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机碳分析仪用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7886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总有机碳分析仪用冷凝器,包括:半导体制冷器件、散热器、冷凝管和风扇,所述冷凝器还包括:外箱体、保温棉、显示器和按键、控制单元、进气口、出气口、排水口、内箱体和电源,其中:总有机碳分析仪燃烧炉燃烧后的气体通过冷凝器的进气口进入冷凝管,在制冷器冷端的作用下,气体中的水分逐渐凝结,在重力作用下流向排水口,通过排水口排出箱外,除水后的气体从出气口排出,进入总有机碳分析仪的二氧化碳检测单元,可以快速的反应制冷器件的工作情况,利用固态继电器进行连续控制,灵敏度高,且易于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总有机碳监测
,更具体地说,涉及总有机碳分析仪用冷凝器
技术介绍
总有机碳分析仪在燃烧炉中加热后,气体中必然含有水分,如不除去,势必会影响 测量结果,但是如果采用列管式冷凝器,其结构比较复杂,不适合用于总有机碳分析仪,而 且成本高,经济效益不大。由于总有机碳分析仪中的气体是毫升级甚至是微升级的,所以不 需要大功率的制冷设备,故采用半导体冷凝器件作为冷凝器的制冷方式是既简单又节约成 本的最佳方式。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小型半导体空气除湿器,包括半导体制冷器、散热器、冷凝器、 排风扇、箱体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由湿度传感器、电压比较器和输出晶体管BGl组成,湿 度传感器给出的电压信号经电压比较器输出传给BGl基极,BGl基极去控制半导体制冷器 工作或停止,在半导体制冷器的热端面板右方装有排风扇,面板上还装有电源开关和指示 灯。上述小型半导体空气除湿器采用的温度传感器、电压比较器和输出晶体管BGl控 制冷凝器的工作,此种控制只能实现导通和截止的简单操作,不能实现连续变化的控制,并 且频繁的接通和关断制冷器严重缩短制冷器的寿命。此外采用温度传感器作为监控器件, 不能直接反应制冷器的工作情况,存在响应滞后,控制不准确等问题。上述小型半导体空气 除湿器无温度显示和设置功能,不能直观的反应设备的工作情况,也不能实现预设控制温 度,不够智能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总有机碳分析仪用冷凝器,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冷 凝器采用温度传感器、电压比较器和输出晶体管BGl作为控制单元不能实现连续变化控制 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种总有机碳分析仪用冷凝器,包括半导体制冷器件、散热器、冷凝管和风扇,其 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箱体、保温棉、控制单元、进气口、出气口、排水口、内箱体和电源,其 中所述进气口用于吸收所述总有机碳分析仪的燃烧炉燃烧后的气体;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安装在所述冷凝管的中心区域,用于制冷,包括冷热两端,所 述冷凝管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作用下用于对进入的所述气体进行冷凝,所述冷凝管和所 述制冷器件安装在所述内箱体,所述内箱体中装有保温棉,用于绝热和保温;所述散热器用于将所述制冷器件热端的热量导出;所述风扇用于将所述散热器的热量排出所述外箱体;所述排水口用于排出所述制冷器件冷端凝结的水分,所述出气口用于排出所述制冷器件冷端冷凝后的气体;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冷凝管的冷热两端,用于对所述冷凝管的冷热两端的 温度进行测量,得到温度信号;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信号,对所述冷凝器进行控制,包括固体继电器, 开关器件,调节器;所述外箱体作为所述冷凝器的外壳;所述电源为所述冷凝器的各部分供电。优选的,上述冷凝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数量为2个。优选的,上述冷凝器,还包括显示器和按键,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温度参数,所述 按键用于设定冷凝温度。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固态继电器进行控制,通过连续控制制冷器的功率变化来控制制冷器 的工作,以固态继电器、开关器件和调节器组成的控制单元,实现了连续变化的控制。此外 冷凝管中安装有两个温度传感器作为监控器件,分别监控制冷器件的冷热端温度,可以快 速的反应制冷器件的工作情况,提高了准确度。本专利技术所述冷凝器有温度显示和设置功能,能显示当前的工作温度,直观的反应 设备的工作情况,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预设到需要控制的温度,使得冷凝管对温度的控制更 智能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总有机碳分析仪用冷凝器。附图1中,1为外箱体,2为冷凝管,3为保温棉,4为制冷器件,5为散热器,6为显 示器和按键,7为风扇,8为控制单元,9为进气口,10为出气口,11为排水口,12为内箱体, 13为电源。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1所述,一种总有机碳分析仪用冷凝器,包括外箱体、冷凝管、保温棉、制 冷器件、散热器、显示器和按键、风扇、控制单元、进气口、出气口、排水口、内箱体和电源,其 中外箱体为冷凝器的外壳;冷凝管用于冷凝进入的气体,并带有温度传感器;保温棉用于绝热和保温;制冷器件用于制冷,包括冷热两端;散热器用于将制冷器件的热量导出;显示器和按键显示器显示温度等参数,并通过按键设定冷凝温度;风扇用于将散热器的热量排出箱体;控制单元包括固体继电器、开关器件、调节器;进气口 ;用于气体的进入,出气口 排出气体;内箱体用于安装冷凝管和制冷器件;电源采用开关电源,为仪器各部件供电。制冷器件装在冷凝管的中心区域,并紧贴冷凝管。制冷器件和冷凝管共同装在内 箱体中,并填充保温棉以隔热,最后通过密封剂密封,内箱体的一侧外壁装有散热器,此侧 为装有制冷器件的一侧。散热器将制冷器件热端产生的热量带出,然后通过安装在外箱体 的风扇将热量排出。总有机碳分析仪用燃烧炉燃烧后的气体通过冷凝器的进气口进入冷凝 管,在制冷器冷端的作用下,气体中的水分逐渐凝结,在重力作用下流向排水口,通过排水 口排出箱外,除水后的气体从出气口排出,进入总有机碳分析仪的二氧化碳检测单元。冷凝 管带有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冷凝管的温度,并将信号传给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和显示。冷凝 管的制冷时间,制冷效率与气体量和温度有关,气体温度越高,量越大,制冷时间则越长,反 之越短。本专利技术采用固态继电器进行控制,通过连续控制制冷器的功率变化来控制制冷器 的工作,以固态继电器、开关器件和调节器组成的控制单元,实现了连续变化的控制。此外冷凝管中安装有两个温度传感器作为监控器件,分别监控制冷器件的冷热端 温度,可以快速的反应制冷器件的工作情况,提高了准确度。本专利技术采用显示器和按键,显示器能显示当前的工作温度,直观的反应设备的工 作情况,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按键预设到需要控制的温度,使得冷凝管对温度的控制更 智能化。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 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 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 致的最宽的范围。权利要求一种总有机碳分析仪用冷凝器,包括半导体制冷器件、散热器、冷凝管和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箱体、保温棉、控制单元、进气口、出气口、排水口、内箱体和电源,其中所述进气口用于吸收所述总有机碳分析仪的燃烧炉燃烧后的气体;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安装在所述冷凝管的中心区域,用于制冷,包括冷热两端,所述冷凝管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作用下用于对进入的所述气体进行冷凝,所述冷凝管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总有机碳分析仪用冷凝器,包括:半导体制冷器件、散热器、冷凝管和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箱体、保温棉、控制单元、进气口、出气口、排水口、内箱体和电源,其中:所述进气口用于吸收所述总有机碳分析仪的燃烧炉燃烧后的气体;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安装在所述冷凝管的中心区域,用于制冷,包括冷热两端,所述冷凝管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作用下用于对进入的所述气体进行冷凝,所述冷凝管和所述制冷器件安装在所述内箱体中,所述内箱体中装有保温棉,用于绝热和保温;所述散热器用于将所述制冷器件热端的热量导出;所述风扇用于将所述散热器的热量排出所述外箱体外;所述排水口用于排出所述制冷器件冷端凝结的水分,所述出气口用于排出所述制冷器件冷端冷凝后的气体;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冷凝管的冷热两端,用于对所述冷凝管的冷热两端的温度进行测量,得到温度信号;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信号,对所述冷凝器进行控制,包括固体继电器,开关器件,调节器;所述外箱体作为所述冷凝器的外壳;所述电源为所述冷凝器的各部分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桂林郑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川仪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