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通变色信号系统,包括开设在道路车辆等待区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与其适配的且与顶面与路面平齐的透明板,透明板内开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依次串联且蛇形排布的若干变色灯,与变色灯连接的导线通过管道与马路侧面的控制箱和配电箱连接,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红绿灯的控制台,所述透明板的顶面上还喷涂有指示箭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将位于路口处车辆等待区的底面换成透明板,利用与红绿灯电性连接的变色灯,与红绿灯进行同步亮起,从而提醒车辆红绿灯信号,驾驶员可以根据地面上红绿灯的信号来掌握红绿灯信息,减小行车的安全隐患。减小行车的安全隐患。减小行车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通变色信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领域,尤其涉及到交通信号
,具体是指一种交通变色信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智能化的提高,人们对智能控制的需求越来越多。汽车数量不断增多,为了保证车辆的有序稳定通行,在城市交通路口一般都安装有交通信号灯。由于交通信号灯安装的高度有限,一般在5~6米,停在车道上等红绿灯的车辆,有可能被前方的大车挡住,看不到红绿灯,导致行车存在安全隐患,申请号为CN201821143867.2的中国技术专利就公布了 交通信号灯系统,但是这种系统是借用路灯安装指示灯,但当路口没有路灯,或者路灯位置不合适时,该系统将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交通变色信号系统,从地面向上显示红绿灯的信号状态,减小行车的安全隐患。
[0004]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交通变色信号系统,包括开设在道路车辆等待区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与其适配的且与顶面与路面平齐的透明板,透明板内开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依次串联且蛇形排布的若干变色灯,与变色灯连接的导线通过管道与马路侧面的控制箱和配电箱连接,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红绿灯的控制台,所述透明板的顶面上还喷涂有指示箭头。
[0005]本技术在使用时,将位于路口处车辆等待区的底面换成透明板,利用与红绿灯电性连接的变色灯,与红绿灯进行同步亮起,从而提醒车辆红绿灯信号,驾驶员可以根据地面上红绿灯的信号来掌握红绿灯信息,减小行车的安全隐患。
[0006]作为优选,所述空腔的顶面为磨砂面。本优选方案通过磨砂面的设置,将灯光进行散射,使整个透明板均能显示变色灯相应的颜色,从而使整个透明板区域都显示相应的颜色,从而更好的提醒车辆红绿灯的情况。
[0007]作为优选,所述空腔的底面上设有支撑空腔顶面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沿蛇形排布,所述变色灯沿支撑柱的排布方式排布。
[0008]本优选方案通过支撑柱的设置,支撑起空腔,提高透明板的承压能力,同时给与变色灯安装时以导向作用。
[0009]作为优选,透明板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固接有对称设置的加强板,加强板的顶面位于透明板顶面的下方,加强板的上方铺设有沥青,所述路面上开设有与加强板适配的第二凹槽。
[0010]本优选方案在使用时,由于汽车是从透明板的后侧面上进入到透明板上,然后从前侧面上离开透明板,在车辆长时间的运行中,透明板容易向前侧或后侧翘起,影响透明板的使用寿命通过加强板的设置,增强沥青面与透明板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透明板的连接
强度。
[0011]作为优选,所述透明板的左侧面上固接有第一搭接板,右侧面上固接有第二搭接板,且第一搭接板的底面与第二搭接板的顶面位于同一个平面上,第一搭接板的顶面位于透明板顶面的下方,第一搭接板的上方铺设有沥青所述路面上开设有与第一搭接板和第二搭接板适配的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
[0012]本优选方案当路面较宽,需要多个透明板依次连接时,通过第一搭接板和第二搭接板的设置,可以使透明板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同时也起到相邻两个透明板安装是定位的作用。
[0013]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板上开设有沿其延伸方向贯穿加强板的第三长孔,所述第一搭接板上开设有沿其延伸方向贯穿的第一长孔。所述第一搭接板上开设有沿其延伸方向贯穿的第二长孔,第二长孔与第一长孔适配。
[0014]本优选方案通过第一长孔、第二长孔、第三长孔的设置,便于透明板定位的同时,在沥青铺设时,使沥青流入到第一长孔、第二长孔、第三长孔内,从而进一步增强透明板与沥青的连接强度。
[0015]作为优选,所述管道预埋设置在道路下方。本优选方案通过管道预埋的设置,便于变色灯导向的走线。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位于路口处车辆等待区的底面换成透明板,利用与红绿灯电性连接的变色灯,与红绿灯进行同步亮起,从而提醒车辆红绿灯信号,驾驶员可以根据地面上红绿灯的信号来掌握红绿灯信息,减小行车的安全隐患;过磨砂面的设置,将灯光进行散射,使整个透明板均能显示变色灯相应的颜色,从而使整个透明板区域都显示相应的颜色,从而更好的提醒车辆红绿灯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结构主视示意图;
[0019]图中所示:
[0020]1、第一长孔,2、第二长孔,3、第三长孔,4、加强板,5、灯带,6、支撑柱,7、透明板, 11、第一搭接板,12、第二搭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22]参照附图1
‑
2,本技术一种交通变色信号系统,包括开设在道路车辆等待区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与其适配的且与顶面与路面平齐的透明板7,透明板7内开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依次串联且蛇形排布的若干变色灯,若干变色灯和导线形成灯带,与变色灯连接的导线通过管道与马路侧面的控制箱和配电箱连接,管道预埋设置在道路下方,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红绿灯的控制台,所述透明板7的顶面上还喷涂有指示箭头。
[0023]所述空腔的顶面为磨砂面。
[0024]所述空腔的底面上设有支撑空腔顶面的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沿蛇形排布,所述变色灯沿支撑柱6的排布方式排布。
[0025]透明板7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固接有对称设置的加强板4,加强板4的顶面位于透明板7顶面的下方,加强板4的上方铺设有沥青,所述路面上开设有与加强板4适配的第二凹槽。
[0026]透明板7的左侧面上固接有第一搭接板11,右侧面上固接有第二搭接板12,且第一搭接板11的底面与第二搭接板12的顶面位于同一个平面上,第一搭接板11的顶面位于透明板7顶面的下方,第一搭接板11的上方铺设有沥青所述路面上开设有与第一搭接板11和第二搭接板12适配的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
[0027]所述加强板4上开设有沿其延伸方向贯穿加强板4的第三长孔3,所述第一搭接板11上开设有沿其延伸方向贯穿的第一长孔1。所述第一搭接板11上开设有沿其延伸方向贯穿的第二长孔2,第二长孔2与第一长孔1适配。
[0028]本技术在使用时,将位于路口处车辆等待区的底面换成透明板7,利用与红绿灯电性连接的变色灯,与红绿灯进行同步亮起,从而提醒车辆红绿灯信号,驾驶员可以根据地面上红绿灯的信号来掌握红绿灯信息,减小行车的安全隐患;过磨砂面的设置,将灯光进行散射,使整个透明板7均能显示变色灯相应的颜色,从而使整个透明板7区域都显示相应的颜色,从而更好的提醒车辆红绿灯的情况。
[0029]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通变色信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在道路车辆等待区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与其适配的且顶面与路面平齐的透明板(7),透明板(7)内开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依次串联且蛇形排布的若干变色灯,与变色灯连接的导线通过管道与马路侧面的控制箱和配电箱连接,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红绿灯的控制台,所述透明板(7)的顶面上还喷涂有指示箭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变色信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顶面为磨砂面。3.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交通变色信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底面上设有支撑空腔顶面的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沿蛇形排布,所述变色灯沿支撑柱(6)的排布方式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交通变色信号系统,其特征在于:透明板(7)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固接有对称设置的加强板(4),加强板(4)的顶面位于透明板(7)顶面的下方,加强板(4)的上方铺设有沥青,所述路面上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业贞,王泽凯,王浩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斯诺尔节能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