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发泡绝缘高速数据传输的数据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6127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发泡绝缘高速数据传输的数据电缆,包括两根导体、两根发泡绝缘体、实心绝缘内护套、金属包覆层和非金属包覆层,两根所述导体的外侧包覆有发泡绝缘体,两根所述发泡绝缘体的外侧包覆有实心绝缘内护套,所述实心绝缘内护套外侧包覆有金属包覆层,所述金属包覆层外侧包覆有非金属包覆层;所述发泡绝缘体上等间距分布有六个发泡孔,相邻所述发泡孔之间通过分隔条进行分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缆采用新型发泡绝缘体,发泡度高,结构稳定,增强了平行对的抗挤压能力;同时可改善插入损耗,传输速度快,以及差分共模模式转换。式转换。式转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发泡绝缘高速数据传输的数据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数据电缆
,具体是一种新型发泡绝缘高速数据传输的数据电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速互连数据中心的通信需求不断发展变化,对数据中心快速变化的信号处理,带宽和传输密度等要求在日益提高。如今的云数据中心每年需要处理约5万亿千兆字节的数据流量,再加上5G、物联网、车联网等的发展,未来需要处理的数据流量会非常庞大。为了满足这种急速增长的带宽需求,需要匹配更高的信号传输速度,更大的带宽和更强的互连密度。这对于数据中心互连解决方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0003]如图4,传统“平行对”高速电缆,是两根单独的PE或者PP发泡绝缘芯线,外面包覆PE或者PP内护套,加上金属带屏蔽和自粘聚酯带绕包而成,普通发泡PE或者PP发泡度低,介电常数大,导体电缆体积大,外面铝箔和PET的绑扎不结实从而是物理结构不是很稳定,尤其在静态弯折和动态弯折的情况下,传输的高频信号会发生变化(衰减变差,差分信号转共模信号会变差),从而使电缆的传输速率受限。包带绑扎张力大,会导致绝缘芯线变形,从而影响传输的高频信号变差;普通的发泡绝缘体(图4)是有不小不易的小气孔任意分布在绝缘体中,生产能度高,结构相对不算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发泡绝缘高速数据传输的数据电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发泡绝缘高速数据传输的数据电缆,包括两根导体、两根发泡绝缘体、实心绝缘内护套、金属包覆层和非金属包覆层,两根所述导体的外侧包覆有发泡绝缘体,两根所述发泡绝缘体的外侧包覆有实心绝缘内护套,所述实心绝缘内护套外侧包覆有金属包覆层,所述金属包覆层外侧包覆有非金属包覆层;所述发泡绝缘体上等间距分布有六个发泡孔,相邻所述发泡孔之间通过分隔条进行分隔。
[0006]优选的,所述导体采用单个导体或绞和导体,导体的尺寸大小设置为38AWG

26AWG。
[0007]优选的,所述金属包覆层采用纯金属带或者采用金属层和非金属层的组合体。
[0008]优选的,所述纯金属带采用铝、铜、合金金属或表面镀层金属;所述金属层采用铝、铜或合金金属,所述非金属层采用PET、PP、FEP或PTFE。
[0009]优选的,还包括地线,所述地线被非金属包覆层包覆。
[0010]优选的,所述金属包覆层的包覆方式为纵包或绕包,所述金属包覆层的金属面与地线接触。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发泡绝缘体上等间距分布有六个发
泡孔,相邻发泡孔之间通过分隔条22进行分隔;电缆采用新型发泡绝缘体,发泡度高,结构稳定,增强了平行对的抗挤压能力;同时可改善插入损耗,传输速度快,以及差分共模模式转换。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发泡绝缘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导体;2、发泡绝缘体;3、实心绝缘内护套;4、金属包覆层;5、地线;6、非金属包覆层;21、发泡孔;22、分隔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一
[0020]请参阅图1和图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发泡绝缘高速数据传输的数据电缆,包括两根导体1、两根发泡绝缘体2、实心绝缘内护套3、金属包覆层4和非金属包覆层6,两根所述导体1的外侧包覆有发泡绝缘体2,两根所述发泡绝缘体2的外侧包覆有实心绝缘内护套3,所述实心绝缘内护套3外侧包覆有金属包覆层4,所述金属包覆层4外侧包覆有非金属包覆层6;所述发泡绝缘体2上等间距分布有六个发泡孔21,相邻所述发泡孔21之间通过分隔条22进行分隔;所述导体1采用单个导体或绞和导体,导体1的尺寸大小设置为38AWG

26AWG;所述金属包覆层4采用纯金属带或者采用金属层和非金属层的组合体;所述纯金属带采用铝、铜、合金金属或表面镀层金属;所述金属层采用铝、铜或合金金属,所述非金属层采用PET、PP、FEP或PTFE;还包括地线5,所述地线5被非金属包覆层6包覆;所述金属包覆层4的包覆方式为纵包或绕包,所述金属包覆层4的金属面与地线5接触。
[0021]非金属包覆层(PET/PP层)与实心绝缘体内护套3接触的面上涂覆有自粘胶水层,该自粘胶水层的厚度为2

5um,其经过烤箱烘烤后熔融,非金属包覆层(PET/PP层)与实心绝缘体内护套3进行粘合,增强屏蔽效果。
[0022]金属包覆层4的包覆方式为纵包或者绕包,此时金属包覆层4的金属面向外;金属包覆层4的金属面与地线5接触,地线5与金属包覆层4的外部由非金属包覆层6缠绕包覆,以
防金属包覆层4松散而引起屏蔽性能的稳定性;非金属的厚度一般为0.008

0.040mm。
[0023]发泡绝缘体上等间距分布有六个发泡孔,相邻发泡孔之间通过分隔条22进行分隔;电缆采用新型发泡绝缘体,发泡度高,结构稳定,增强了平行对的抗挤压能力;同时可改善插入损耗,传输速度快,以及差分共模模式转换。
[0024]实施例二
[0025]请参阅图2

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发泡绝缘高速数据传输的数据电缆,包括两根导体1、两根发泡绝缘体2、实心绝缘内护套3、金属包覆层4和非金属包覆层6,两根所述导体1的外侧包覆有发泡绝缘体2,两根所述发泡绝缘体2的外侧包覆有实心绝缘内护套3,所述实心绝缘内护套3外侧包覆有金属包覆层4,所述金属包覆层4外侧包覆有非金属包覆层6;所述发泡绝缘体2上等间距分布有六个发泡孔21,相邻所述发泡孔21之间通过分隔条22进行分隔;所述导体1采用单个导体或绞和导体,导体1的尺寸大小设置为38AWG

26AWG;所述金属包覆层4采用纯金属带或者采用金属层和非金属层的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发泡绝缘高速数据传输的数据电缆,包括两根导体(1)、两根发泡绝缘体(2)、实心绝缘内护套(3)、金属包覆层(4)和非金属包覆层(6),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导体(1)的外侧包覆有发泡绝缘体(2),两根所述发泡绝缘体(2)的外侧包覆有实心绝缘内护套(3),所述实心绝缘内护套(3)外侧包覆有金属包覆层(4),所述金属包覆层(4)外侧包覆有非金属包覆层(6);所述发泡绝缘体(2)上等间距分布有六个发泡孔(21),相邻所述发泡孔(21)之间通过分隔条(22)进行分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发泡绝缘高速数据传输的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1)采用单个导体或绞和导体,导体(1)的尺寸大小设置为38AWG

26AW...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克龙龚露马仁林
申请(专利权)人:百通赫思曼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