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热源法液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643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点热源法液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包括卧式恒温槽,用于放置烧杯,并保持恒温,所述的烧杯内用于放置待测液体;传感器固定架,设置于卧式恒温槽的侧边,用于固定点热源传感器,使得点热源传感器的检测端位于烧杯内的测试点位;点热源传感器,包括外壳,端部设有热敏电阻,用于对烧杯内的待测液体进行检测,所述点热源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输出端与主机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测量装置通过传感器外壳可以将热敏电阻固定在烧杯中心,保障了测量的准确性,适用于液体导热系数的快速测量以及传感器不测量时的保存。的快速测量以及传感器不测量时的保存。的快速测量以及传感器不测量时的保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点热源法液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热物性测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点热源法液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器件和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材料散热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石墨烯、氮化硼等具有较高散热能力的新型材料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其中高散热涂料和高导热膏体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电子元器件的散热能力,提高综合性能。目前国内外测量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和仪器有很多,针对于液体和膏体等材料的导热系数的测量的仪器较少,同时现有仪器的测量性能参差不齐,特别是国产设备鱼目混杂,根本无法达到声称的测量准确度。由于国内缺少相应的技术标准,液体和膏体等材料的导热系数量值传递/溯源体系还没有健全,导致计量部门无法对现有导热系数测试仪器测量结果进行有效的评定,也导致企业使用这些仪器测量的产品声称的导热系数值得不到很好的认可。
[0003]国内对于液体导热系数测量的发展相对落后于国外,1989年,黄少烈等在热线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线探针法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经过校正后与参考文献相对偏差小于
±
3%;徐强等研究并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热源法液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恒温槽(1),用于放置烧杯(9),并保持恒温,所述的烧杯(9)内用于放置待测液体;传感器固定架,设置于卧式恒温槽(1)的侧边,用于固定点热源传感器,使得点热源传感器的检测端位于烧杯(9)内的测试点位;点热源传感器,包括外壳(2),所述的外壳(2)的端部设有热敏电阻(7),用于对烧杯(9)内的待测液体进行检测,所述点热源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输出端与主机(13)的信号输入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热源法液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恒温槽(1)采用稀释乙二醇防冻液为控温介质溶液,卧式恒温槽(1)的工作区开口直径为100mm;槽底与工作区开口上表面距离为14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热源法液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固定架包括固定支架(3),所述固定支架(3)的端部设有夹具(4),该夹具(4)用于对传感器进行垂直固定,且通过第一旋钮(5)调节松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热源法液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卧式恒温槽(1)内设有烧杯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块(10)、紧固圈(11)和第二旋钮(12),所述的固定块(10)安装在卧式恒温槽(1)工作区开口旁的金属板上,所述的紧固圈(11)安装在固定块(10)上且松紧可调,所述烧杯(9)的端部容纳于前述紧固圈(11)内,并通过第二旋钮(12)进行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点热源法液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烧杯固定结构还包括垫高金属块(6)和烧杯限位装置(8),所述的垫高金属块(6)放置在所述卧式恒温槽(1)工作区开口下的槽底,烧杯限位装置(8)固定在垫高金属块(6)上,用于对烧杯(9)进行限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点热源法液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高金属块(6)的长、宽和高分别为80mm、60mm和30mm,所述的烧杯限位装置(8)为上、下两个直径为68mm的圆环,通过两根竖杆焊接,用于限制所述烧杯(9)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逸潘永杲闵琪涛李峻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