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框架导轨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7056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框架导轨缓冲器,包括缓冲器本体,所述缓冲器本体对称设置,所述缓冲器本体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一端设置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腔,所述缓冲腔顶部设置有伸缩导筒,所述伸缩导筒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伸缩导筒外侧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伸缩导筒顶端固定有缓冲座,所述缓冲座顶端设置有橡胶撞头,所述伸缩导筒底端固定有活塞,所述活塞底部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活塞和第三弹簧置于缓冲腔内部,所述缓冲腔底部设置有出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安装在电梯轿厢框架两侧的导轨底端,通过轿厢框架的底框两端和橡胶撞头接触,利用缓冲结构,从而分散轿厢下坠时的冲击力,提高轿厢撞底时的缓冲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轿厢框架导轨缓冲器


[0001]本技术属于电梯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电梯轿厢框架导轨缓冲器。

技术介绍

[0002]缓冲器是曳引式电梯的安全装置,电梯由于控制失灵曳引力不足或制动失灵等原因发生轿厢或对重蹲底时,缓冲器将吸收轿厢或对重的动能提供最后的保护以保证人员和电梯结构的安全,因此,在电梯维保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对缓冲器的相关规定,做到维保全面具体,预防缓冲器失效的故障,确保电梯缓冲器性能安全可靠。
[0003]传统曳引式电梯的电梯轿厢在下坠时,轿厢外框架底梁底部的中心处会首先和电梯井道底坑中心处的缓冲器产生碰撞,虽有电梯缓冲器的缓冲保护,但由于受力较为集中的原因,电梯轿厢的外框架仍会受损严重进而导致轿厢的损毁,无法保证轿厢内人员的安全情况,所以需要一种可分散电梯轿厢蹲底时的冲击力,提高轿厢撞底时的缓冲力,保护乘客和设备的安全的缓冲器。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厢框架导轨缓冲器,包括缓冲器本体,所述缓冲器本体对称设置,所述缓冲器本体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一端设置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腔,所述缓冲腔顶部设置有伸缩导筒,所述伸缩导筒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伸缩导筒外侧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伸缩导筒顶端固定有缓冲座,所述缓冲座顶端设置有橡胶撞头,所述伸缩导筒底端固定有活塞,所述活塞底部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活塞和第三弹簧置于缓冲腔内部,所述缓冲腔底部设置有出气口。<br/>[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一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侧设置有缓冲部,所述连接部和缓冲部的底部设置有支撑部。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的固定部固定连接电梯轿厢导轨的底端,所述缓冲腔设置于支架的缓冲部的内部。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气口处安装有缓冲排气阀。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座底部端面对称固定有橡胶触点。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部、连接部、缓冲部和支撑部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可安装在电梯轿厢框架两侧的导轨底端,通过轿厢框架的底框两端和橡胶撞头接触,利用缓冲结构,从而分散轿厢下坠时的冲击力,提高轿厢撞底时的缓冲效果,保护乘客和设备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安装在电梯井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伸缩导筒和缓冲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缓冲器本体;2、缓冲腔;3、伸缩导筒;4、第一弹簧;5、第二弹簧;6、缓冲座;7、橡胶撞头;8、活塞;9、第三弹簧;10、出气口;11、橡胶触点;12、缓冲排气阀;13、固定部;14、连接部;15、缓冲部;16、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厢框架导轨缓冲器,包括缓冲器本体1,所述缓冲器本体1对称设置,所述缓冲器本体1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一端设置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腔2,所述缓冲腔2顶部设置有伸缩导筒3,所述伸缩导筒3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4,所述伸缩导筒3外侧设置有第二弹簧5,所述伸缩导筒3顶端固定有缓冲座6,所述缓冲座6顶端设置有橡胶撞头7,所述伸缩导筒3底端固定有活塞8,所述活塞8底部设置有第三弹簧9,所述活塞8和第三弹簧9置于缓冲腔2内部,所述缓冲腔2底部设置有出气口10,所述支架包括固定部13,所述固定部13一侧设置有连接部14,所述连接部14一侧设置有缓冲部15,所述连接部14和缓冲部15的底部设置有支撑部16,所述支架的固定部13固定连接电梯轿厢导轨的底端,所述缓冲腔2设置于支架的缓冲部15的内部,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轿厢框架的底框两端和橡胶撞头7接触,橡胶撞头7随同第一弹簧4以及伸缩导筒3内部的第二弹簧5吸收了第一次冲击,当电梯轿厢进一步下降时,迫使伸缩导筒3进入缓冲腔2内,缓冲腔2内的气体只能通过出气口10处的缓冲排气阀12排出,从而分散轿厢下坠时的冲击力。
[0021]为了方便调整缓冲力,本实施例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气口10处安装有缓冲排气阀12。
[0022]为了减小缓冲座6和缓冲部15之间冲击力,本实施例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座6底部端面对称固定有橡胶触点11。
[0023]为了增加支架整体的牢固性和应力,本实施例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部13、连接部14、缓冲部15和支撑部16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
[0024]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梯下坠时,电梯轿厢底部的横梁两端首先接触两侧导轨上缓冲器本体1的橡胶撞头7,橡胶撞头7随同第一弹簧4以及伸缩导筒3内部的第二弹簧5吸收了第一次冲击,当电梯轿厢进一步下降时,迫使伸缩导筒3进入缓冲腔2内,缓冲腔2内的气体只能通过出气口10处的缓冲排气阀12排出。当缓冲排气阀12
的开度很小时,腔内压力快速上升,该压力对于活塞8产生反作用力,从而使活塞8减速使轿厢运动减速,直至停止,通过调节缓冲排气阀12的开度,缓冲能力可调。开度越小,缓冲力越大;当提起轿厢时,三个弹簧可分别使活塞8以及伸缩导筒3复位,准备下一次使用。
[0025]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框架导轨缓冲器,包括缓冲器本体(1),所述缓冲器本体(1)对称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本体(1)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一端设置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腔(2),所述缓冲腔(2)顶部设置有伸缩导筒(3),所述伸缩导筒(3)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4),所述伸缩导筒(3)外侧设置有第二弹簧(5),所述伸缩导筒(3)顶端固定有缓冲座(6),所述缓冲座(6)顶端设置有橡胶撞头(7),所述伸缩导筒(3)底端固定有活塞(8),所述活塞(8)底部设置有第三弹簧(9),所述活塞(8)和第三弹簧(9)置于缓冲腔(2)内部,所述缓冲腔(2)底部设置有出气口(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框架导轨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固定部(13),所述固定部(13)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倩张欣邵明君牛军
申请(专利权)人:亚洲富士电梯临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