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体吸能缓冲的泵壳及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7223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流体吸能缓冲的泵壳及泵,属于泵技术领域。泵壳包括内壳体、外壳体、若干隔片和气囊,内壳体内部设有泵腔;外壳体设在内壳体外部,并设有填充口和充气口,且与内壳体之间形成填充腔,填充腔用以填充缓冲填充体,缓冲填充体为粘稠流体,且通过填充口填充在填充腔内;若干隔片设在填充腔内,并将填充腔分隔为若干单元腔体,且每个隔片上均设有过流通道,以连通隔片两侧的单元腔体;气囊设在至少一个单元腔体内,且与充气口连接,以通过充气口充放气。泵包括上述泵壳。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大大提升泵的防护性能,能够降低因长期机械振动和冲击导致的裂缝和破损的可能。振动和冲击导致的裂缝和破损的可能。振动和冲击导致的裂缝和破损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流体吸能缓冲的泵壳及泵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泵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流体吸能缓冲的泵壳及泵。

技术介绍

[0002]泵是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泵主要用来输送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液体,也可输送液、气混合物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
[0003]泵的泵壳一般是通过铸造成形的,铸造的泵壳具有良好强度,具有耐摩擦、不易变形的特点,但是材质比较脆硬,尤其是渣浆泵等大型工业用泵,在长期使用时,可能会因机械振动产生的金属疲劳、冷热交替等原因导致裂缝的产生,而且由于渣浆泵重量比较大,使用的环境也比较恶劣,在运输和运行时,非常容易受到撞击,这也容易导致泵壳产生裂缝,在运行过程中,裂缝会迅速发育,产生渗漏,甚至在泵体运行内压过大时发生崩裂,引发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流体吸能缓冲的泵壳及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泵壳在长期使用和受到冲击时容易产生裂缝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流体吸能缓冲的泵壳,包括内壳体、外壳体、若干隔片和气囊,内壳体内部设有泵腔;外壳体设在内壳体外部,并设有填充口和充气口,且与内壳体之间形成填充腔,填充腔用以填充缓冲填充体,缓冲填充体为粘稠流体,且通过填充口填充在填充腔内;若干隔片设在填充腔内,并将填充腔分隔为若干单元腔体,且每个隔片上均设有过流通道,以连通隔片两侧的单元腔体;气囊设在至少一个单元腔体内,且与充气口连接,以通过充气口充放气。
[0006]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缓冲填充体为非牛顿流体。
[0007]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的隔片之间设有悬线,且悬线处于绷紧状态,悬线上设有振动球,振动球悬置在缓冲填充体内。
[0008]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振动球通过两个球壳拼合而成,内部设有封闭空腔,封闭空腔内设有发泡胶,悬线分别与两个球壳连接,以在悬线上的牵引力大于预设值后将振动球拉开。
[0009]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振动球内设有拉簧,拉簧分别与两个球壳连接。
[0010]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振动球上设有通孔,通孔上设有胶塞,胶塞由内向外嵌设在通孔内;隔片沿内壳体径向截面布设,相邻的隔片之间沿内壳体弧线方向设有多道悬线。
[0011]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气口上设有泄压阀;内壳体侧部的进液孔和轴孔上均设有延长轴套,外壳体与延长轴套和内壳体的出液孔密封连接。
[0012]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隔片在内壳体至外壳体方向上的截面上呈V字形结构;相邻的隔片上的过流通道错位设置。
[0013]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壳体、外壳体和隔片均为铸造结构,且外壳体和内壳体均沿螺旋线分为两个半壳铸造,隔片分为两部分,且分别与外壳体和内壳体一体铸造成型,隔片的两部分拼合形成V字形结构;气囊在自然状态下为条状结构,且在围设在内壳体的出液孔外部后,呈收尾相接的环状结构。
[00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又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泵,包括上述的基于流体吸能缓冲的泵壳。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流体吸能缓冲的泵壳及泵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内壳体上增设外壳体、隔片、缓冲填充体和气囊能够形成对泵体起到减震抗冲击作用的防护体,当泵体运行时,运行的振动会通过内壳体和隔片传递到缓冲填充体上,通过缓冲填充体和气囊的配合进行消能,以降低泵体上的振动,进而降低泵体材料因机械疲劳产生损坏的可能;而在泵体受到外部冲击时,外壳体首先抵抗冲击,而隔片对外壳体起到加强作用,并能在产生移动或振动时将冲击力更为充分地分散在缓冲填充体中,进行消能,同时填充腔使得外壳体具有足够的缓冲距离,并且外壳体发生较大变形时,填充腔的内压变化导致压缩气囊发生涨缩,使得缓冲填充体产生更大的流动,从而更多地消能,起到进一步地缓冲的作用,这样通过多道缓冲形式,充分对外部冲击进行缓冲,提升泵体的抗冲击性,降低泵体在运输和运行过程中损坏的可能。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流体吸能缓冲的泵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流体吸能缓冲的泵壳的一侧半边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流体吸能缓冲的泵壳的另一侧半边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

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不含缓冲填充体;图5为本专利技术再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流体吸能缓冲的泵壳的振动球部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如下:10、内壳体;11、进液孔;12、轴孔;13、出液孔;14、延长轴套;20、外壳体;21、填充口;22、充气口;23、泄压阀;24、螺栓;30、隔片;31、过流通道;40、缓冲填充体;50、气囊;60、悬线;
70、振动球;71、拉簧;72、胶塞;73、发泡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0]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和实施方式主要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进行描述说明,在该构思的基础上,一些连接关系、位置关系、动力机构、供电系统、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具体形式和设置可能并未没有描述完全,但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熟知的方式对上述的具体形式和设置予以实现。
[0021]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2]现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流体吸能缓冲的泵壳及泵进行说明。
[0023]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基于流体吸能缓冲的泵壳,包括内壳体10、外壳体20、若干隔片30和气囊50,内壳体10内部设有泵腔;外壳体20设在内壳体10外部,并设有填充口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流体吸能缓冲的泵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体(10),内部设有泵腔;外壳体(20),设在所述内壳体(10)外部,并设有填充口(21)和充气口(22),且与所述内壳体(10)之间形成填充腔,所述填充腔用以填充缓冲填充体(40),所述缓冲填充体(40)为粘稠流体,且通过所述填充口(21)填充在所述填充腔内;若干隔片(30),设在所述填充腔内,并将所述填充腔分隔为若干单元腔体,且每个所述隔片(30)上均设有过流通道(31),以连通所述隔片(30)两侧的单元腔体;气囊(50),设在至少一个所述单元腔体内,且与所述充气口(22)连接,以通过所述充气口(22)充放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流体吸能缓冲的泵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填充体(40)为非牛顿流体。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流体吸能缓冲的泵壳,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隔片(30)之间设有悬线(60),且所述悬线(60)处于绷紧状态,所述悬线上设有振动球(70),所述振动球(70)悬置在所述缓冲填充体(40)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流体吸能缓冲的泵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球(70)通过两个球壳拼合而成,内部设有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内设有发泡胶,所述悬线(60)分别与两个球壳连接,以在悬线(60)上的牵引力大于预设值后将所述振动球(70)拉开。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流体吸能缓冲的泵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球(70)内设有拉簧(71),所述拉簧(71)分别与两个所述球壳连接。6.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超王瑞乾
申请(专利权)人:高邑县浩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