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电路的控制方法及电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868039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3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电路的控制方法及电源设备。其中,电源电路包括PFC模块、DC/DC模块和BUCK模块,DC/DC模块包括第一DC/DC单元和第二DC/DC单元,BUCK模块包括第一BUCK单元和第二BUCK单元,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负载的需求电流参数;根据需求电流参数控制第一DC/DC单元和第二DC/DC单元按照对应的第一连接方式连接至PFC模块;根据需求电流参数控制第一DC/DC单元和第二DC/DC单元按照对应的第二连接方式输出;根据需求电流参数控制第一BUCK单元和第二BUCK单元按照对应的第三连接方式输入;根据需求电流参数控制第一BUCK单元和第二BUCK单元按照对应的第四连接方式输出。本申请可使电源电路可输出较宽范围的电压、电流以及功率。电流以及功率。电流以及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电路的控制方法及电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源
,具体涉及一种电源电路的控制方法及电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相关技术中,现有的电源产品的电源电路通常由一PFC电路(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功率因数矫正)、一DC/DC电路(DC/DC,Direct Current,直流变换)以及一BUCK电路(BUCK,降压式变换电路)组成的单通道电路,通过PFC电路将市电转换为直流电,然后通过DC/DC电路以及BUCK电路进行电压的调节后输出所需的供电电能。或者,由上述的单通道的电源电路通过级联后形成双通道的电源电路输出。
[0003]然而,无论是单通道的电源电路还是双通道的电源电路,输出的供电电能的可调电压范围以及可调电流范围均比较小,无法灵活应对需要宽电压输出和宽电流输出的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电路的控制方法及电源设备,用于输出可调电压范围以及可调电流范围更宽的供电电能。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电路的控制方法,所述电源电路包括PFC模块、DC/DC模块和BUCK模块,所述PFC模块的输入端用于接收供电电能,所述PFC模块的第一PFC输出端和第二PFC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DC/DC模块的第一DC输入端和第二DC输入端,所述DC/DC模块的第一DC输出端和第二DC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BUCK模块的第一BUCK输入端和第二BUCK输入端,所述BUCK模块的第一BUCK输出端和第二BUCK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所述DC/DC模块包括第一DC/DC单元和第二DC/DC单元,所述第一DC/DC单元包括第一DC正极输入端、第一DC负极输入端、第一DC正极输出端和第一DC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二DC/DC单元包括第二DC正极输入端、第二DC负极输入端、第二DC正极输出端和第二DC负极输出端;所述BUCK模块包括第一BUCK单元和第二BUCK单元,所述第一BUCK单元包括第一BUCK正极输入端、第一BUCK负极输入端、第一BUCK正极输出端和第一BUCK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二BUCK单元包括第二BUCK正极输入端、第二BUCK负极输入端、第二BUCK正极输出端和第二BUCK负极输出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负载的需求电流参数;根据所述需求电流参数控制所述第一DC输入端、所述第二DC输入端、所述第一DC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一DC负极输入端、所述第二DC正极输入端和所述第二DC负极输入端按照对应的第一连接方式连通;根据所述需求电流参数控制所述第一DC输出端、所述第二DC输出端、所述第一DC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一DC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二DC正极输出端和所述第二DC负极输出端按照对应的第二连接方式连通;根据所述需求电流参数控制所述第一BUCK输入端、所述第二BUCK输入端、所述第一BUCK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一BUCK负极输入端、所述第二BUCK正极输入端和所述第二BUCK负极输入端按照对应的第三连接方式连通;根据所述需求电流参数控制所述第一BUCK输出端、所述第二BUCK输出端、所述第一BUCK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一BUCK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二BUCK正极输出
端和所述第二BUCK负极输出端按照对应的第四连接方式连通。
[0006]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方式包括:所述第一DC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DC正极输入端和所述第二DC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DC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DC负极输入端和所述第二DC负极输入端;或者,所述第一DC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DC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DC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DC负极输入端,所述第一DC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DC正极输入端。
[0007]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方式包括:所述第一DC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DC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二DC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DC负极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一DC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DC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二DC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DC负极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一DC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DC正极输出端和所述第二DC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二DC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DC负极输出端和所述第二DC负极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一DC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DC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二DC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DC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一DC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DC正极输出端。
[0008]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方式包括:所述第一BUCK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BUCK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BUCK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BUCK负极输入端;或者,所述第一BUCK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BUCK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BUCK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BUCK负极输入端;或者,所述第一BUCK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BUCK正极输入端和所述第二BUCK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BUCK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BUCK负极输入端和所述第二BUCK负极输入端;或者,所述第一BUCK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BUCK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BUCK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BUCK负极输入端,所述第一BUCK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BUCK正极输入端。
[0009]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连接方式包括:所述第一BUCK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BUCK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二BUCK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BUCK负极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一BUCK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BUCK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二BUCK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BUCK负极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一BUCK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BUCK正极输出端和所述第二BUCK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二BUCK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BUCK负极输出端和所述第二BUCK负极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一BUCK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BUCK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二BUCK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BUCK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一BUCK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BUCK正极输出端。
[0010]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一采样模块和第二采样模块,所述第一采样模块连接所述第一DC输入端和所述第二DC输入端,所述第二采样模块连接所述第一DC输出端和所述第二DC输出端;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第一采样模块采集所述DC/DC模块的输入电流参数;通过所述第二采样模块采集所述DC/DC模块的输出电流参数;根据所述输入电流参数、所述输出电流参数以及所述需求电流参数确定所述第一DC/DC单元和/或所述第二DC/DC单元的增益参数;根据所述增益参数调节所述第一DC/DC单元和/或所述第二DC/DC单元。
[0011]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三采样模块和第四采样模块,所述第三采样模块连接所述第一BUCK输入端和所述第二BUCK输入端,所述第四采样模块连接所述第一BUCK输出端和所述第二BUCK输出端;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第三采样模块采集所述BUCK模块的输入电流参数;通过所述第四采样模块采集所述BUCK模块的输出电流参数;根据所述输入电流参数、所述输出电流参数以及所述需求电流参数确定所述第一
BUCK单元和/或所述第二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PFC模块、DC/DC模块和BUCK模块,所述PFC模块的输入端用于接收供电电能,所述PFC模块的第一PFC输出端和第二PFC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DC/DC模块的第一DC输入端和第二DC输入端,所述DC/DC模块的第一DC输出端和第二DC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BUCK模块的第一BUCK输入端和第二BUCK输入端,所述BUCK模块的第一BUCK输出端和第二BUCK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所述DC/DC模块包括第一DC/DC单元和第二DC/DC单元,所述第一DC/DC单元包括第一DC正极输入端、第一DC负极输入端、第一DC正极输出端和第一DC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二DC/DC单元包括第二DC正极输入端、第二DC负极输入端、第二DC正极输出端和第二DC负极输出端;所述BUCK模块包括第一BUCK单元和第二BUCK单元,所述第一BUCK单元包括第一BUCK正极输入端、第一BUCK负极输入端、第一BUCK正极输出端和第一BUCK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二BUCK单元包括第二BUCK正极输入端、第二BUCK负极输入端、第二BUCK正极输出端和第二BUCK负极输出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负载的需求电流参数;根据所述需求电流参数控制所述第一DC输入端、所述第二DC输入端、所述第一DC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一DC负极输入端、所述第二DC正极输入端和所述第二DC负极输入端按照对应的第一连接方式连通;根据所述需求电流参数控制所述第一DC输出端、所述第二DC输出端、所述第一DC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一DC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二DC正极输出端和所述第二DC负极输出端按照对应的第二连接方式连通;根据所述需求电流参数控制所述第一BUCK输入端、所述第二BUCK输入端、所述第一BUCK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一BUCK负极输入端、所述第二BUCK正极输入端和所述第二BUCK负极输入端按照对应的第三连接方式连通;根据所述需求电流参数控制所述第一BUCK输出端、所述第二BUCK输出端、所述第一BUCK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一BUCK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二BUCK正极输出端和所述第二BUCK负极输出端按照对应的第四连接方式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方式包括:所述第一DC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DC正极输入端和所述第二DC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DC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DC负极输入端和所述第二DC负极输入端;或者,所述第一DC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DC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DC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DC负极输入端,所述第一DC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DC正极输入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方式包括:所述第一DC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DC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二DC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DC负极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一DC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DC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二DC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DC负极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一DC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DC正极输出端和所述第二DC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二DC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DC负极输出端和所述第二DC负极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一DC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DC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二DC输出端连接所述第
二DC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一DC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DC正极输出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方式包括:所述第一BUCK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BUCK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BUCK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BUCK负极输入端;或者,所述第一BUCK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BUCK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BUCK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BUCK负极输入端;或者,所述第一BUCK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BUCK正极输入端和所述第二BUCK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BUCK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BUCK负极输入端和所述第二BUCK负极输入端;或者,所述第一BUCK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BUCK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BUCK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图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格林瓦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