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非共置双极化天线阵列中的因波束而异的相位调整的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689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8
本文所描述的各方面涉及:从设备接收使用在第一极化上的第一天线振子集合传送的第一参考信号;从该设备接收使用在第二极化上的第二天线振子集合传送的第二参考信号;基于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确定要应用于从第一天线振子集合或第二天线振子集合传送的信号的极化间相位调整;以及向该设备传送对该极化间相位调整的指示。间相位调整的指示。间相位调整的指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非共置双极化天线阵列中的因波束而异的相位调整的技术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12月30日提交的题为“TECHNIQUES FOR BEAM

SPECIFIC PHASE ADJUSTMENT IN NON

CO

LOCATED DUAL

POLARIZED ANTENNA ARRAYS(用于非共置双极化天线阵列中的因波束而异的相位调整的技术)”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S.N.17/138,406的权益,该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援引全部明确纳入于此。
[0003]背景
[0004]本公开的诸方面一般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涉及在无线通信中执行用于天线阵列的相位调整。
[0005]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提供诸如语音、视频、分组数据、消息接发、广播等各种类型的通信内容。这些系统可以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例如,时间、频率和功率)来支持与多个用户通信的多址系统。此类多址系统的示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以及单载波频分多址(SC

FDMA)系统。
[0006]这些多址技术已经在各种电信标准中被采纳以提供使不同的无线设备能够在城市、国家、地区、以及甚至全球级别上进行通信的共同协议。例如,第五代(5G)无线通信技术(其可被称为5G新无线电(5G NR))被设计成相对于当前移动网络代系而言扩展和支持多样化的使用场景和应用。在一方面,5G通信技术可以包括:针对用于访问多媒体内容、服务和数据的以人为中心的用例的增强型移动宽带;具有关于等待时间和可靠性的某些规范的超可靠低等待时间通信(URLLC);以及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其可以允许非常大量的连通设备和传输相对少量的非延迟敏感性信息。
[0007]在一些无线通信技术中,诸如基站之类的设备可配备有非共置双极化天线振子的大天线阵列,以在与诸如多个用户装备(UE)之类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时提供高信号增益。
[0008]概述
[0009]以下给出了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此类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标识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目的是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作为稍后给出的更详细描述之序言。
[0010]根据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由第一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第二设备接收使用在第一极化上的第一天线振子集合传送的第一参考信号;从第二设备接收使用在第二极化上的第二天线振子集合传送的第二参考信号;基于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确定要应用于从第一天线振子集合或第二天线振子集合传送的信号的极化间相位调整;以及向第二设备传送对该极化间相位调整的指示。
[0011]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第一设备处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第一设备在第一极化上的第一天线振子集合向第二设备传送第一参考信号;使用第一设备在第二极化上的第二天线振子集合向第二设备传送第二参考信号;从第二设备接收对
极化间相位调整的指示;以及向第一天线振子集合或第二天线振子集合中的至少一者应用该极化间相位调整以用于与第二设备通信。
[0012]在另一示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机、被配置成存储指令的存储器、以及与该存储器和该收发机通信地耦合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成:从设备接收使用在第一极化上的第一天线振子集合传送的第一参考信号;从该设备接收使用在第二极化上的第二天线振子集合传送的第二参考信号;基于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确定要应用于从第一天线振子集合或第二天线振子集合传送的信号的极化间相位调整;以及向该设备传送对该极化间相位调整的指示。
[0013]在进一步示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机、被配置成存储指令的存储器、以及与该存储器和该收发机通信地耦合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成:使用该装置在第一极化上的第一天线振子集合向设备传送第一参考信号;使用该装置在第二极化上的第二天线振子集合向该设备传送第二参考信号;从该设备接收对极化间相位调整的指示;以及向第一天线振子集合或第二天线振子集合中的至少一者应用该极化间相位调整以用于与该设备通信。
[0014]为了达成前述及相关目的,这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在下文充分描述并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以下描述和附图详细阐述了这一个或多个方面的某些解说性特征。但是,这些特征仅仅是指示了可采用各种方面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若干种,并且本描述旨在涵盖所有此类方面及其等效方案。
[0015]附图简述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来描述所公开的方面,提供附图是为了解说而非限定所公开的各方面,其中相似的标号标示相似的元件,且其中:
[0017]图1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
[0018]图2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UE的示例的框图;
[0019]图3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基站的示例的框图;
[0020]图4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各方面的用于确定和报告要应用于从非共置双极化天线阵列中的不同天线振子传送的信号的极化间相位调整的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0021]图5解说了根据本文描述的各方面的用于使用共置双极化天线阵列来执行无线通信的系统的示例;
[0022]图6解说了根据本文描述的各方面的用于使用非共置双极化天线阵列来执行无线通信的系统的示例;
[0023]图7解说了根据本文描述的各方面的用于接收极化间相位调整并将极化间相位调整应用于由多个天线振子传送的信号的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以及
[0024]图8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包括基站和UE的MIMO通信系统的示例的框图。
[0025]详细描述
[0026]现在参考附图描述各个方面。在以下描述中,出于解释目的阐述了众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一个或多个方面的透彻理解。然而显然的是,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实践此类方面。
[0027]所描述的特征一般涉及执行用于非共置极化天线阵列中的某些天线振子的相位
调整。在一些无线通信技术中,诸如第五代(5G)新无线电(NR),基站通常可具有共置双极化天线阵列,其可以包括具有均匀或非均匀天线振子间间隔的双极化贴片天线振子的阵列(诸如一个或多个32乘4矩阵的天线振子)。这种天线阵列可以实现增强的极化多输入多输出(MIMO)增益,其可被用于5G NR中定义的频率范围2(FR2)的第二波毫米波部署,并可用于FR4(例如,52.6

114.25千兆赫)及更高的频率范围。随着使用更多的天线振子,馈线交叉会变得更加复杂或难以避免。例如,硬件设计会变得更加困难,阻抗匹配会变得更加困难,天线效率会降低等。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在第一设备处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从第二设备接收使用在第一极化上的第一天线振子集合传送的第一参考信号;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使用在第二极化上的第二天线振子集合传送的第二参考信号;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确定要应用于从所述第一天线振子集合或所述第二天线振子集合传送的信号的极化间相位调整;以及向所述第二设备传送对所述极化间相位调整的指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使用波束对在双极化链路上与所述第二设备通信;以及报告到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秩一通信的秩切换,其中接收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基于向所述第二设备报告所述切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向所述第二设备报告所述秩切换来接收指示关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不同极化传输配置的配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基于所述配置中指示的第一波束,并且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基于所述配置中指示的第二波束。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报告所述秩切换包括在信道状态反馈中向所述第二设备报告所述秩切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极化间相位调整包括确定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相位之间的相位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包括以所述设备处的天线振子集合的第一极化接收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其中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包括以所述设备处的天线振子集合的第二极化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确定所述极化间相位调整基于确定如以所述天线振子集合的第一极化接收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相位以及确定如以所述天线振子集合的第二极化接收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相位。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极化间相位调整补偿基于所述第一极化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基于所述第二极化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之间的路径距离差异。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路径距离差异对应于使用所述第一天线振子集合传送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使用所述第二天线振子集合传送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之间的波束角度差异。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路径距离差异进一步对应于所述第一设备或反射物中的至少一者相对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相对移动性方向。11.一种用于在第一设备处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使用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一极化上的第一天线振子集合向第二设备传送第一参考信号;使用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二极化上的第二天线振子集合向所述第二设备传送第二参考信号;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对极化间相位调整的指示;以及向所述第一天线振子集合或所述第二天线振子集合中的至少一者应用所述极化间相位调整以用于与所述第二设备通信。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使用波束对在双极化链路上与所述第二设备通信;以及
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关于切换到秩一通信的秩切换的报告,其中传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基于接收对所述秩切换的报告。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接收对所述秩切换的报告来传送指示关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不同极化传输配置的配置。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传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基于所述配置中指示的第一波束,并且传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基于所述配置中指示的第二波束。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极化间相位调整补偿基于所述第一极化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基于所述第二极化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之间的路径距离差异。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路径距离差异对应于使用所述第一天线振子集合传送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使用所述第二天线振子集合传送的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之间的波束角度差异。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路径距离差异进一步对应于所述第二设备或反射物中的至少一者相对于所述第一设备的相对移动性方向。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检测到波束对切换、所述第二设备的移动或信道环境参数的改变中的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V
申请(专利权)人: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