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房机柜的间接蒸发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7470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房机柜的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包括板式过滤器、预冷盘管、三通阀、循环水泵、喷淋装置、填料、接水盘、水箱、第一风机、热管换热器、第二风机、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蒸发段和所述第二风机处于机房内,机柜将机房分隔成冷通道和热通道,所述蒸发段一端与所述冷道道连通,所述蒸发段另一端与所述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风机抽吸机房外部密闭空间内的冷风进入所述冷凝段的一端,从所述冷凝段的另一端排出到机房外部开放空间,所述第二风机抽吸所述热通道内的热风进入所述蒸发段的一端,从所述蒸发段的另一端排出到所述冷通道内。其能根据季节不同,采取不同的运行模式,充分利用外部自然风冷进行散热降温,能降低能耗。耗。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房机柜的间接蒸发冷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蒸发冷却和热交换产品和控制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机房机柜的间接蒸发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数据越来越多,数据中心的密度也越来越大,数据中心的温度随之也逐步上升,数据中心降温节能就成为了一个主要解决的方向,当前数据中心的机房采取列间空调和房间空调形式对机房进行降温,然而列间空调和房间空调均需采用压缩机机械制冷降温,这样方式很耗能,且这种方式不能根据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进行多种模式切换利用自然冷源,没有充分利用自然风冷,不够节能。
[0003]同时,在一些间接蒸发冷却系统中虽然利用了自然风,但采用的是板式热交换器将机房中的热风换热降温,然而该种板式热交换器在高风速使用时会有限制,风速过高会削弱膜片的使用寿命,并且噪音及风阻也会变大;其次换热芯体存在易脏堵的现象,需要定期维护;同时也存在体积大的问题,占据系统空间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产品和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房机柜的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其能根据季节不同,采取不同的运行模式,充分利用外部自然风冷进行散热降温,能降低能耗。
[0005]本技术实施案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机房机柜的间接蒸发冷却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板式过滤器、预冷盘管、三通阀、循环水泵、喷淋装置、填料、接水盘、水箱、第一风机、热管换热器、第二风机、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板式过滤器、所述预冷盘管、所述三通阀、所述循环水泵、所述喷淋装置、所述填料、所述接水盘、所述水箱、第一风机置于机房外部密闭空间内,所述板式过滤器处于机房外部密闭空间的进风口,所述预冷盘管置于所述板式过滤器的正后方,所述填料置于所述预冷盘管的后方,所述喷淋装置置于所述填料的正上方,所述接水盘置于所述填料的下方,所述水箱置于所述接水盘的下方且与所述接水盘连通,所述循环水泵进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循环水泵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口通过管道与所述预冷盘管的一端连通,所述预冷盘管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喷淋装置连通,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喷淋装置连通,所述循环水泵、所述三通阀、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二风机、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控制所述循环水泵、所述三通阀、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二风机;
[0007]所述热管换热器具有冷凝段、绝热段和蒸发段,所述冷凝段一端与机房外部密闭空间连通,所述冷凝段另一端与机房外部开放空间连通,所述绝热段处于机房与机房外部孔的接驳处,所述蒸发段和所述第二风机处于机房内,机柜将机房分隔成冷通道和热通道,
所述蒸发段一端与所述冷道道连通,所述蒸发段另一端与所述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风机抽吸机房外部密闭空间内的冷风进入所述冷凝段的一端,从所述冷凝段的另一端排出到机房外部开放空间,所述第二风机抽吸所述热通道内的热风进入所述蒸发段的一端,从所述蒸发段的另一端排出到所述冷通道内。
[0008]优选地,所述热管换热器包括壳体和多个热管,所述壳体具有连接成一体的冷凝腔体、绝热腔体、蒸发腔体,多个间隔均匀的所述热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冷凝腔体内,所述热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蒸发腔体内,所述热管穿过整个所述绝热腔体,所述热管管道内存贮为温差相变汽化液体。
[0009]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0]通过设置板式过滤器对外界自然风进行过滤,通过设置预冷盘管对自然风进行预冷,预冷后的自然风与填料中的循环水蒸发换热交换,换热效率更高,通过设置在循环水泵输出管道上设置三通阀,可根据季节温度控制三通阀的通断实现间接蒸发冷却系统的三种运行模式,在夏季,切换为自然风预冷模式,在春秋季,切换为不预冷模式,在冬季切换为直接自然风模式,通过设置热管换热器,由于热管里存贮了相变汽化液体实现了冷热端的高效换热效率,同时使用热管也极大缩小了换热器的体积,也更容易进行污脏清理。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中的一种机房机柜的间接蒸发冷却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中的一种热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100、机房外部密闭空间;11、板式过滤器;12、预冷盘管;13、喷淋装置;14、填料;15、接水盘;16、水箱;17、循环水泵;18、三通阀;19、第一风机;20、第二风机;200、机房外部开放空间;22、热管换热器;221、冷凝腔体;222、绝热腔体;223、蒸发腔体;224、热管;225、壳体;226、冷凝段;227、绝热段;228、蒸发段;300、机房;301、机柜;302、热通道;303、冷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1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1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17]如图1、图2所示,图1为本技术中的一种机房机柜的间接蒸发冷却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一种热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机房机柜的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包括板式过滤器、预冷盘管、三通阀、循环水泵、喷淋装置、填料、接水盘、水箱、第一风机、热管换热器、第二风机、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板式过滤器、所述预冷盘管、所述
三通阀、所述循环水泵、所述喷淋装置、所述填料、所述接水盘、所述水箱、第一风机置于机房外部密闭空间内,所述板式过滤器处于机房外部密闭空间的进风口,所述预冷盘管置于所述板式过滤器的正后方,所述填料置于所述预冷盘管的后方,所述喷淋装置置于所述填料的正上方,所述接水盘置于所述填料的下方,所述水箱置于所述接水盘的下方且与所述接水盘连通,所述循环水泵进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循环水泵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口通过管道与所述预冷盘管的一端连通,所述预冷盘管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喷淋装置连通,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喷淋装置连通,所述循环水泵、所述三通阀、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二风机、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控制所述循环水泵、所述三通阀、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二风机;
[0018]所述热管换热器具有冷凝段、绝热段和蒸发段,所述冷凝段一端与机房外部密闭空间连通,所述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房机柜的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板式过滤器、预冷盘管、三通阀、循环水泵、喷淋装置、填料、接水盘、水箱、第一风机、热管换热器、第二风机、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板式过滤器、所述预冷盘管、所述三通阀、所述循环水泵、所述喷淋装置、所述填料、所述接水盘、所述水箱、所述第一风机置于机房外部密闭空间内,所述板式过滤器处于机房外部密闭空间的进风口,所述预冷盘管置于所述板式过滤器的正后方,所述填料置于所述预冷盘管的后方,所述喷淋装置置于所述填料的正上方,所述接水盘置于所述填料的下方,所述水箱置于所述接水盘的下方且与所述接水盘连通,所述循环水泵进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循环水泵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口通过管道与所述预冷盘管的一端连通,所述预冷盘管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喷淋装置连通,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喷淋装置连通,所述循环水泵、所述三通阀、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二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本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博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