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池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92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池端板,包括有电池端板本体,电池端板本体的正面两侧安装设置有端板本体把手,端板本体把手之间开设有端板电性连接头,电池端板本体上安装设置有循环冷管进口和循环冷管出口;电池端板本体上开设有端板泄压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端板内部内嵌循环冷管、传热导热介质以及表面贴附绝缘吸热膜来改善整个电池端板的散热效果,通过插入式电极及插头实现端板内外的电性连接,通过卡装粘黏的方式实现电池端板与电池组的无缝连接,有利于保证电池组及电池端板的稳定性,通过泄压孔及时将端板内侧电池组的工作气压导出,避免电池组爆炸而造成严重损失,提高电池组的安全性,轻量化设置降低电池端板重量,降低了能耗。降低了能耗。降低了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池端板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端板
,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池端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逐渐广泛,而新能源汽车多采用纯电动能源或电池与汽油的混合动力能源。而其中用于电池端板中的材质通常为合金,一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合金原材料高温熔融成型、冷却脱模制得。
[0003]但目前的汽车电池端板结构存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汽车电池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发、释放能力较低,对汽车电池造成长期高温工作的影响,缩短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0004]现有的电池模组包括壳体和电芯,电芯置于壳体内;壳体包括电池端板与电池侧板,二者均为单层金属板,通过激光焊接进行连接。然而,这种结构的电池端板,当电池模组遭遇外力冲击时,由于电池端板为单层金属板,而金属板的弹性变形较小,在冲击力的作用下,电池端板将直接挤压壳体内部的电芯,造成电芯变形,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池端板,通过在端板内部内嵌循环冷管、传热导热介质以及表面贴附绝缘吸热膜来改善整个电池端板的散热效果,通过插入式电极及插头实现端板内外的电性连接,通过卡装粘黏的方式实现电池端板与电池组的无缝连接,有利于保证电池组及电池端板的稳定性,通过泄压孔及时将端板内侧电池组的工作气压导出,避免电池组爆炸而造成严重损失,提高电池组的安全性,轻量化设置,降低电池端板重量,进而提高了新能源汽车启动速率和行驶速度,降低了能耗,保证了新能源汽车的长久运行和正常工作。
[0006]为实现本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池端板,包括有电池端板本体,电池端板本体的正面两侧安装设置有端板本体把手,端板本体把手之间开设有端板电性连接头;电池端板本体上开设有端板泄压孔,电池端板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设置有循环冷管进口和循环冷管出口;电池端板本体的背面最外侧安装设置有端板安装粘黏片,端板安装粘黏片的内侧安装设置有绝缘吸热膜片,绝缘吸热膜片的中部开设有端板电池电极。
[0008]作为优选的,端板本体把手的两侧安装设置有把手固定螺组,端板本体把手通过把手固定螺组固定安装在电池端板本体上。
[0009]作为优选的,绝缘吸热膜片与端板安装粘黏片之间间隔设置有端板安装导槽,绝缘吸热膜片和端板电池电极设置在端板安装导槽中。
[0010]作为优选的,电池端板本体内部开设有循环冷管安装空腔,循环冷管安装空腔安装设置有回旋叠放的循环蛇形冷管。
[0011]作为优选的,循环蛇形冷管的进口端固定连接循环冷管进口,出口端固定连接循环冷管出口。
[0012]作为优选的,电池端板本体内部的循环冷管安装空腔填充设置有传热导热介质,传热导热介质完全浸没循环冷管安装空腔内部的循环蛇形冷管。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的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池端板通过在端板内部内嵌循环冷管、传热导热介质以及表面贴附绝缘吸热膜来改善整个电池端板的散热效果,通过插入式电极及插头实现端板内外的电性连接,通过卡装粘黏的方式实现电池端板与电池组的无缝连接,有利于保证电池组及电池端板的稳定性,通过泄压孔及时将端板内侧电池组的工作气压导出,避免电池组爆炸而造成严重损失,提高电池组的安全性,轻量化设置,降低电池端板重量,进而提高了新能源汽车启动速率和行驶速度,降低了能耗,保证了新能源汽车的长久运行和正常工作,具有良好的技术实用性和应用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池端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池端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池端板的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电池端板本体;2、端板本体把手;3、端板电性连接头;4、端板泄压孔;5、把手固定螺组;6、循环冷管进口;7、循环冷管出口;8、绝缘吸热膜片;9、端板安装导槽;10、端板安装粘黏片;11、端板电池电极12、传热导热介质;13、循环蛇形冷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所述的实施例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池端板,包括有电池端板本体1,电池端板本体1的正面两侧安装设置有端板本体把手2,端板本体把手2之间开设有端板电性连接头3;电池端板本体1上开设有端板泄压孔4,电池端板本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设置有循环冷管进口6和循环冷管出口7;端板本体把手2的两侧安装设置有把手固定螺组5,端板本体把手2通过把手固定螺组5固定安装在电池端板本体1上。
[0021]如图2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池端板,电池端板本体1的背面最外侧安装设置有端板安装粘黏片10,端板安装粘黏片10的内侧安装设置有绝缘吸热膜片8,绝缘吸热膜片8的中部开设有端板电池电极11,绝缘吸热膜片8与端板安装粘黏片10之间间隔设置有端板安装导槽9,绝缘吸热膜片8和端板电池电极11设置在端板安装导槽9中。
[0022]如图3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池端板,电池端板本体1内部开设有循环冷管安装空腔,循环冷管安装空腔安装设置有回旋叠放的循环蛇形冷管13,循环蛇形冷管13的进口端固定连接循环冷管进口6,出口端固定连接循环冷管出口7,电池端板本体1内部的循环冷管安装空腔填充设置有传热导热介质12,传热导热介质12完全浸没循环冷管安装空腔内部的循环蛇形冷管13。
[0023]使用时,将电池端板本体1扣装在电池组上,通过电池端板本体1背面的端板安装
粘黏片10将电池端板本体1粘黏在电池组上,并通过电池的端板电池电极11插入到端板电性连接头3中实现端板与电池电极的电性卡装连接;
[0024]接通位于电池端板本体1两侧的循环冷管进口6和循环冷管出口7,循环蛇形冷管13中输入循环冷量用于给电池端板本体1降温,通过绝缘吸热膜片8对电池端板本体1进一步降温,电池端板本体1吸收电池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热量交换传输至传热导热介质12中,并进一步传输至循环蛇形冷管13中并导出电池端板本体1外部。
[0025]实施例2
[002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27]将电池端板本体1两侧的循环冷管进口6和循环冷管出口7直接设置在电池端板本体1正面,这样可以直接将电池端板本体1卡装在需要安装电池端板的电池组上,并且同时实现对电池端板本体1的循环冷却降温。
[0028]在本技术中,本技术中的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池端板通过在端板内部内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池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电池端板本体(1),所述电池端板本体(1)的正面两侧安装设置有端板本体把手(2),端板本体把手(2)之间开设有端板电性连接头(3);所述电池端板本体(1)上开设有端板泄压孔(4),电池端板本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设置有循环冷管进口(6)和循环冷管出口(7);所述电池端板本体(1)的背面最外侧安装设置有端板安装粘黏片(10),端板安装粘黏片(10)的内侧安装设置有绝缘吸热膜片(8),绝缘吸热膜片(8)的中部开设有端板电池电极(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池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本体把手(2)的两侧安装设置有把手固定螺组(5),端板本体把手(2)通过把手固定螺组(5)固定安装在电池端板本体(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安汪科林黄进项泽元蒋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池州市安安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