺满碎石42,其目的是将人行道4上雨水从相邻砖块41之前的间隙引导流入非机动道内。
[0020]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设置下凹式绿化带2将机动车道2、非机动车道3和人行道4上的雨水引流至绿化带2内进行排水,提升了排水速度,减少了路面的积水情况,且在绿化带2内设置排水蓄水机构5对雨水进行收集,在天气干旱时二次利用对绿化带2的绿植进行浇水,提升了雨水的利用率且节省了人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动车道(1),以及在机动车道(1)两侧依次设置的绿化带(2)、非机动车道(3)和人行道(4),所述绿化带(2)呈下凹式设置,所述绿化带(2)内设有绿植,所述绿化带(2)下方设有排水蓄水机构(5),所述排水蓄水机构(5)和市政排水管网连通,所述机动车道从中间向两侧倾斜设置,所述非机动车道(3)远离所述绿化带(2)的一侧向靠近所述绿化带(2)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排水蓄水机构(5)包括蓄水池(51)、排水管(52)、喷水装置(53)、排水井(54)、防护罩(55)和管道(56),所述排水井(54)设于所述绿化带(2)内,所述排水管(52)设于所述排水井(54)下方和其连接,所述排水井(54)入口上设有所述防护罩(55),所述蓄水池(51)设于所述排水管(52)下方,所述排水管(52)上的下方设有若干排水孔(57),一个所述排水孔(57)处设有一个所述管道(56),所述管道(56)另一端在所述蓄水池(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意明苑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润泽水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