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装配式预制楼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8122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装配式预制楼盖结构,包括支撑结构以及若干个相互连接的楼盖单元,每个楼盖单元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支撑结构配合安装的通孔。楼盖单元的四周设置有反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装配式预制楼盖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新型装配式预制楼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楼盖板是水平方向结构承重构件,将作用在楼面上的各类载荷传递给梁柱等竖向承重构件,同时也将各竖向承重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故在结构整体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楼盖板常采用叠合楼盖,叠合楼盖是预制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结构形式,叠合楼盖与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现有技术中预制楼盖板存在易分层、开裂等缺点,安装时需要多块楼盖板进行拼接安装,安装繁琐,接缝多,整体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装配式预制楼盖结构,拼接安装施工方便,且整体性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装配式预制楼盖结构,包括支撑结构以及若干个相互连接的楼盖单元,每个所述楼盖单元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支撑结构配合安装的通孔,所述楼盖单元的四周设置有反45
°
的斜角和外漏的连接钢筋,相邻楼盖单元之间浇筑有混凝土连接段。
[0005]楼盖尺寸根据结构平面尺寸布置,通过通孔置于支撑结构上方,然后各楼盖单元之间进行连接。连接钢筋预设于楼盖单元的内部且伸出楼盖本体,相邻的连接钢筋搭接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使得拼缝处形成整体结构,连接更加稳固,且现浇部分不影响上部结构安装。楼板四周为反30
°‑
60
°
斜角,支撑于现浇段斜面上,实现对装配式预制楼盖的快速定位,提高了就位效率和就位精准度,连接稳固可靠,整体性好,不容易出现裂缝。
[0006]进一步,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支撑柱或支撑墙,所述支撑柱或支撑墙的外周包覆有保护层,所述通孔的尺寸和所述支撑柱或支撑墙镂空骨架的外包尺寸适配。
[0007]通孔的孔径尺寸为支撑柱或支撑墙镂空骨架的外包尺寸,也等于支撑柱或支撑墙尺寸减去保护层厚度的尺寸。预制板可以搁置在支撑柱或支撑墙保护层上,以达到少支撑的目的。
[0008]进一步,所述楼盖单元的四周的斜角为40
°‑
50
°

[0009]进一步,所述楼盖单元的四周的斜角为45
°

[0010]进一步,所述楼盖单元跨过至少两个相邻的支撑柱或支撑墙。
[0011]进一步,所述楼盖单元预设有供管线穿过的预留孔,管线通过BIM预制时的预留孔,现场穿线,施工方便。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各个楼盖单元先通过设置的通孔置于支撑柱或支撑墙的上方,然后将相邻楼盖单元中伸出的连接钢筋对应连接,之后在连接部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
连接结构,结构稳定。本专利技术结构稳定、施工方便,解决了现有建筑工程中的装配式楼盖需要脚手架多、工期长及现场需要浇筑多带来的装配式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单元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分布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支撑结构分布示意图。
[0016]标注说明:1、楼盖单元;2、斜角;3、连接钢筋;4、支撑柱;5、保护层;6、通孔;7、混凝土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一种新型装配式预制楼盖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一种新型装配式预制楼盖结构,包括支撑结构以及若干个相互连接的楼盖单元1,每个所述楼盖单元1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支撑结构配合安装的通孔6,所述楼盖单元1的四周设置有反30
°‑
60
°
的斜角2和外漏的连接钢筋3,相邻楼盖单元1之间浇筑有混凝土连接段7。
[0019]楼盖尺寸根据结构平面尺寸布置,通过通孔6置于支撑结构上方,然后各楼盖单元1之间进行连接。连接钢筋3预设于楼盖单元1的内部且伸出楼盖本体,相邻的连接钢筋3搭接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使得拼缝处形成整体结构,连接更加稳固,且现浇部分不影响上部结构安装。楼板四周为反30
°‑
60
°
斜角2,支撑于现浇段30
°‑
60
°
左右斜面上,实现对装配式预制楼盖的快速定位,提高了就位效率和就位精准度,连接稳固可靠,整体性好,不容易出现裂缝。
[0020]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支撑柱4或支撑墙,所述支撑柱4或支撑墙的外周包覆有保护层5,所述通孔6的尺寸和所述支撑柱4或支撑墙镂空骨架的外包尺寸适配。
[0021]通孔6的孔径尺寸为支撑柱4或支撑墙镂空骨架的外包尺寸,也等于支撑柱4或支撑墙尺寸减去保护层5厚度的尺寸。预制板可以搁置在支撑柱4或支撑墙保护层5上,以达到少支撑的目的。
[0022]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楼盖单元的四周的斜角为40
°‑
50
°

[0023]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楼盖单元的四周的斜角为45
°

[0024]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楼盖单元1跨过至少两个相邻的支撑柱4或支撑墙。
[0025]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楼盖单元1预设有供管线穿过的预留孔,管线通过BIM预制时的预留孔,现场穿线,施工方便。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装配式预制楼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以及若干个相互连接的楼盖单元,每个所述楼盖单元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支撑结构配合安装的通孔,所述楼盖单元的四周设置有反30
°‑
60
°
的斜角和外漏的连接钢筋,相邻楼盖单元之间浇筑有混凝土连接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装配式预制楼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支撑柱或支撑墙,所述支撑柱或支撑墙的外周包覆有保护层,所述通孔的尺寸和所述支撑柱或支撑墙镂空骨架的外包尺寸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善鹏崔英姿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金构智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