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单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7685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单体包括第一盆架、第二盆架、第一振动系统、第二振动系统以及磁路系统,第一振动系统包括第一振膜及第一音圈,第二振动系统包括第二振膜及第二音圈,磁路系统包括靠近第一振动系统的第一主磁钢、第一副磁钢、靠近第二振动系统的第二主磁钢以及第二副磁钢,第二音圈沿扬声器单体振动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一音圈内,第一音圈沿扬声器单体振动方向在磁路系统上的投影位于第二副磁钢上,与相关技术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扬声器单体第一音圈的BL得到了提升,扬声器单体的灵敏度得到了改善,响度变大。响度变大。响度变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声器单体


[0001]本技术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靠背式的扬声器单体。

技术介绍

[0002]扬声器单体又名扬声器或喇叭,运用于音箱中实现将音频信号转化为声音播放。随着客户对消费电子产品的要求提高,扬声器单体被赋予了更多的要求。
[0003]背靠背式的扬声器单体是指扬声器单体具有两组振动系统,且两组振动系统背对背设置。相关技术的背靠背式的扬声器单体包括两个振膜及两个音圈,两个音圈上下设置,大音圈的投影位于小音圈的外侧,上下音圈通过共用磁路系统驱动,该种背靠背式的扬声器单体音圈底部的空间超过音圈的振幅所需的空间,音圈底部空间浪费严重。
[0004]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单体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音圈BL,提升灵敏度,响度变大的扬声器单体。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单体,其包括第一盆架、与所述第一盆架相对固定且与所述第一盆架围成收容空间的第二盆架、支撑于所述第一盆架远离所述第二盆架一侧的第一振动系统、支撑于所述第二盆架远离所述第一盆架一侧的第二振动系统以及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驱动所述第一振动系统、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的磁路系统,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第一振膜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振膜以驱动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一音圈,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包括第二振膜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振膜以驱动所述第二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二音圈,所述磁路系统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第一主磁钢、位于所述第一主磁钢外侧与所述第一主磁钢形成第一磁间隙的第一副磁钢、靠近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的第二主磁钢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主磁钢外侧与所述第二主磁钢形成第二磁间隙的第二副磁钢,所述第二音圈沿所述扬声器单体振动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音圈内,所述第一音圈沿所述扬声器单体振动方向在所述磁路系统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副磁钢上。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间隙由所述第一主磁钢、第一副磁钢以及第二副磁钢围设而成。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主磁钢叠设于所述第二主磁钢,所述第一副磁钢叠设于所述第二副磁钢,且所述第一磁间隙与所述第二磁间隙连通。
[0009]优选地,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碗,所述磁碗包括与所述第一主磁钢固定的顶壁、自所述顶壁的两侧弯折延伸穿过所述第一磁间隙、第二磁间隙的侧壁以及自所述侧壁弯折延伸位于所述第二副磁钢下方的底壁。
[0010]优选地,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副磁钢上的第一副极芯,所述第一副极芯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盆架内。
[0011]优选地,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主磁钢靠近所述第二振膜一侧的主
极芯。
[0012]优选地,所述磁碗的底壁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二盆架内。
[0013]优选地,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副磁钢靠近所述第二振膜一侧的第二副极芯,所述第二副极芯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二盆架内。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振动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盆架与所述第一振动系统之间的第一弹性支撑件,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盆架固定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音圈固定的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振动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盆架与所述第二振膜之间的第二弹性支撑件,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包括与所述第二盆架固定的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二振膜固定的第四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四固定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音圈通过所述第四固定部与所述第二振膜固定。
[0015]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扬声器单体,其包括第一盆架、与所述第一盆架相对固定且与所述第一盆架围成收容空间的第二盆架、支撑于所述第一盆架远离所述第二盆架一侧的第一振动系统、支撑于所述第二盆架远离所述第一盆架一侧的第二振动系统以及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驱动所述第一振动系统、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的磁路系统,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第一振膜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振膜以驱动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一音圈,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包括第二振膜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振膜以驱动所述第二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二音圈,所述磁路系统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第一主磁钢、位于所述第一主磁钢外侧与所述第一主磁钢形成第一磁间隙的第一副磁钢、靠近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的第二主磁钢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主磁钢外侧与所述第二主磁钢形成第二磁间隙的第二副磁钢,所述第二音圈沿所述扬声器单体振动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音圈内,所述第一音圈沿所述扬声器单体振动方向在所述磁路系统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副磁钢上,本技术的扬声器单体将驱动两个振动系统的磁路分隔开,充分利用第一音圈下方的空间,使得第一音圈的BL(磁力)得到了提升,扬声器单体的灵敏度得到了改善,响度变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7]图1为本技术扬声器单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如图1所示的扬声器单体的部分分解图;
[0019]图3为如图1所示的扬声器单体另一角度的部分分解图;
[0020]图4为沿图1中A

A线的剖示图;
[0021]图5为沿图1中B

B线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同时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单体100,其包括第一盆架11、与所述第一盆架11相对固定且与所述第一盆架11围成收容空间10的第二盆架12、支撑于所述第一盆架11远离所述第二盆架12一侧的第一振动系统21、支撑于所述第二盆架12远离所述第一盆架11一侧的第二振动系统22、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驱动所述第一振动系统21、所述第二振动系统22的磁路系统3。所述磁路系统3驱动所述第一振动系统21、第二振动系统22振动发声。所述扬声器单体100呈矩形。
[0024]所述第一盆架11为矩形环状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盆架1包括呈环状的第一主体部111及自所述第一主体部111延伸的第一支撑部112,所述第一支撑部112为多个且间隔设置。
[0025]所述第二盆架12与所述第一盆架11的结构大致相同,也为矩形环状中空结构,所述第二盆架12包括呈环状的第二主体部121及自所述第二主体部121延伸的第二支撑部122,所述第二支撑部122为多个且间隔设置。
[00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单体,其包括第一盆架、与所述第一盆架相对固定且与所述第一盆架围成收容空间的第二盆架、支撑于所述第一盆架远离所述第二盆架一侧的第一振动系统、支撑于所述第二盆架远离所述第一盆架一侧的第二振动系统以及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驱动所述第一振动系统、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的磁路系统,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第一振膜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振膜以驱动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一音圈,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包括第二振膜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振膜以驱动所述第二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二音圈,所述磁路系统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第一主磁钢、位于所述第一主磁钢外侧与所述第一主磁钢形成第一磁间隙的第一副磁钢、靠近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的第二主磁钢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主磁钢外侧与所述第二主磁钢形成第二磁间隙的第二副磁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音圈沿所述扬声器单体振动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音圈内,所述第一音圈沿所述扬声器单体振动方向在所述磁路系统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副磁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间隙由所述第一主磁钢、第一副磁钢以及第二副磁钢围设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磁钢叠设于所述第二主磁钢,所述第一副磁钢叠设于所述第二副磁钢,且所述第一磁间隙与所述第二磁间隙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碗,所述磁碗包括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印兆宇陈志竹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