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循环冷却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835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循环冷却离心泵,该离心泵主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离心泵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易导致自循环冷却桶通过软管晃动拖拽,而自循环冷却桶长期晃动拖拽易与软管的接口处松动脱落或损坏现象的技术问题;该离心泵主体包括泵体和自循环冷却桶,所述自循环冷却桶位于泵体的上方,所述泵体的一端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拆装组件与支撑板进行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用于夹持自循环冷却桶的两组夹持框,两组所述夹持框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杆,两组所述夹持框的两端均设有侧耳;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不仅方便对自循环冷却桶进行稳定固定,且方便将拆装组件与自循环冷却桶和泵体进行拆装。环冷却桶和泵体进行拆装。环冷却桶和泵体进行拆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循环冷却离心泵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离心泵
,具体涉及一种自循环冷却离心泵。

技术介绍

[0002]自循环冷却离心泵是一种高效的泵系统,适用于各种工业和民用场合,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食品、造纸、电力、船舶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对流体的输送通常要求高效率、高可靠性、低噪音和低振动,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离心泵是一种通过将动能以外力形式提供给输送流体的动力机械,可用于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流体进行输送。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是将流体吸入泵内,在泵内转子的作用下,使流体产生向径向外的离心运动,并在离心力的推动下通过泵外的出口口径流出,实现流体的输送。
[0003]经检索,公告号:CN113446255A,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冷却水自循环的离心泵用机械密封,包括与泵体连接的密封盒、设置于密封盒内的双道密封件、轴套,密封盒、双道密封件与轴套间构成冷却水腔,密封盒上开始有冷却水进液口和冷却水出液口连通冷却水腔,轴套上设置有推液套,推液套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加离心力的凹槽或凸起。本专利技术不用外接带压水源,在无压力水源下不用设置微型加压泵,不用配置电源冷却液就能封闭循环,不外排冷却废水,并节约冷却水。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申请案中通过泵机的软管连接冷却水容器(自循环冷却桶),通过冷却水容器(自循环冷却桶)使得泵机能够自循环冷却,当泵机开机后,主轴旋转,带动轴套上的冷却水加压装置旋转工作,使冷却水生成局部压力,向密封的动环、静环部流动,对动静环冷却后,冷却水从静环上设置的回流孔中回流至存液容器,进入再循环流程。达到既能冷却机封动静环,又能封闭式再利用冷却水,不产生冷却水二次污染,还能节约用水的功效,然而上述申请案中的泵机未设置对冷却水容器(自循环冷却桶)的固定机构,通过软管连接冷却水容器(自循环冷却桶)进行固定,由于冷却水容器(自循环冷却桶)与泵机没有稳定固定的连接方式,易因外力或振动而移位,泵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易导致冷却水容器(自循环冷却桶)通过软管晃动拖拽,而冷却水容器(自循环冷却桶)长期晃动拖拽易与软管的接口处松动脱落或损坏现象的发生;因此对,设计一种自循环冷却离心泵以改变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循环冷却离心泵,该离心泵主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离心泵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易导致自循环冷却桶通过软管晃动拖拽,而自循环冷却桶长期晃动拖拽易与软管的接口处松动脱落或损坏现象的技术问题。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自循环冷却离心泵,该离心泵主
体包括泵体和自循环冷却桶,所述自循环冷却桶位于泵体的上方,所述泵体的一端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拆装组件与支撑板进行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用于夹持自循环冷却桶的两组夹持框,两组所述夹持框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杆,两组所述夹持框的两端均设有侧耳,两组所述夹持框的内侧均设置有防护垫;
[0009]所述拆装组件包括两组半弧夹件,两组所述半弧夹件夹持在电机的外侧,两组所述半弧夹件的一端滑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底部,两组所述半弧夹件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杆,且所述第二调节杆转动连接在连接块的内部。
[0010]使用本技术方案的离心泵主体时,首先通过将两组半弧夹件与电机的限位槽对应放置,然后通过转动调节第一旋钮,使得两组半弧夹件靠近移动与限位槽进行夹持,从而快速将两组半弧夹件与该离心泵的电机进行夹持安装,其次,通过将螺栓旋入至两组半弧夹件内部的螺纹孔内,对两组半弧夹件锁紧,增加两组半弧夹件与电机的固定,然后,通过将待固定的自循环冷却桶对应放置在两组夹持框之间的支撑板上,通过转动调节第二调节杆,使得两组夹持框靠近移动,对放置的自循环冷却桶进行夹持固定,通过将两组螺栓旋入至两组贴合侧耳内,对两侧的两组侧耳进行固定,提高夹持固定效果,通过夹持固定操作,以及支撑板对自循环冷却桶的稳定支撑,避免该泵体运行期间,产生的振动而导致自循环冷却桶通过软管晃动发生拖拽现象,进而防止自循环冷却桶长期晃动拖拽易与软管的接口处发生松动脱落或损坏现象的发生而影响其正常使用。
[0011]优选地,所述电机通过金属连接座与后盖进行连接,所述后盖远离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前盖,所述前盖通过金属压板与入口法兰进行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金属连接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撑脚,所述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脚,两组所述支撑脚和底脚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前盖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叶轮。
[0013]更进一步的,两组所述防护垫均为橡胶材质制作。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端延伸至支撑板的外侧安装有第一旋钮,所述第一调节杆与支撑板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一端延伸至连接块的外侧安装有第二旋钮。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均由两组相反螺纹的螺纹杆拼接而成,所述自循环冷却桶通过软管与电机进行连接。
[0017]更进一步的,两组所述半弧夹件远离连接块一端的内部以及两组侧耳的内部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
[0018](3)有益效果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两组半弧夹件与电机的限位槽对应放置,然后通过转动调节第一旋钮,使得两组半弧夹件靠近移动与限位槽进行夹持,从而快速将两组半弧夹件与该离心泵的电机进行夹持安装,其次,通过将螺栓旋入至两组半弧夹件内部的螺纹孔内,对两组半弧夹件锁紧,增加两组半弧夹件与电机的固定,然后,通过将待固定的自循环冷却桶对应放置在两组夹持框之间的支撑板上,通过转动调节第二调节杆,使得两组夹持框靠近移动,对放置的自循环冷却桶进行夹持固定,通过将两组螺栓旋入至两组贴合侧耳内,对两侧的两组侧耳进行固定,提高夹持固定效果,通过夹持固定操作,以及支撑板对自循环冷却桶的稳定
支撑,避免该泵体运行期间,产生的振动而导致自循环冷却桶通过软管晃动发生拖拽现象,进而防止自循环冷却桶长期晃动拖拽易与软管的接口处发生松动脱落或损坏现象的发生而影响其正常使用,且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不仅方便对自循环冷却桶进行稳定固定,且方便将拆装组件与自循环冷却桶和泵体进行拆装。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泵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泵体与拆装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中的标记为:1、泵体;101、电机;102、后盖;103、前盖;104、金属压板;105、入口法兰;106、支撑脚;107、底脚;108、底座;109、叶轮;2、拆装组件;201、半弧夹件;202、连接块;203、第二调节杆;3、支撑板;4、夹持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循环冷却离心泵,该离心泵主体包括泵体(1)和自循环冷却桶(8),所述自循环冷却桶(8)位于泵体(1)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的一端设有电机(101),所述电机(101)通过拆装组件(2)与支撑板(3)进行连接,所述支撑板(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用于夹持自循环冷却桶(8)的两组夹持框(4),两组所述夹持框(4)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杆(5),两组所述夹持框(4)的两端均设有侧耳(6),两组所述夹持框(4)的内侧均设置有防护垫(7);所述拆装组件(2)包括两组半弧夹件(201),两组所述半弧夹件(201)夹持在电机(101)的外侧,两组所述半弧夹件(201)的一端滑动连接有连接块(202),所述连接块(202)固定连接在支撑板(3)的底部,两组所述半弧夹件(20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杆(203),且所述第二调节杆(203)转动连接在连接块(202)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冷却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01)通过金属连接座与后盖(102)进行连接,所述后盖(102)远离电机(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前盖(103),所述前盖(103)通过金属压板(104)与入口法兰(105)进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雨生王忠华叶逢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隆恩特泵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