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变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6878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变频器,其包括移相变压器柜、功率单元柜、若干个高压电缆和若干个支撑板,移相变压器柜包括变压器柜体和固定设置在变压器柜体内的变压器;功率单元柜包括功率柜体和固定设置在功率柜体内的若干个功率单元,若干个功率单元按照A、B、C三相分三层布置;若干个支撑板并排地固定设置在功率柜体内,支撑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供高压电缆穿过的穿线孔,且每一个支撑板上的穿线孔均分三层布置。所述高压变频器中,通过在功率柜体内并排固定设置若干个支撑板,在高压电缆从其上开设的穿线孔穿过时能够对高压电缆提供支撑,以避免高压电缆因重力垂落时导致的相与相之间的高压电缆相互交织而导致的电缆布局混乱以及相间短路问题。以及相间短路问题。以及相间短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变频器


[0001]本技术涉及高压变频器
,尤其涉及一种高压变频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高压变频器主要包括功率单元、低压控制部分和输入、输出电压电流保护器件、移相变压器等元器件。按照元器件电压等级、电流大小、体积大小等性能参数将这些元器件进行柜体化划分,划分为功率柜、控制柜、变压器柜三部分。其中变压器柜主要放置移相变压器;功率柜主要放置功率单元;控制柜主要包括低压控制部分和输入、输出电压电流等保护器件。功率单元的三相电源是由移相变压器二次侧提供,目前功率单元与移相变压器二次侧之间采用高压电缆连接,功率单元与移相变压器分别安装在两个不同的柜体内,他们之间的高压电缆主要是通过穿两个柜体的并柜侧板的方孔直接连接。
[0003]而目前高压变频器布线设计仍然停留在平面二维设计阶段,电缆布局直观差,同时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布线方法,导致这种高压变频器布线存在以下缺点:由于变压器柜与功率柜本身柜体尺寸的限制,电缆排布拥挤,散热效果不理想,柜间高压电缆不能平铺开来,导致相与相之间的电缆交织在一起,在多个用户现场,出现了相间电缆放电冒火花现象。目前大多数处理方法是把电缆绝缘层加厚,该处理方法一方面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没有解决相与相之间的电缆交织所造成的的电缆布线混乱、不美观现象,而且部分用户现场还是反馈有冒火花现象发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相间短路和相间放电冒火花问题。
[0004]申请号为201320207499.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压变频器,该方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相间电缆布线混乱问题,但由于移相变压器柜和功率单元柜之间缺少电缆支撑结构,移相变压器柜和功率单元柜之间的电缆会因重力自然垂落,当电缆长度较大时,垂落的电缆同样会相互交织在一起,导致电缆布局混乱,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相间短路和相间放电冒火花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高压变频器,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压变频器中,由于移相变压器柜和功率单元柜之间缺少电缆支撑结构,移相变压器柜和功率单元柜之间的电缆会因重力自然垂落,当电缆长度较大时,垂落的电缆同样会相互交织在一起,导致电缆布局混乱,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相间短路和相间放电冒火花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高压变频器,其包括:
[0007]移相变压器柜,包括变压器柜体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变压器柜体内的变压器,所述变压器二次侧的输出端按照U、V、W三相分三层布置;
[0008]功率单元柜,包括功率柜体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功率柜体内的若干个功率单元,若干个所述功率单元按照A、B、C三相分三层布置;
[0009]若干个高压电缆,每个所述功率单元均通过所述高压电缆与所述变压器对应的U、
V或W相连接;
[0010]若干个支撑板,并排地固定设置在所述功率柜体内,所述支撑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供所述高压电缆穿过的穿线孔,且每一个所述支撑板上的所述穿线孔均分三层布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变压器二次侧的输出端按照U、V、W三相由上至下分层布置,三层所述功率单元按照A、B、C三相由左至右分层布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和第一层的所述功率单元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功率单元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所述第三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功率单元的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上的所述穿线孔的数量比为3:2:1,并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所述穿线孔分三层布置,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所述穿线孔分两层布置,所述第三支撑板上的所述穿线孔为单层布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高压变频器还包括若干个并排地固定设置在所述功率柜体内的绑线角钢,所述绑线角钢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绑线孔,用于穿入绑带将所述高压电缆固定在所述绑线角钢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上均固定设置有所述绑线角钢,且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上的所述绑线角钢前后错位设置。
[0016]进一步的,所述绑线角钢和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在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安装孔,用于装入螺栓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或第三支撑板上固定设置所述绑线角钢。
[0017]进一步的,所述高压电缆为单芯电缆,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穿线孔的数量与所述高压电缆的数量相等。
[001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的每层所述穿线孔均分成多行或多列布置,相邻的两行或两列之间的所述穿线孔错位布置。
[0019]进一步的,所述功率单元的数量为24个。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1]所述高压变频器中,通过在所述功率柜体内并排地固定设置若干个所述支撑板,在高压电缆从其上开设的穿线孔穿过时能够对高压电缆提供支撑,以避免高压电缆因重力垂落时导致的相与相之间的高压电缆相互交织而导致的电缆布局混乱以及相间短路问题;另外,所述支撑板上的所述穿线孔均分三层布置,能够进一步避免相间高压电缆相互交织导致的相间短路问题。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压变频器的后视图;
[0023]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压变频器的俯视图;
[0024]图3是图2中功率单元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该实施例中支撑板上穿线孔分层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图3中局部A放大示意图;
[0027]图6是该实施例中绑线角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压变频器,其结构如图1

图3所示,包括移相变压器柜1、功率单元柜2、若干个高压电缆3和若干个支撑板4,其中,所述移相变压器柜1包括变压器柜体11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变压器柜体11内的变压器12,所述变压器12二次侧的输出端按照U、V、W三相分三层布置;所述功率单元柜2包括功率柜体21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功率柜体21内的若干个功率单元22,若干个所述功率单元22按照A、B、C三相分三层布置,具体的,所述功率单元22的数量为24个;每个所述功率单元22均通过所述高压电缆3与所述变压器12对应的U、V或W相连接;若干个支撑板4并排地固定设置在所述功率柜体21内,所述支撑板4上均开设有若干个供所述高压电缆3穿过的穿线孔40,且每一个所述支撑板4上的所述穿线孔40均分三层布置。
[0030]所述高压变频器中,通过在所述功率柜体21内并排地固定设置若干个所述支撑板4,在高压电缆3从其上开设的穿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变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移相变压器柜,包括变压器柜体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变压器柜体内的变压器,所述变压器二次侧的输出端按照U、V、W三相分三层布置;功率单元柜,包括功率柜体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功率柜体内的若干个功率单元,若干个所述功率单元按照A、B、C三相分三层布置;若干个高压电缆,每个所述功率单元均通过所述高压电缆与所述变压器对应的U、V或W相连接;若干个支撑板,并排地固定设置在所述功率柜体内,所述支撑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供所述高压电缆穿过的穿线孔,且每一个所述支撑板上的所述穿线孔均分三层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二次侧的输出端按照U、V、W三相由上至下分层布置,三层所述功率单元按照A、B、C三相由左至右分层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和第一层的所述功率单元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功率单元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所述第三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功率单元的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压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上的所述穿线孔的数量比为3:2:1,并且所述第一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中桂任卫红乔伟梁剑李康张玲
申请(专利权)人:大力电工襄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