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检测氯磷酸二苯酯的基于萘酚衍生物的香豆素类化合物荧光试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612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分析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氯磷酸二苯酯的基于萘酚衍生物的香豆素类化合物荧光试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荧光试剂以乙醇作为溶剂,将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检测氯磷酸二苯酯的基于萘酚衍生物的香豆素类化合物荧光试剂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分析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氯磷酸二苯酯的基于萘酚衍生物的香豆素类化合物荧光试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磷酸酯(OPEs)是一类含有碳

磷键的化合物或含有有机基团的磷酸衍生物,广泛应用于有机磷农药、杀虫剂、表面活性剂、增塑剂、阻燃剂等领域。结构中带有强吸电子的有机磷酸酯具有很强的毒性,如:沙林、塔崩等,被用于化学毒剂。而其他有机磷酸酯也会通过生物微环境或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导致许多不良的反应,如出现呕吐、腹泻等现象,更严重则表现为血压下降、呼吸麻痹、昏迷等。由有机磷酸酯积累引发的安全和健康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开发方便快捷的检测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0003]目前已经开发了多种针对有机磷酸酯的检测方法,例如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电化学法等,但这些传统检测有机磷酸酯的方法存在设备昂贵,操作复杂等缺点。在众多分析手段中,基于小分子荧光试剂的荧光检测方法因其成本低、实时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针对有机磷酸酯检测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结构种类不多,特异性不强,需要复杂的溶剂环境。目前,针对特定有机磷酸酯如氯磷酸二苯酯(DCPP)的特异性检测需求也日益增加。
[0004][0005]式1

1氯磷酸二苯酯结构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特定有机磷酸酯中氯磷酸二苯酯(DCPP)的荧光试剂ATC

1,该荧光试剂为基于萘酚衍生物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其结构式为:
[0007][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萘酚衍生物的香豆素类化合物荧光试剂的具体制备方法:制备该荧光试剂的化学反应式为:
[0009][0010]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7

氨基
‑4‑
三氟甲基香豆素和1

羟基
‑2‑
萘甲醛按1:1.2~1.5的摩尔当量比加入到乙醇溶液中,80℃回流搅拌反应4~6小时,最后通过重结晶的方法提纯,得到红色的荧光试剂ATC

1。
[0011]重结晶过程中使用甲醇作为洗涤溶剂。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荧光检测试剂的应用:制备的基于萘酚衍生物的香豆素类荧光检测试剂在乙醇为溶剂时,能够通过荧光增强的方式来选择性识别以氯磷酸二苯酯(DCPP)为代表的有机磷酸酯。
[0013]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结构中采用香豆素作为荧光基团,萘酚结构为靶点,并以亚胺结构连接。萘酚结构中酚羟基作为供电子基团,香豆素结构中三氟甲基作为吸电子基团,使得探针形成电子推拉产生光诱导电子转移效应(PET),荧光淬灭。而在荧光识别氯磷酸二苯酯(DCPP)的过程中,所制备的化合物的结构中,氯磷酸二苯酯(DCPP)能与试剂中的萘酚酚羟基反应,促使光诱导电子转移效应消失,导致香豆素荧光团的荧光增强,从而达到识别氯磷酸二苯酯(DCPP)的目的。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原料价格便宜易得,荧光检测试剂一步合成,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易控制,反应结束后能通过简单的后处理方式得到纯的目标产物。该荧光检测试剂能够在特定的溶剂环境下实现对特定有机磷酸酯:氯磷酸二苯酯(DCPP)的选择性荧光识别检测。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与氯磷酸二苯酯(DCPP)作用后的荧光强度图。
[0016]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在乙醇中与不同有机磷酸酯作用后的荧光光谱图。
[0017]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在乙醇中与不同浓度的氯磷酸二苯酯(DCPP)作用后的荧光谱图。
[0018]图4为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的核磁氢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专利技术结合下面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0020]实施例1:
[0021](1)将7

氨基
‑4‑
三氟甲基香豆素(201.23mg,0.88mmol),1

羟基
‑2‑
萘甲醛和(181.63mg,1.06mmol)加入到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mL乙醇并80℃回流4个小时。待反应中有大量红色固体析出,趁热过滤并用甲醇冲洗,干燥后得到红色固体ATC

1即为产物(254.21mg,产率76%)。
[0022]具体应用方法为:向96孔板中分别加入2μL浓度为10mM的氯磷酸二苯酯(DCPP)、磷
酸三甲酯(TMP)、磷酸三乙酯(TEP)、磷酸三丁酯(TBP)、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氯甲基磷酸二乙酯(DMMCP)溶液,再加入196uL的乙醇和2μL浓度为5mM的香豆素类荧光试剂,使得总体积保持为200μL。加样后混合均匀,使用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进行光学检测,测得每个孔的荧光强度。结果显示:除氯磷酸二苯酯(DCPP)外的其他有机磷酸酯的荧光强度在加入前后,荧光试剂ATC

1的荧光强度没有明显的差异,而DCPP加入后,荧光试剂ATC

1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从而显示出,在乙醇中ATC

1对氯磷酸二苯酯(DCPP)有显著的选择性识别作用。
[0023]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与氯磷酸二苯酯(DCPP)作用后的荧光强度图。在乙醇中ATC

1与DCPP反应后荧光强度由500a.u.增强到12000a.u.,在水和SDS中荧光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因此,乙醇是检测DCPP的最佳溶剂。
[0024]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ATC

1在乙醇中与不同有机磷酸酯作用后的荧光光谱图。图中显示,加入浓度为10mM的不同有机磷酸酯溶液后ATC

1的荧光强度变化情况。当加入10mM的DCPP溶液后,ATC

1的乙醇溶液在480nm处的荧光强度发生了明显的升高。
[0025]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ATC

1在乙醇中与不同浓度的氯磷酸二苯酯(DCPP)作用后的荧光谱图。图中结果显示,随着加入的DCPP浓度的增加(0

500μM),荧光试剂ATC

1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加。当DCPP浓度达到300μM时,荧光强度稳定不再发生变化。荧光试剂ATC

1的荧光强度同加入的DCPP的浓度相关。
[0026]图4为实施例1制备的基于萘酚衍生物的香豆素类化合物ATC

1的氢谱图。1H NMR(400MHz,DMSO

d6)δ14.39(s,1H),9.01(d,J=7.3Hz,1H),8.29(d,J=8.1Hz,1H),7.82(s,1H),7.78

7.69(m,2H),7.66(t,J=7.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萘酚衍生物的香豆素类化合物荧光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试剂的结构式为: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萘酚衍生物的香豆素类化合物荧光试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以乙醇为溶剂,将1

羟基
‑2‑
萘甲醛和7

氨基
‑4‑
三氟甲基香豆素溶于圆底烧瓶,加热回流搅拌反应,待反应中有大量红色固体析出反应结束;通过抽滤得到红色固体并用甲醇洗涤,得到终产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试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7

氨基
‑4‑
三氟甲基香豆素和1

羟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骞杨阳吴天祥韩加伟王珏沈冬冬姚楚涵杨锦芝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