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序件定位孔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6201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序件定位孔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座,上模座上设置有上垫板,上垫板上设置有上模板,上模板上设置有翻孔凹模,下模包括下模座,下模座上设置有下垫板,下垫板上设置有翻孔冲头,下垫板与翻孔凹模之间设置有由驱动源控制升降的压料板,压料板与翻孔凹模配合用于压料,翻孔冲头穿出压料板后与翻孔凹模配合用于将工序件刺破并向上翻孔。上述工序件定位孔成型模具通过翻孔冲头与翻孔凹模配合,在工序件上成型出定位孔,并在孔沿翻出侧壁,开孔尺寸定位精度高、强度好,保证了工序件在多个模具内的定位精度要求。工序件在多个模具内的定位精度要求。工序件在多个模具内的定位精度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序件定位孔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氢燃料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工序件定位孔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利用现有的精密冲压技术,积极参与到新能源汽车行业,具体的研发任务为氢能源金属电极板的大规模生产应用。
[0003]每台电池组需要400多片的阳极板和400多片的阴极板叠在一起组成一个电堆,即一台氢能源车需要800多片的电极板,这800多片的电极板还要整齐地叠在一起。目前氢燃料电池极板的加工需要先进入成型模具后成型出金属极板流道部分,再由冲孔模冲出极板上所有的孔,最后再经过切边模将金属极板从料带上切断分离出来。
[0004]对于如此大产量及高定位的要求,就需要传递模具内的工序件的精确定位,而电极板产品特征为流道高度浅,靠本身的形状无法精确定位,造成产品质量一致性差。若是开设常规定位孔,在多次移载过程中孔形容易变形。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便于工序件可靠定位的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序件定位孔成型模具,解决工序件在不同模具内的定位问题,提高工序件在下一工序模具上的定位精度与定位强度,保证产品的质量的一致性。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工序件定位孔成型模具,其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座,上模座上设置有上垫板,上垫板上设置有上模板,上模板上设置有翻孔凹模,下模包括下模座,下模座上设置有下垫板,下垫板上设置有翻孔冲头,下垫板与翻孔凹模之间设置有由驱动源控制升降的压料板,压料板与翻孔凹模配合用于压料,翻孔冲头穿出压料板后与翻孔凹模配合用于将工序件刺破并向上翻孔。
[0008]特别地,翻孔冲头包括翻孔部和位于翻孔部头端的刺穿部,刺穿部的外径小于翻孔部的外径,且刺穿部呈棱锥状,使得翻孔后的定位孔延伸出曲面侧壁。
[0009]特别地,翻孔部的头端设置为与穿刺部过渡衔接的弧面形或斜面形。
[0010]特别地,驱动源为氮气弹簧,氮气弹簧安装于下模座上,下模座穿过下垫板后固定于压料板上。
[0011]特别地,上模板上且位于翻孔凹模的外侧设置有导料块。
[0012]特别地,上模座上且位于上垫板的两侧设置有上限位柱,下模座上且位于下垫板的两侧设置有下限位柱,闭模时,上限位柱与下限位柱抵靠。
[0013]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工序件定位孔成型模具通过翻孔冲头与翻孔凹模配合,在工序件上成型出定位孔,并在孔沿翻出侧壁,开孔尺寸定位精度高、强度好,保证了工序件在多个模具内的定位精度要求,且该定位结构便于集成于首
道工序模具上,降低了模具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序件定位孔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序件定位孔成型模具中翻孔冲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序件定位孔成型模具中翻孔冲头的端面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序件定位孔成型模具的翻孔成型示意图。
[0018]图中:
[0019]1‑
上模座;2

上垫板;3

上模板;4

翻孔凹模;5

导料块;6

下模座;7

下垫板;8

翻孔冲头;8a

翻孔部;8b

刺穿部;9

压料板;10

氮气弹簧;11

上限位柱;12

下限位柱;13

定位孔;14

曲面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3]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工序件定位孔成型模具,包括随着压力机滑块上下移动的上模和固定的下模。
[0024]上模包括上模座1,上模座1上设置有上垫板2,上垫板2上设置有上模板3,上模板3上设置有翻孔凹模4,上模板3上且位于翻孔凹模4的外侧设置有导料块5。
[0025]下模包括下模座6,下模座6上设置有下垫板7,下垫板7上设置有翻孔冲头8,下垫板7与翻孔凹模4之间设置有由驱动源控制升降的压料板9。
[0026]其中,压料板9与翻孔凹模4配合用于压料,翻孔冲头8穿出压料板9后与翻孔凹模4配合用于将工序件刺破并向上翻孔。
[0027]鉴于定位孔13的成型要求,此处的翻孔冲头8包括翻孔部8a和位于翻孔部8a头端的刺穿部8b,刺穿部8b的外径小于翻孔部8a的外径,且刺穿部8b呈棱锥状,本实施例中刺穿部8b以四棱锥示例,如图2和图3所示,从而使得翻孔后的定位孔13延伸出曲面侧壁14。值得一提的是,曲面侧壁14的形成可大大提高孔强度,提高定位精度,且定位孔成型于工序件的废料部,后序将切除,不会影响产品成型。
[0028]为保证刺破动作和翻孔动作的顺畅性,翻孔部8a的头端设置为与穿刺部顺畅衔接的弧面形或斜面形,以便引导侧壁形成。
[0029]其中的驱动源优选为氮气弹簧10,氮气弹簧10安装于下模座6上,下模座6穿过下垫板7后固定于压料板9上,开模状态下,压料板9受氮气弹簧10弹力作用高出成型凹模并隐藏翻孔冲头8,用于闭模时先一步压料及开模时脱料;闭模状态下,压料板9克服氮气弹簧10弹力下降至其与成型凹模齐平。
[0030]另外,上模座1上且位于上垫板2的两侧设置有上限位柱11,下模座6上且位于下垫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序件定位孔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上垫板,所述上垫板上设置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翻孔凹模;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下垫板,所述下垫板上设置有翻孔冲头,所述下垫板与所述翻孔凹模之间设置有由驱动源控制升降的压料板,所述压料板与所述翻孔凹模配合用于压料,所述翻孔冲头穿出所述压料板后与所述翻孔凹模配合用于将工序件刺破并向上翻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序件定位孔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孔冲头包括翻孔部和位于翻孔部头端的刺穿部,所述刺穿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翻孔部的外径,且刺穿部呈棱锥状,使得翻孔后的定位孔延伸出曲面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磊明李民沙志才于广海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