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迪文专利>正文

柱状蓄冰单元及包括柱状蓄冰单元的蓄冰储能空调风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762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三种柱状蓄冰单元及包括柱状蓄冰单元构成的多种蓄冰储能空调风柜,其中包括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柱状蓄冰单元及其管壳,管壳的一端设有将该端密封的管壳盲板,另一端设有圆形的多孔板,管壳内设有多个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在多孔板上设有相互隔离密封的集液腔与分液腔,多孔板的上半圆设有载冷剂流体出口,多孔板的下半圆设有载冷剂流体入口,载冷剂流体入口与分液腔相连,载冷剂流体出口与集液腔相连。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等优点,采用此技术构建的冰蓄冷空调系统无需设置载冷剂与冷冻水换热的专用换热器,也无需设置冷冻水循环泵,不仅减少了换热损失,同时完全节省了融冰期间水泵运行消耗的峰期与平期能耗。期能耗。期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柱状蓄冰单元及包括柱状蓄冰单元的蓄冰储能空调风柜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柱状蓄冰单元及包括柱状蓄冰单元的蓄冰储能空调风柜。

技术介绍

[0002]蓄冷空调是利用电网谷期电力进行制冷储能的节能减碳方法,现有的冰蓄冷空调系统,除了设置必要的空调冷冻站设施外,还需要附加集中式蓄冰槽、融冰换热器、载冷剂循环水泵及相应管网系统与电气控制。这些附加的设备设施,使得冰蓄冷空调系统具有结构复杂、设备占用空间大、工程造价高、能源利用效率低、投资回收周期长等诸多缺点,这些缺点严重的制约了冰蓄冷空调技术的应用推广,不利于电网削峰填谷与节能减碳的实施。本技术正是基于上述研究背景而提出,旨在提供一种柱状蓄冰单元及蓄冰储能空调风柜,以满足实际设计及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冰蓄冷空调系统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柱状蓄冰单元及包括柱状蓄冰单元的蓄冰储能空调风柜,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等优点,所构建的冰蓄冷空调系统无需设置载冷剂与冷冻水换热的专用融冰换热器,也无需设置冷冻水循环泵,不仅减少了换热损失,同时完全节省了融冰期间水泵运行消耗的峰期与平期能耗。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柱状蓄冰单元,该柱状蓄冰单元包括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柱状蓄冰单元;所述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柱状蓄冰单元包括管壳2,所述管壳的一端设置有将该端密封的管壳盲板1,管壳的另一端设置有圆形的多孔板5,所述管壳内设置有多个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3,多个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通过换热管固定板4固定在管壳内,并且每个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的管口位于同一侧,所述多孔板上设置的安装孔数量与所有管口的数量相同,并且每个管口均与每个安装孔对应设置;管壳盲板、管壳、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与多孔板组成一密闭空腔;在多孔板上设置有相互隔离密封的集液腔6与分液腔9,多孔板的上半圆设有载冷剂流体出口7,多孔板的下半圆设有载冷剂流体入口8,载冷剂流体入口与分液腔相连,载冷剂流体出口与集液腔相连;在靠近圆形多孔板5的上边缘开设补水溢水口10。
[0006]一种柱状蓄冰单元,该柱状蓄冰单元包括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卧式柱状蓄冰单元;所述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卧式柱状蓄冰单元包括管壳2,所述管壳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圆形的多孔板5,所述管壳内设置有多个平行卧式放置的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11,多个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通过换热管固定板4固定在管壳内,所述多孔板上设置的安装孔数量与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数量相同,并且每个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的管口均与每个安装孔对应设置;管壳、两个多孔板、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组成一密闭空腔;其中一个多孔板上设置有集液腔6,另一个多孔板上设置有分液腔9,集液腔与分液腔的外径小于多孔板的直径,分液腔
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载冷剂流体入口8;集液腔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载冷剂流体出口7;在靠近圆形多孔板5的上边缘开设补水溢水口10。
[0007]一种柱状蓄冰单元,该柱状蓄冰单元包括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立式柱状蓄冰单元;所述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立式柱状蓄冰单元包括管壳2,所述管壳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圆形的多孔板5,所述管壳内设置有多个平行立式放置的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11,多个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通过换热管固定板4固定在管壳内,所述多孔板上设置的安装孔数量与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数量相同,并且每个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的管口均与每个安装孔对应设置;管壳、两个多孔板、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组成一密闭空腔;其中一个多孔板上设置有集液腔6,另一个多孔板上设置有分液腔9,集液腔与分液腔的外径小于多孔板的直径,分液腔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载冷剂流体入口8;集液腔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载冷剂流体出口7;在靠近圆形多孔板5的上边缘开设补水溢水口10。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换热管固定板为多角星状型结构,每个载冷剂换热管组的管体均设置在相邻角部的连接处;每个载冷剂换热管组的管口通过焊接或者胀管的方式固定设置在多孔板的安装孔上。
[0009]一种蓄冰储能空调风柜,该蓄冰储能空调风柜包括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柱状蓄冰单元阵列12.1和立方体保温箱体,该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柱状蓄冰单元阵列由若干条相互平行的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柱状蓄冰单元立式或卧式组装而成,每条柱状蓄冰单元的载冷剂流体出口7与入口8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每条U型换热管组柱状蓄冰单元上的管壳盲板固定设置在一一对应的直径小于柱状蓄冰单元管壳的支撑管上,与柱状蓄冰单元同等数量支撑管形成柱状蓄冰单元承重支撑阵列26;立方体保温箱体包括由柜体底部保温板18、柜体顶部保温板21、柜体右侧保温板22、柜体左侧保温板23、柜体前保温板25与柜体后保温板24围成的立方体结构;柱状蓄冰单元支撑形成的空间与柜体顶部保温板21、柜体右侧保温板22、柜体左侧保温板23、柜体后保温板24、柜体前保温板25及柜体底部保温板18形成一个入风通道;当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柱状蓄冰单元立式安装时,所述柜体左侧保温板的下部设置有进风口19、柜体右侧保温板22的上部设置有出风口20;或者所述柜体前保温板25的下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进风口19,上部设置有一个出风口20;或者所述柜体右侧保温板22与柜体左侧保温板23的下部位置对称设置有一个进风口19,所述柜体前保温板25的上部设置有一个出风口20;当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柱状蓄冰单元卧式安装时,所述柜体右侧保温板22的底部设置有进风口19,所述柜体前保温板25的上部设置有出风口20;热湿空气经外装风机驱动,经进风口19吸入到该通道内,然后被均匀分散到柱状蓄冰单元所形成的间隙内流动,热湿空气在柜内与柱状蓄冰单元进行换热降温除湿;所述柱状蓄冰单元上的载冷剂流体入口管13设置有载冷剂流体多通分液管网14,并且载冷剂流体多通分液管网14上的每个出水管口与对应的每条柱状蓄冰单元上的载冷剂流体入口8连通;所述柱状蓄冰单元上的载冷剂流体出口管16设置有载冷剂流体多通集液管网15,并且载冷剂流体多通集液管网15上的每个入水管口与对应的每条柱状蓄冰单元上的载冷剂流体出口7连通,使得载冷剂在水泵的驱动下,能均匀分布到每条柱状蓄冰单元的换热管组内,确保低温载冷剂与作为蓄冷介质的水能充分进行热交换;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柱状蓄冰单元阵列与承重支撑阵列设置于冷凝水托水盘17内,热湿空气降温产生的冷凝水由冷凝水托水盘集中后经托水盘的排水口排出;在出风口处外置安装一箱式送风机,风机运行时,热湿空气从入风口吸入,
在蓄冰储能空调风柜内,与存储在柱状蓄冰单元内的冰进行热交换,热湿空气在此处进行降温除湿调节处理后,再流经出风口,被送风机吸入,送至空调场所。
[0010]一种蓄冰储能空调风柜,该蓄冰储能空调风柜包括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卧式柱状蓄冰单元阵列12.2和立方体保温箱体,该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卧式柱状蓄冰单元阵列包括由若干条相互平行且补水溢水口10所在端朝同一方向整齐排列成方阵的直通换热管组卧式柱状蓄冰单元卧式组装而成,立方体保温箱体包括由柜体底部保温板18、柜体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状蓄冰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柱状蓄冰单元包括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柱状蓄冰单元;所述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柱状蓄冰单元包括管壳(2),所述管壳的一端设置有将该端密封的管壳盲板(1),管壳的另一端设置有圆形的多孔板(5),所述管壳内设置有多个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3),多个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通过换热管固定板(4)固定在管壳内,并且每个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的管口位于同一侧,所述多孔板上设置的安装孔数量与所有管口的数量相同,并且每个管口均与每个安装孔对应设置;管壳盲板、管壳、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与多孔板组成一密闭空腔;在多孔板上设置有相互隔离密封的集液腔(6)与分液腔(9),多孔板的上半圆设有载冷剂流体出口(7),多孔板的下半圆设有载冷剂流体入口(8),载冷剂流体入口与分液腔相连,载冷剂流体出口与集液腔相连;在靠近圆形多孔板(5)的上边缘开设补水溢水口(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状蓄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固定板为多角星状型结构,每个载冷剂换热管组的管体均设置在相邻角部的连接处;每个载冷剂换热管组的管口通过焊接或者胀管的方式固定设置在多孔板的安装孔上。3.一种柱状蓄冰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柱状蓄冰单元包括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卧式柱状蓄冰单元;所述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卧式柱状蓄冰单元包括管壳(2),所述管壳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圆形的多孔板(5),所述管壳内设置有多个平行卧式放置的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11),多个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通过换热管固定板(4)固定在管壳内,所述多孔板上设置的安装孔数量与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数量相同,并且每个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的管口均与每个安装孔对应设置;管壳、两个多孔板、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组成一密闭空腔;其中一个多孔板上设置有集液腔(6),另一个多孔板上设置有分液腔(9),集液腔与分液腔的外径小于多孔板的直径,分液腔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载冷剂流体入口(8);集液腔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载冷剂流体出口(7);在靠近圆形多孔板(5)的上边缘开设补水溢水口(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柱状蓄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固定板为多角星状型结构,每个载冷剂换热管组的管体均设置在相邻角部的连接处;每个载冷剂换热管组的管口通过焊接或者胀管的方式固定设置在多孔板的安装孔上。5.一种柱状蓄冰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柱状蓄冰单元包括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立式柱状蓄冰单元;所述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立式柱状蓄冰单元包括管壳(2),所述管壳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圆形的多孔板(5),所述管壳内设置有多个平行立式放置的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11),多个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通过换热管固定板(4)固定在管壳内,所述多孔板上设置的安装孔数量与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数量相同,并且每个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的管口均与每个安装孔对应设置;管壳、两个多孔板、直通载冷剂换热管组组成一密闭空腔;其中一个多孔板上设置有集液腔(6),另一个多孔板上设置有分液腔(9),集液腔与分液腔的外径小于多孔板的直径,分液腔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载冷剂流体入口(8);集液腔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载冷剂流体出口(7);在靠近圆形多孔板(5)的上边缘开设补水溢水口(1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柱状蓄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固定板为多角星状型结构,每个载冷剂换热管组的管体均设置在相邻角部的连接处;每个载冷剂换热管组的管口通过焊接或者胀管的方式固定设置在多孔板的安装孔上。7.一种蓄冰储能空调风柜,其特征在于:该蓄冰储能空调风柜包括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柱状蓄冰单元阵列(12.1)和立方体保温箱体,该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柱状蓄冰单元阵列由
若干条相互平行的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柱状蓄冰单元立式或卧式组装而成,每条柱状蓄冰单元的载冷剂流体出口(7)与入口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每条U型换热管组柱状蓄冰单元上的管壳盲板固定设置在一一对应的直径小于柱状蓄冰单元管壳的支撑管上,与柱状蓄冰单元同等数量支撑管形成柱状蓄冰单元承重支撑阵列(26);立方体保温箱体包括由柜体底部保温板(18)、柜体顶部保温板(21)、柜体右侧保温板(22)、柜体左侧保温板(23)、柜体前保温板(25)与柜体后保温板(24)围成的立方体结构;柱状蓄冰单元支撑形成的空间与柜体顶部保温板(21)、柜体右侧保温板(22)、柜体左侧保温板(23)、柜体后保温板(24)、柜体前保温板(25)及柜体底部保温板(18)形成一个入风通道;当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柱状蓄冰单元立式安装时,所述柜体左侧保温板的下部设置有进风口(19)、柜体右侧保温板(22)的上部设置有出风口(20);或者所述柜体前保温板(25)的下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进风口(19),上部设置有一个出风口(20);或者所述柜体右侧保温板(22)与柜体左侧保温板(23)的下部位置对称设置有一个进风口(19),所述柜体前保温板(25)的上部设置有一个出风口(20);当U型载冷剂换热管组柱状蓄冰单元卧式安装时,所述柜体右侧保温板(22)的底部设置有进风口(19),所述柜体前保温板(25)的上部设置有出风口(20);热湿空气经外装风机驱动,经进风口(19)吸入到该通道内,然后被均匀分散到柱状蓄冰单元所形成的间隙内流动,热湿空气在柜内与柱状蓄冰单元进行换热降温除湿;所述柱状蓄冰单元上的载冷剂流体入口管(13)设置有载冷剂流体多通分液管网(14),并且载冷剂流体多通分液管网(14)上的每个出水管口与对应的每条柱状蓄冰单元上的载冷剂流体入口(8)连通;所述柱状蓄冰单元上的载冷剂流体出口管(16)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迪文
申请(专利权)人:李迪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