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7688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油装置,其包括静置罐,静置罐内部具有内管,内管的上端管口延伸至静置罐顶部,内管底部的出口置于静置罐的底壁上方,所述内管的上端连接有延伸至静置罐外部的出油口,出油口上连接有阀门,所述静置罐的侧壁上连接有溢流口,该溢流口位于出油口的上方;内管底部管口处设有一圈上小下大的喇叭状扩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内管底部管口处设置一个上小下大的喇叭状扩口,对导入静置罐内部的油液混合物起到缓冲作用,有助于溢流口处液面的稳定,能够避免带油的液体从溢流口流出,从而提高该除油装置的除油效果。从而提高该除油装置的除油效果。从而提高该除油装置的除油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除油
,具体涉及一种除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连续除油装置包括静置罐和置于静置罐内部的内管,静置罐外壁具有溢流口,内管上连接有延伸至静置罐外部的出油口(位于溢流口下方)。使用时,油液混合物从内管进入静置罐中,上层的油从出油口出来,而除油后的液体则从溢流口出来。由于油液混合物从内管倒入时会对静置罐内部的油液混合物造成冲击和翻腾,并影响溢流口液面的稳定性,溢流口会带出还含有油层的液体,从而影响除油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除油装置,以提高除油效果。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除油装置,包括静置罐,静置罐内部具有内管,内管的上端管口延伸至静置罐顶部,内管底部的出口置于静置罐的底壁上方,所述内管的上端连接有延伸至静置罐外部的出油口,出油口上连接有阀门,所述静置罐的侧壁上连接有溢流口,该溢流口位于出油口的上方;所述内管底部管口处设有一圈上小下大的喇叭状扩口。
[0006]进一步的,所述喇叭状扩口的母线与内管轴线的夹角为30

80
°

[0007]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在内管底部管口处设置一个上小下大的喇叭状扩口,对导入静置罐内部的油液混合物起到缓冲作用,有助于溢流口处液面的稳定,能够避免带油的液体从溢流口流出,从而提高该除油装置的除油效果。
附图说明
[000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0]图2为喇叭状扩口的母线与内管轴线的夹角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11]如图1

2所示,本技术一种除油装置,包括静置罐1,静置罐1内部具有内管2,内管2的上端管口延伸至静置罐1顶部,内管2底部的出口置于静置罐1的底壁上方,内管2的上端连接有延伸至静置罐1外部的出油口3,出油口3上连接有阀门,静置罐1的侧壁上连接有溢流口4,该溢流口4位于出油口3的上方。通过调节阀门将上层的油分去除,而除油后的液体侧由溢流口4流出。
[0012]本技术中,内管2底部管口处设有一圈上小下大的喇叭状扩口5。优选的,喇叭状扩口5的母线与内管2轴线的夹角a为30

80
°

[001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过在内管2底部管口处设置一个上小下大的喇叭状扩口5,对导入静置罐1内部的油液混合物起到缓冲作用,有助于溢流口4处液面的稳定,能够避免带油的液体从溢流口4流出,从而提高该除油装置的除油效果。
[001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加以描述,但是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是示意性而不是加以局限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油装置,包括静置罐,静置罐内部具有内管,内管的上端管口延伸至静置罐顶部,内管底部的出口置于静置罐的底壁上方,所述内管的上端连接有延伸至静置罐外部的出油口,出油口上连接有阀门,所述静置罐的侧壁上连接有溢流口,该溢流口位于出油口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芳周海
申请(专利权)人:福龙马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