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Xene界面耦合增强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868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MXene界面耦合增强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底柔性封装层、底电极、纳米复合薄膜、顶电极和顶柔性封装层,其中纳米复合薄膜为压电聚合物PVDF和二维材料MXene的复合纤维材料,复合纤维材料在固化过程中,借助MXene表面羟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Xene界面耦合增强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材料领域、微纳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Xene界面耦合增强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能源短缺的大环境下,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迫在眉睫,除了探寻典型的可再生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等,还可以将环境中的废热等利用起来。为了收集这些能源,科研人员将目光投放在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上,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可以将环境中的温度变化转换为电能,而环境中的温度变化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因此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简易化的灵活方案。这种新型的传感器可以将环境中的废热收集并通过热释电效应,转换为电能驱动微小型电子设备,展现了广阔应用前景。
[0003]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发展离不开热释电材料的研究,目前的热释电材料分为:单晶材料、金属氧化物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有机聚合物材料。单晶材料工作范围窄,且制作成本太高,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单晶材料的广泛运用。而金属氧化物陶瓷材料的居里温度较低,限制了其只能用于常温运用,而且介电损耗和温度系数都比较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使用。高分子有机聚合物材料主要是PVDF,它可以制备任意形状,任意厚度的薄膜器件,而且生产成本很低,工艺也极其简单,具有致密轻柔、热应力小、具有柔性、介电常数小、热导率低等优点,所以给热释电探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而且柔性这一特点在可穿戴式传感器方向具有很大的前景。然而,现今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性能处于一个瓶颈期,如何进一步提高热释电性能也成为了研究热点。
[0004]同时为了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再提升一个高度,研究者们已将光热转换材料应用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中。这类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在光热转换材料的作用下,通过高效的光热转换效率,可以将来自太阳光、人体、动物等周围环境的近红辐射吸收并存储为内部的热能,随后通过热释电效应,进而转换为电能。目前常见的光热转换材料包含石墨烯、氧化石墨烯(G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碳纳米管等,虽然它们具有高比表面积、易于表面功能化以及优异的电学和光学性能,但是存在价格昂贵以及光热转换效率不够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MXene界面耦合增强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及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红外探测器对光的吸收率,引入具有优异光热转换效率的材料MXene,制备MXene和压电聚合物的纳米复合薄膜,纳米复合薄膜中的MXene和压电聚合物之间存在界面耦合,即静电纺丝PVDF的过程中利用MXene表面羟基(

OH)和压电聚合物分子链中二氟亚甲基(

CF2)之间的氢键作用,诱导压电聚合物全反式分子构型,进而提升复合薄膜的自发极化强度和热释电性能。此外,MXene作为一种高效的光热转换材料,可以将外界入射光能高效转换为热能,且与压电聚合物形成
的氢键进一步促进热电的传导,可利用热释电效应将红外辐射通量的变化转换为交变输出电信号。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MXene界面极化增强效应与MXene的光热转换特性,提升了对外界红外辐射的响应率与灵敏度。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MXene界面耦合增强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底柔性封装层5、底电极4、纳米复合薄膜3、顶电极2和顶柔性封装层1;纳米复合薄膜3为压电聚合物和二维材料MXene的复合物,在所述复合物的固化过程中,借助MXene表面羟基(

OH)和压电聚合物二氟亚甲基(

CF2)之间的氢键作用,促进压电聚合物全反式分子构型,提升压电聚合物的自发极化强度和热释电性能,同时利用MXene的光热转换效率,提升纳米复合薄膜对红外辐照的热释电效应,从而增大对外界红外辐射的响应度和灵敏度。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8]进一步的,所述纳米复合薄膜3采用静电纺丝法、热压法或流延法制备。
[0009]进一步的,所述压电聚合物选自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三氟乙烯(PTrFE)、聚偏二氟乙烯

共三氟乙烯P(VDF

TrFE)、聚偏二氟乙烯

共六氟丙烯P(VDF

HFP)其中一种。
[0010]进一步的,所述顶电极所使用的材料为透明导电ITO,所述底电极所使用的材料为铜、铝或银金属。
[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述的MXene界面耦合增强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S1:准备底柔性封装层5;
[0013]S2:在所述底柔性封装层5上形成底电极4;
[0014]S3:采用静电纺丝法、热压法或流延法在所述底电极4上形成纳米复合薄膜3;
[0015]S4:在所述纳米复合薄膜3上形成顶电极2;
[0016]S5:在所述顶电极2上形成顶柔性封装层1。
[0017]进一步的,所述纳米复合薄膜3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0018]S31:将30

80mg MXene粉末溶解在N,N

二甲基甲酰胺与丙酮的混合液中,超声处理1

3h,N,N

二甲基甲酰胺与丙酮的体积比为3:2,获得第一混合液;
[0019]S32:在所述第一混合液中加入0.5

3.5g聚偏氟乙烯PVDF颗粒,在40

60℃水浴条件下磁力搅拌1

3h,再超声30

60min,获得第二混合液;
[0020]S33:将所述第二混合液倒入注射器中,并放置在推进器上,准备静电纺丝;
[0021]S34:静电纺丝1

3h,流速设置为8

12μL/min,电压15

20kV,同时设置纺丝温度为40

60℃;
[0022]S35:将静电纺丝后的薄膜取出,并放置于50

60℃的烘箱中烘干10

30min,得到纳米复合薄膜。
[0023]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4]MXene是一种新的二维材料,主要由一系列过渡金属和C或N构成,其片层结构被一层终端基团所覆盖,一般对于采用液相刻蚀法制备的MXene材料,其表面终端为氧、羟、氟或氯等基团。MXenes具有高比表面积、高电子传导性、亲水性和表面官能团可调控性等物理化学性质,在锂电池、催化和太阳能开发与利用等涉及多能量转化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MXene材料还具有出色的光热转换性能,其多层结构能够实现入射太阳光的多级反射吸
收,部分材料的光热转换效率接近100%,其光吸收能力远高于CNTs,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光热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Xene界面耦合增强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底柔性封装层(5)、底电极(4)、纳米复合薄膜(3)、顶电极(2)和顶柔性封装层(1);纳米复合薄膜(3)为压电聚合物和二维材料MXene的复合物,在所述复合物的固化过程中,借助MXene表面羟基(

OH)和压电聚合物二氟亚甲基(

CF2)之间的氢键作用,促进压电聚合物全反式分子构型,提升压电聚合物的自发极化强度和热释电性能,同时利用MXene的光热转换效率,提升纳米复合薄膜对红外辐照的热释电效应,从而增大对外界红外辐射的响应度和灵敏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Xene界面耦合增强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复合薄膜(3)采用静电纺丝法、热压法或流延法制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Xene界面耦合增强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聚合物选自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三氟乙烯(PTrFE)、聚偏二氟乙烯

共三氟乙烯P(VDF

TrFE)和聚偏二氟乙烯

共六氟丙烯P(VDF

HFP)其中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Xene界面耦合增强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电极所使用的材料为透明导电ITO,所述底电极所使用的材料为铜、铝或银金属。5.一种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MXene界面耦合增强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元捷刘蕊谢光忠代静黄俊龙李惟雄陈春旭太惠玲蒋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