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奥氏体不锈钢晶粒显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6979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奥氏体不锈钢晶粒显示方法,包括:1)显示溶液的配制;显示溶液是由高锰酸钾、蒸馏水/去离子水及纯硫酸配制而成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100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含高锰酸钾10~20g、纯硫酸90~110mL,余量为蒸馏水/去离子水;2)试样制备;3)晶粒显示试验;将试样置于烧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加热至55℃~65℃,加热时间为0.5~1小时;将试样取出经草酸溶液浸泡3~5min后洗净吹干即可进行晶粒观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特别配制的显示溶液及选定合适的试验参数,能够稳定显示奥氏体不锈钢的晶粒,并且试验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好、效率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晶粒显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材料腐蚀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奥氏体不锈钢晶粒显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奥氏体不锈钢是工业应用最广的不锈钢之一,在常温和低温下具有良好的韧性、塑性、焊接性,具有一定的抗化学和电化学腐蚀能力,在普通大气环境条件下,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广泛用于石油化工、航空航海、仪器仪表等行业。
[0003]奥氏体不锈钢经锻造加工或热处理后,在晶粒内部存在大量的孪晶,用现有方法对其进行腐蚀检测时,往往将晶粒内部的孪晶界和晶界同时腐蚀出来,不能区分晶粒,严重影响晶粒度的评级。这种现象在混晶和大晶粒的试样中更为突出,给金相组织分析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合适的试验方法,使奥氏体不锈钢晶粒能够快速、清晰的显示。
[0004]“304不锈钢晶粒度评定研究及性能评价”一文(曹勇著,《管道技术与设备》2019年第1期),针对304不锈钢的样品,分别使用对比法、面积法和三圆截点法进行晶粒度评定,对3种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对比法方便省时,但存在一定偏差;面积法测量无偏差,但计数较复杂;相对于面积法,三圆截点法更简单、更准确。结合晶粒度级别对原材料的性能进行评估,样品展现较好的综合性能。该文献只是介绍了304不锈钢晶粒度的评价方法,并未对其显示方法进行介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奥氏体不锈钢晶粒显示方法,通过特别配制的显示溶液及选定合适的试验参数,能够稳定显示奥氏体不锈钢的晶粒,并且试验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好、效率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奥氏体不锈钢晶粒显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1)显示溶液的配制;显示溶液是由高锰酸钾、蒸馏水/去离子水及纯硫酸配制而成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100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含高锰酸钾10~20g、纯硫酸90~110mL,余量为蒸馏水/去离子水;
[0009]2)试样制备;试样经预处理,预处理包括清洗、磨光及抛光;
[0010]3)晶粒显示试验;将制备好的试样放置于烧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将烧杯经恒温水浴加热至55℃~65℃,加热时间为0.5~1小时;将试样取出并浸泡在浓度为4%~6%的草酸溶液中3~5min,最后将试样用乙醇洗净并吹干,即可进行晶粒观察。
[00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清洗是将试样依次用丙酮及超声波进行清洗。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磨光过程具体为:将试样经磨平、洗净、吹干后,依次用由粗到细的砂纸进行磨制,磨制时砂纸平铺于玻璃或金属平板上;每换一次砂纸,试样水平
转动90
°
即与上一次磨制时的磨痕垂直,并磨至上一次磨痕完全消失、新磨痕均匀一致时为止;每次磨制前均用水或超声将试样进行洗净并吹干。
[00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抛光过程具体为:
[0014](1)粗抛光;经砂纸磨光后的试样移至装有柔性抛光材料的抛光机上进行粗抛光,抛光时间为2~5min,抛光后的试样用水洗净并吹干;
[0015](2)精抛光;粗抛光后的试样用丝绒抛光盘进行精抛光,至试样上的磨痕完全除去、表面呈镜面时为止;精抛光后的试样依次用水及无水乙醇洗净并吹干。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通过特别配制的显示溶液及选定合适的试验参数,能够稳定显示奥氏体不锈钢的晶粒,并且试验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好、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奥氏体不锈钢晶粒显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9]1)显示溶液的配制;显示溶液是由高锰酸钾、蒸馏水/去离子水及纯硫酸配制而成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100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含高锰酸钾10~20g、纯硫酸90~110mL,余量为蒸馏水/去离子水;
[0020]2)试样制备;试样经预处理,预处理包括清洗、磨光及抛光;
[0021]3)晶粒显示试验;将制备好的试样放置于烧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将烧杯经恒温水浴加热至55℃~65℃,加热时间为0.5~1小时;将试样取出并浸泡在浓度为4%~6%的草酸溶液中3~5min,最后将试样用乙醇洗净并吹干,即可进行晶粒观察。
[002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清洗是将试样依次用丙酮及超声波进行清洗。
[002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磨光过程具体为:将试样经磨平、洗净、吹干后,依次用由粗到细的砂纸进行磨制,磨制时砂纸平铺于玻璃或金属平板上;每换一次砂纸,试样水平转动90
°
即与上一次磨制时的磨痕垂直,并磨至上一次磨痕完全消失、新磨痕均匀一致时为止;每次磨制前均用水或超声将试样进行洗净并吹干。
[002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抛光过程具体为:
[0025](1)粗抛光;经砂纸磨光后的试样移至装有柔性抛光材料的抛光机上进行粗抛光,抛光时间为2~5min,抛光后的试样用水洗净并吹干;
[0026](2)精抛光;粗抛光后的试样用丝绒抛光盘进行精抛光,至试样上的磨痕完全除去、表面呈镜面时为止;精抛光后的试样依次用水及无水乙醇洗净并吹干。
[0027]由于采用氧化浸蚀法显示的晶粒处于试样的最外表面,试样表面的脱碳可能会对晶粒度的评定带来干扰。但对于奥氏体不锈钢来说,在1%~2%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热至55℃~65℃持续0.5~1小时碳含量的变化很小,因而脱碳对晶粒度影响不大,而奥氏体不锈钢作为一种低碳合金钢,脱碳对晶粒度评定的影响同样不大,延长浸蚀时间晶粒显示情况依然比较稳定。因此,本专利技术利用1%~2%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作为晶粒显示浸蚀液,将试样在其中加热至55℃~65℃持续0.5~1小时,用边界浸蚀法显示试样的晶粒度,与现有常规方法相比,更加准确、可靠、稳定,其显示的晶粒度更加真实,是原始组织的奥氏体晶粒度。
[0028]试样取出并浸泡在浓度为4%~6%的草酸溶液中至氧化产物完全去除,最后将试
样用乙醇洗净并吹干,即可进行晶粒观察。
[0029]以下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30]【实施例1】
[0031]本实施例中,奥氏体不锈钢晶粒显示过程具体如下:
[0032]一、试样的制备;
[0033]1、试样选取;试样在能代表材料特征的位置选取,包含完整的加工处理和影响区,尺寸为20mm
×
20mm
×
20mm。
[0034]2、试样的预处理;
[0035]1)试样的清洗;
[0036]将试样用丙酮清洗后,再进行超声波清洗。
[0037]2)试样的磨光;
[0038]经磨平、洗净、吹干后的试样,在不同粒度的砂纸上由粗到细依次磨制,砂纸平铺于平玻璃板上。换砂纸时,试样水平转动9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奥氏体不锈钢晶粒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显示溶液的配制;显示溶液是由高锰酸钾、蒸馏水/去离子水及纯硫酸配制而成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100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含高锰酸钾10~20g、纯硫酸90~110mL,余量为蒸馏水/去离子水;2)试样制备;试样经预处理,预处理包括清洗、磨光及抛光;3)晶粒显示试验;将制备好的试样放置于烧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将烧杯经恒温水浴加热至55℃~65℃,加热时间为0.5~1小时;将试样取出并浸泡在浓度为4%~6%的草酸溶液中3~5min,最后将试样用乙醇洗净并吹干,即可进行晶粒观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奥氏体不锈钢晶粒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清洗是将试样依次用丙酮及超声波进行清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奥氏体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杭武裕民陈义庆于洋于明光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