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7736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抑制TDD噪声,有效改善通话质量,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该电子设备包括:主印刷电路板、智能功放模块、扬声器、电源模块、射频功率放大器和噪音抑制结构;智能功放模块、电源模块、射频功率放大器和噪音抑制结构设于主印刷电路板上,且电源模块和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连接,智能功放模块和扬声器电连接;电源模块用于为射频功率放大器供电;智能功放模块用于将音源进行放大处理后输出至扬声器,以驱动扬声器工作;噪音抑制结构与扬声器邻近设置,噪音抑制结构用于消除感应电流,其中,感应电流为射频功率放大器和电源模块组成的回路上引起的纹波电流耦合到扬声器处产生的电流。引起的纹波电流耦合到扬声器处产生的电流。引起的纹波电流耦合到扬声器处产生的电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音频
,尤其涉及一种包括扬声器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GSM)制式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等,在使用蜂窝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通话时,普遍存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噪声,其产生原因为GSM制式的电子设备的射频功率放大器(Radio 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RF PA)在通话状态时以217Hz的开关频率间歇性工作,工作时所消耗的电流较大,从而在射频功率放大器和电源模块组成的回路上引起217Hz的纹波电流,该纹波电流会耦合到音频线路处,音频信号受到其干扰,产生TDD噪声。TDD噪声信号被音频器件还原后产生人耳可听到的噪声,影响通话质量。
[0003]因此,如何抑制TDD噪声,改善通话质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以抑制TDD噪声,避免电源模块和射频功率放大器通路上的信号对扬声器造成影响,有效改善通话质量,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主印刷电路板、智能功放模块、扬声器、电源模块、射频功率放大器和噪音抑制结构;智能功放模块、电源模块、射频功率放大器和噪音抑制结构设于主印刷电路板上,且电源模块和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连接,智能功放模块和扬声器电连接;电源模块用于为射频功率放大器供电;智能功放模块用于将音源进行放大处理后输出至所述扬声器,以驱动扬声器工作;噪音抑制结构与扬声器邻近设置,噪音抑制结构用于消除感应电流,其中,感应电流为射频功率放大器和电源模块组成的回路上引起的纹波电流耦合到扬声器处产生的电流。
[0006]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噪音抑制结构对扬声器进行保护,抑制TDD噪声,避免电源模块和射频功率放大器通路上的信号对扬声器造成影响,有效改善通话质量,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0007]示例性的,主印刷电路板例如为手机的主板,当然,当电子设备为其他类型的电子设备时,主印刷电路板为该电子设备中设置功能器件的印刷电路板。
[0008]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噪音抑制结构用于产生反相感应电流,以抵消扬声器耦合产生的感应电流。
[0009]也就是说,通过电流抵消的方式,避免电源模块和射频功率放大器通路上的信号对扬声器造成影响,抑制TDD噪声,改善通话质量,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0010]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噪音抑制结构包括共模电感,共模电感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第一线圈的第一端与电源模块的正极电连接,第一线圈的第二端与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正极连接端电连接;第二线圈的第一端与智能功放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线
圈的第二端与扬声器的正端电连接;或者,第二线圈的第一端与智能功放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线圈的第二端与扬声器的负端电连接。
[0011]通过在电源模块和射频功率放大器的通路和智能功放模块和扬声器之间的通路上设置共模电感,以在智能功放模块和扬声器之间的通路产生反相感应电流,其中,反相感应电流的方向是由第二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智能功放模块的第一端和扬声器的正端电连接,还是与智能功放模块的第二端和扬声器的负端电连接决定,该反相感应电流可以与耦合到智能功放模块和扬声器通路上的感应电流相抵消,抑制TDD噪声的效果好,有效改善通话质量,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且由于仅设置一共模电感即可实现抑制TDD噪声的效果,无需改变其他结构的位置,对主印刷电路板的布局影响小,结构简单,成本低。
[0012]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线圈的第一端通过主印刷电路板的第一信号线与电源模块的正极电连接,第一线圈的第二端通过主印刷电路板的第二信号线与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正极连接端电连接;第二线圈的第一端通过主印刷电路板的第三信号线与智能功放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线圈的第二端通过主印刷电路板的第四信号线与扬声器的正端电连接;或者,第二线圈的第一端通过主印刷电路板的第三信号线与智能功放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线圈的第二端通过主印刷电路板的第四信号线与扬声器的负端电连接;第一信号线的宽度小于第三信号线的宽度,和/或,第一信号线的宽度小于第四信号线的宽度;以及,第二信号线的宽度小于第三信号线的宽度,和/或,第二信号线的宽度小于第四信号线的宽度。
[0013]这样设置,通过共模电感引入到智能功放模块和扬声器通路上的互感电流值变小,使得通过共模电感引入到智能功放模块和扬声器通路上的互感电流与智能功放模块和扬声器通路上的感应电流相匹配,以使共模电感产生的反相感应电流与耦合到智能功放模块和扬声器通路上的感应电流完全相抵消,达到进一步提升抑制TDD噪声的效果。此外,由于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较细,因此对主印刷电路板的占用较小,这样使得主印刷电路板可以释放更多的空间设置其他信号线。
[0014]示例性的,第一信号线的宽度和第二信号线的宽度相同,第三信号线的宽度和第四信号线的宽度相同,第一信号线的宽度小于第三信号线的宽度。
[0015]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主印刷电路板包括N层信号线层,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噪音抑制结构为从第i层信号线层绕线到第j层信号线层形成的等效绕线电感,i大于或等于1,j小于或等于N,且i小于j,且i和j均为正整数;等效绕线电感的第一端与智能功放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等效绕线电感的第二端与扬声器的正端电连接;或者,等效绕线电感的第一端与智能功放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等效绕线电感的第二端与扬声器的负端电连接。
[0016]由于等效绕线线圈位于智能功放模块和扬声器通路上,且等效绕线电感方向与扬声器的线圈方向相反,这样,通过等效绕线线圈接收的电源噪声与通过空间耦合方式耦合到智能功放模块和扬声器通路上的噪声相抵消,以抑制TDD噪声,避免电源模块和射频功率放大器通路上的信号对扬声器造成影响,有效改善通话质量,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且由于等效绕线线圈是由主印刷电路板的信号线层绕线形成,无需增加额外的器件,成本低,结构简单。
[0017]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噪音抑制结构为从第一层信号线层绕线到第N层信号
线层形成的等效绕线电感。
[0018]即等效绕线电感的线圈匝数与主印刷电路板的信号线层数相同,这样,在对主印刷电路板占用面积最小的基础上,保证具有较大的耦合性。
[0019]示例性的,主印刷电路板包括沿Z轴方向层叠设置的十层信号线层,噪音抑制结构为从第一层信号线层绕线到第十层信号线层形成的等效绕线电感。
[0020]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噪音抑制结构包括补偿线;补偿线与扬声器邻近设置;补偿线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的正极电连接,另一端与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正极连接端电连接。也就是说,连接电源模块的正极和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正极连接端的信号线为两条,一条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印刷电路板、智能功放模块、扬声器、电源模块、射频功率放大器和噪音抑制结构;所述智能功放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射频功率放大器和所述噪音抑制结构设于所述主印刷电路板上,且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连接,所述智能功放模块和所述扬声器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射频功率放大器供电;所述智能功放模块用于将音源进行放大处理后输出至所述扬声器,以驱动所述扬声器工作;所述噪音抑制结构与所述扬声器邻近设置,所述噪音抑制结构用于消除感应电流,其中,所述感应电流为所述射频功率放大器和电源模块组成的回路上引起的纹波电流耦合到所述扬声器处产生的电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噪音抑制结构用于产生反相感应电流,以抵消所述扬声器耦合产生的所述感应电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噪音抑制结构包括共模电感,所述共模电感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正极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智能功放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扬声器的正端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智能功放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扬声器的负端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端通过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电源模块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端通过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第二信号线与所述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正极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一端通过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第三信号线与所述智能功放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二端通过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第四信号线与所述扬声器的正端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一端通过所述主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
申请(专利权)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