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门口淋雨封堵装置及封堵排水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5714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端门口淋雨封堵装置及封堵排水方法,涉及轨道车辆淋雨封堵技术领域,包括横梁组成、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安装有拉帘装置的横梁组成与第一立柱、第二立柱连接,形成用于配合端门口的密封框体结构;所述密封框体结构一侧设有密封胶条,以在密封框体压紧于端门口时形成第一级接触式密封;所述横梁组成上侧连接有挡雨栅板,挡雨栅板端面设有密封胶囊,密封胶囊能够与车体接触形成第二级接触式密封;所述挡雨栅板上方设有高压风排气道孔座,高压风排气道孔座吹出高压气体以形成气压式密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两级接触式密封与气压式密封构成三级密封,能够满足端门口的密封要求;且封堵装置为模块化拼装结构,重复利用率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门口淋雨封堵装置及封堵排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淋雨封堵
,尤其涉及一种端门口淋雨封堵装置及封堵排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端门口淋雨常用的封堵方法为采用PVC塑料薄膜+纸胶带粘帖方式,该种方法封堵操作过程用时长,且塑料薄膜和纸胶带重复利用率低,密封效果较差,容易造成生产成本增大。
[0003]针对轨道车辆,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些其他密封防水方式,例如:CN114802329A公开了一种导流式密封防水结构,设置横向的第一导流结构,第一导流结构两端均向下设置第二导流结构,在头罩和车体间安装结构的密封胶失效时,可通过U形导水槽将水向车辆两侧引流而后经由引水槽向下引流排至车下;且第二导流结构和头罩侧部抵接处设置第二密封结构。
[0004]CN218877233U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用防水结构及轨道车辆,包括橡胶封挡、内装端墙、内装间壁、过水间隙及排水孔,橡胶封挡呈门型固设于车厢端部的踏板上,相邻两个车厢上的两个橡胶封挡贴合连接,内装间壁上设有内端门;通过台区域、过水间隙、排水孔形成用于雨水排出的排水通道。
[0005]上述方案虽然涉及多种密封形式,但是依然不能满足重复利用的要求;而且密封形式通常为密封胶条与引流结构的组合,对于端门口等特殊部位的密封效果并不能很好的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门口淋雨封堵装置及封堵排水方法,通过两级接触式密封与气压式密封构成三级密封,能够满足端门口的密封要求;且封堵装置为模块化拼装结构,重复利用率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端门口淋雨封堵装置,包括横梁组成、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安装有拉帘装置的横梁组成与第一立柱、第二立柱连接,形成用于配合端门口的密封框体结构;
[0009]所述密封框体结构一侧设有密封胶条,以在密封框体压紧于端门口时形成第一级接触式密封;所述横梁组成上侧连接有挡雨栅板,挡雨栅板端面设有密封胶囊,密封胶囊能够与车体接触形成第二级接触式密封;所述挡雨栅板上方设有高压风排气道孔座,高压风排气道孔座吹出高压气体以形成气压式密封。
[0010]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拉帘装置均与横梁组成卡接。
[0011]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横梁组成包括横梁基体,高压风排气道孔座凸出于横梁基体表面。
[0012]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挡雨栅板与横梁基体转动连接,且挡雨栅板与高压风排气道孔座之间连接有压紧连接机构,压紧连接机构调整挡雨栅板安装角度以改变密封胶囊与车体之间的贴紧度。
[0013]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高压风排气道孔座朝向端门口的一侧设有多个高压风出口,高压风排气道孔座至少一端连接有高压风接入口。
[0014]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横梁基体位于高压风排气道孔座的一侧具有用于连通外部环境的前向排水通道,另一侧设有连通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的后向排水通道。
[0015]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前向排水通道包括设置于横梁基体表面的第一横向排水槽道,第一横向排水槽道一端与第一垂向排水孔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垂向排水孔连通;
[0016]所述横梁基体还设有若干与第一垂向排水孔、第二垂向排水孔连通的前向排水孔。
[0017]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后向排水通道包括设置于横梁基体表面的第二横向排水槽道,第二横向排水槽道一端与第三垂向排水孔连通,另一端与第四垂向水孔连通。
[0018]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内部分别设有与后向排水通道的贯通式导流通道。
[0019]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具有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朝向端门口一侧设有挡水密封胶条,另一侧连接有挡雨板。
[0020]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拉帘装置包括挡雨罩,挡雨罩内部安装有挡雨卷帘;所述挡雨罩与横梁组成卡接配合。
[0021]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横梁组成均设有用于安装法兰夹子的安装口。
[002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端门口淋雨封堵排水方法,采用所述的封堵装置,包括:
[0023]密封框体结构通过密封胶条压紧于端门口,并通过法兰夹子与端门口固定;
[0024]调整压紧调节机构使挡雨栅板端面的密封胶囊与车体紧密贴合;
[0025]高压风排气道孔座两端接入高压风,在高压风排气道孔座上方产生高压气体,吹向挡雨栅板与车体连接部位;
[0026]通过前向排水通道、后向排水通道实现向外部快速排水。
[0027]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8](1)本专利技术在密封框体结构背侧设置密封胶条,将密封框体结构与端门口压紧实现工装与车体的第一级接触式密封;密封框体结构上方设置挡雨栅板,挡雨栅板通过密封胶囊与车体紧密接触形成第二级接触式密封;并设置高压风排气道孔座,高压风排气道孔座吹出高压气体以形成气压式密封;通过两级接触式密封与气压式密封构成三级密封,能够满足端门口的密封要求;且封堵装置为模块化拼装结构,重复利用率高。
[0029](2)本专利技术设置前向排水通道和后向排水通道,前向排水通道由横梁基体上的第一横向排水槽、垂向排水孔和前向排水孔构成,能够与外界环境连通;后向排水通道包括设于横梁基体的第二横向排水槽和垂向排水孔,通过垂向排水孔与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内的贯通式导流通道连通,从而实现横向排水槽道内的雨水向外部快速排水。
[0030](3)本专利技术的横梁基体与拉帘装置通过滑键与安装槽配合,同时第一立柱、第二立
柱通过对应的连接键与横梁基体底部的安装槽配合,从而使横梁组成与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拉帘装置拼装形成模块化结构,便于拆装,方便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0031]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32]图1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工装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横梁组成立体图一;
[0034]图3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横梁组成立体图二;
[0035]图4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横梁基体俯视图;
[0036]图5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横梁基体立体图;
[0037]图6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第二立柱立体图一;
[0038]图7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第二立柱立体图二;
[0039]图8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第一立柱立体图一;
[0040]图9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第一立柱立体图二;
[0041]图10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拉帘装置立体图一;
[0042]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门口淋雨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组成、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安装有拉帘装置的横梁组成与第一立柱、第二立柱连接,形成用于配合端门口的密封框体结构;所述密封框体结构一侧设有密封胶条,以在密封框体压紧于端门口时形成第一级接触式密封;所述横梁组成上侧连接有挡雨栅板,挡雨栅板端面设有密封胶囊,密封胶囊能够与车体接触形成第二级接触式密封;所述挡雨栅板上方设有高压风排气道孔座,高压风排气道孔座吹出高压气体以形成气压式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门口淋雨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拉帘装置均与横梁组成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门口淋雨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组成包括横梁基体,高压风排气道孔座凸出于横梁基体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端门口淋雨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栅板与横梁基体转动连接,且挡雨栅板与高压风排气道孔座之间连接有压紧连接机构,压紧连接机构调整挡雨栅板安装角度以改变密封胶囊与车体之间的贴紧度。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端门口淋雨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风排气道孔座朝向端门口的一侧设有多个高压风出口,高压风排气道孔座至少一端连接有高压风接入口。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端门口淋雨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基体位于高压风排气道孔座的一侧具有用于连通外部环境的前向排水通道,另一侧设有连通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的后向排水通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端门口淋雨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排水通道包括设置于横梁基体表面的第一横向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琪万帅宁海石刘建伟邱文政王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