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块打压试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790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石墨块打压试漏装置,属于石墨配件检测设备领域,包括工作平台,工作平台上基面上设有用于检测的压力舱,压力舱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平台上侧的下部舱体,下部舱体上方设有可上下滑动的上部舱体,且上部舱体与下部舱体上下对应设置,相应的工作平台上基面上设有用于带动上部舱体上下滑动的液压驱动组件,上部舱体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对压力舱内压力进行检测的检测孔,检测孔一侧设有若干用于对压力舱进行加压的加压孔,检测孔内设有压力表。通过将石墨密封圈放入压力舱内,通过供气设备分别向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进行加压,来对石墨密封圈的气密性进行全面检测。来对石墨密封圈的气密性进行全面检测。来对石墨密封圈的气密性进行全面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墨块打压试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石墨配件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石墨块打压试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纯石墨块的性能比较优异,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故而被广泛应用于冶炼、化工、电火花加工、半导体、电子电器等行业,在经过固化成型后加工成石墨配件,经检验合格后被装配至各个机械设备上,其中石墨密封圈的应用最为广泛,现有石墨密封圈的检测设备对其气密性进行检测时只对垫圈的单向气密性进行检测,这样并不能对石墨密封圈的气密性完全掌握,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石墨块打压试漏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石墨块打压试漏装置,可通过将石墨密封圈放入压力舱内,通过供气设备分别向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进行加压,来对石墨密封圈的气密性进行全面检测。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石墨块打压试漏装置,包括工作平台,工作平台上基面上设有用于检测的压力舱,压力舱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平台上侧的下部舱体,下部舱体上方设有可上下滑动的上部舱体,且上部舱体与下部舱体上下对应设置,相应的工作平台上基面上设有用于带动上部舱体上下滑动的液压驱动组件,上部舱体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对压力舱内压力进行检测的检测孔,检测孔一侧设有若干用于对压力舱进行加压的加压孔,检测孔内设有压力表。
[0005]上部舱体与下部舱体上下配合和设置,其中上部舱体下基面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外周设有第一环形凸起,第一环形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垫圈,下部舱体上基面上开设有与第一环形凸起匹配设置的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内周设有与第一环形凹槽匹配设置的第二环形凸起,相应的第二环形凹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垫圈,使用时在液压驱动设备的带动下,使得第二环形凸起进入第一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凸起进入第二环形凹槽,进而与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圈相配合使得压力舱内形成密闭腔体,保证气密性检测的可靠性。
[0006]检测孔包括第一检验孔以及第二检验孔,加压孔包括第一进气孔以及第二进气孔,第一检验孔设置在上部舱体中心位置,第二检验孔设置在第一检验孔一侧,相应的第一进气孔靠近第一检验孔设置,第二进气孔靠近第二检验孔设置,且第一检验孔与第二检验孔之间间隔大于上部舱体直径的四分之一,能够匹配不同尺寸大小的石墨密封圈。
[0007]第一进气孔以及第二进气孔内分别设有单向阀,单向阀在供气设备通过供气管道分别向第一进气孔或第二进气孔进行供气时,能够对压力舱进行密封,进而保证气密性检测正常进行。
[0008]工作平台下侧设有与单向阀连通设置的加压设备,相应的加压设备与其中一个单向阀之间通过供气管道相连通。
[0009]下部舱体上基面设有用于待检测的石墨密封圈,相应的石墨密封圈设置在第二环形凸起内圈,使得石墨密封圈能够在上部舱体与下部舱体的压合下,在密闭的压力舱内进行气密性检测。
[0010]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通过将石墨密封圈放入压力舱内,通过供气设备分别向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进行加压,来对石墨密封圈的气密性进行全面检测。
[0012]2、单向阀能保证不论供气设备通过供气管道向第一进气孔还是第二进气孔进行供气,都能使得压力舱内部不会泄压,使得压力表所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石墨块打压试漏装置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A

A剖面图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检测孔以及加压孔分布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1000、工作平台;2000、压力舱;2100、上部舱体;2110、检测孔;2111、第一检验孔、2112、第二检验孔;2120、加压孔;2121、第一进气孔;2122、第二进气孔;2130、第一环形凹槽;2140、第一环形凸起;2150、第一密封垫圈;2200、下部舱体;2210、第二环形凹槽;2220、第二环形凸起;2230、第二密封垫圈;2300、液压驱动组件;2400、压力表;2500、单向阀;3000、加压设备;3100、供气管道;4000、石墨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1

3,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如图1

3所示:
[0019]本实施例提供了石墨块打压试漏装置,包括工作平台1000,工作平台1000上基面上设有用于检测的压力舱2000,压力舱2000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平台1000上侧的下部舱体2200,下部舱体2200上方设有可上下滑动的上部舱体2100,且上部舱体2100与下部舱体2200上下对应设置,相应的工作平台1000上基面上设有用于带动上部舱体2100上下滑动的液压驱动组件2300,上部舱体2100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对压力舱2000内压力进行检测的检测孔2110,检测孔2110一侧设有若干用于对压力舱2000进行加压的加压孔2120,检测孔2110内设有压力表2400。
[0020]在使用时,将需要进行检测的石墨密封圈4000放入压力舱2000内,控制液压驱动组件2300带动上部舱体2100下滑,使得上部舱体2100与下部舱体2200相互配合,进而使得压力舱2000形成密封腔体,同时使得上部舱体2100下基面和下部舱体2200的上基面对石墨密封圈4000进行加压,进一步的,控制加压设备3000通过供气管道3100向第一进气孔2121加压,通过观察第二检验孔2112内设置的压力表2400来对石墨密封圈4000的密封性进行检测,相反的,供气管道3100向第二进气孔2122加压,进而观察第一检验孔2111内的压力表2400来对石墨密封圈4000的密封性进行检测,进而可对石墨密封圈4000的气密性进行完全
检测。
[0021]如图2所示,上部舱体2100与下部舱体上下配合和设置,其中上部舱体2100下基面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2130,第一环形凹槽2130外周设有第一环形凸起2140,第一环形凹槽2130内设有第一密封垫圈2150,下部舱体2200上基面上开设有与第一环形凸起2140匹配设置的第二环形凹槽2210,第二环形凹槽2210内周设有与第一环形凹槽2130匹配设置的第二环形凸起2220,相应的第二环形凹槽2210内设有第二密封垫圈2230,使用时在液压驱动设备的带动下,使得第二环形凸起2220进入第一环形凹槽2130,第一环形凸起2140进入第二环形凹槽2210,进而与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圈2230相配合使得压力舱2000内形成密闭腔体,保证气密性检测的可靠性。
[0022]如图2、3所示,检测孔2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石墨块打压试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1000),所述工作平台(1000)上基面上设有用于检测的压力舱(2000),所述压力舱(2000)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1000)上侧的下部舱体(2200),所述下部舱体(2200)上方设有可上下滑动的上部舱体(2100),且所述上部舱体(2100)与所述下部舱体(2200)上下对应设置,相应的所述工作平台(1000)上基面上设有用于带动所述上部舱体(2100)上下滑动的液压驱动组件(2300),所述上部舱体(2100)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对所述压力舱(2000)内压力进行检测的检测孔(2110),所述检测孔(2110)一侧设有若干用于对所述压力舱(2000)进行加压的加压孔(2120),所述检测孔(2110)内设有压力表(24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块打压试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舱体(2100)与所述下部舱体(2200)上下配合和设置,其中所述上部舱体(2100)下基面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2130),所述第一环形凹槽(2130)外周设有第一环形凸起(2140),所述第一环形凹槽(2130)内设有第一密封垫圈(215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块打压试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舱体(2200)上基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2140)匹配设置的第二环形凹槽(2210),所述第二环形凹槽(2210)内周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2130)匹配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胜豪边小喜吕子华张书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德金来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