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压缩空气直接驱动流体流动的卧式水泵
本技术涉及水泵
,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压缩空气直接驱动流体流动的卧式水泵。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水泵有潜水泵、加压泵、柱塞泵等,不同类型的水泵,其使用环境以及工艺要求有所不同,为了提高水泵的普适性,本技术以此作为研究背景,提供一种利用压缩空气直接驱动流体流动的卧式水泵以满足或者以取代上述水泵,进而提高水泵的普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水泵存在的改进需求,提供一种利用压缩空气直接驱动流体流动的卧式水泵,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使用方便、运行可靠、流量与扬程参数调整便利、能效高、适用范围广,可以取代潜水泵、加压泵、加压柱塞泵、卧式化工泵与磁力泵等水泵的应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利用压缩空气直接驱动流体流动的卧式水泵,所述卧式水泵包括低位集水槽、泵腔组件、进气组件、泄气组件、进水组件、排水组件、高位集水槽;其中,所述泵腔组件设置于低位集水槽内;所述泵腔组件通过排水组件与高位集水槽;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压缩空气直接驱动流体流动的卧式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水泵包括低位集水槽(18)、泵腔组件、进气组件、泄气组件、进水组件、排水组件、高位集水槽(19);其中,所述泵腔组件设置于低位集水槽内;所述泵腔组件通过排水组件与高位集水槽;所述进气组件、泄气组件、进水组件均与泵腔组件相连接;所述泵腔包括两个形状相同泵腔固定架(23),两个所述泵腔固定架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泵腔固定架上均设置有大小相同的圆筒状左泵腔安装架、右泵腔安装架;所述左泵腔安装架上安装有左泵腔(1);所述右泵腔安装架上安装有右泵腔(8);所述左泵腔、右泵腔卧式放置在泵腔固定架上;所述进气组件包括空气压缩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压缩空气直接驱动流体流动的卧式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水泵包括低位集水槽(18)、泵腔组件、进气组件、泄气组件、进水组件、排水组件、高位集水槽(19);其中,所述泵腔组件设置于低位集水槽内;所述泵腔组件通过排水组件与高位集水槽;所述进气组件、泄气组件、进水组件均与泵腔组件相连接;所述泵腔包括两个形状相同泵腔固定架(23),两个所述泵腔固定架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泵腔固定架上均设置有大小相同的圆筒状左泵腔安装架、右泵腔安装架;所述左泵腔安装架上安装有左泵腔(1);所述右泵腔安装架上安装有右泵腔(8);所述左泵腔、右泵腔卧式放置在泵腔固定架上;所述进气组件包括空气压缩机(27)和压缩空气供气管(20),所述压缩空气供气管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机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进气三通管分别与左泵腔进气管路、右泵腔进气管路相连接;所述左泵腔进气管路与左泵腔筒身顶部的进气口相连接;所述右泵腔进气管路与右泵腔筒身顶部的进气口相连接;所述左泵腔进气管路、右泵腔进气管路上分别设置有左泵腔进气电磁阀(4)、右泵腔进气电磁阀(5);所述泄气组件包括设置在左泵腔筒身顶部的左泵腔泄气管路、设置在右泵腔筒身顶部的右泵腔泄气管路;所述左泵腔泄气管路、右泵腔泄气管路通过泄气三通与泄气总管(24)相连接;所述左泵腔泄气管路、右泵腔泄气管路上分别设置有左泵腔泄气电磁阀(3)、右泵腔泄气电磁阀(6);所述进水组件包括左泵腔进水管路、右泵腔进水管路;所述左泵腔进水管路的一端与低位集水槽相连接,另一端与左泵腔...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