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氧化物包裹的DNA磷示踪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65567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铁氧化物包裹的DNA磷示踪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铁氧化物包裹的DNA磷示踪剂由SiO2内核和包裹于内核的SiO2外壳以及包裹于最外层的铁氧化物衣壳组成;所述内核为表面吸附核酸的不同粒径大小的SiO2微球,在内核的外侧包裹一层SiO2外壳,在SiO2外壳上包裹一层铁氧化物衣壳。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铁氧化物对磷有强吸附的特点,通过合成不同大小的铁氧化物包裹的DNA磷示踪剂,来对不同时间和空间位置进入土壤和排水沟的磷酸根进行标记。空间位置进入土壤和排水沟的磷酸根进行标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铁氧化物包裹的DNA磷示踪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保护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铁氧化物包裹的DNA磷示踪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铅210是一种地质沉降放射性核素(t
1/2
=22.3年),是在铀238的衰减系列中产生。铀238依次衰变为几个短寿命核素,直至镭226(t
1/2
=1600年),然后衰变成氡222,一种可以逃逸到大气中的短寿命气态核素(t
1/2
=3.83天),它通过一系列短寿命核素衰变,直至铅210,铅210强吸附到颗粒物质和气溶胶上(K
d
=103‑
106L/kg),通过干湿沉降重回地表。未脱离陆地环境的镭226存在于土壤和岩石中,一部分原位衰变为铅210,与母质处于平衡状态。同时测量铅210和镭226,从总的铅210减去跟镭226平衡的铅210的量,就是通过大气沉降下来铅210。
[0003]铯137是一种人为放射性核素(t
1/2
=30年),铯137的产量峰值发生在1963年,对大气的贡献在1976年左右停止。在核弹试验期间,铯137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平流层。由于铯137被颗粒物质和气溶胶强烈吸附(K
d
约为105L/kg),干湿沉降将铯137引入地表。铯137产生、沉积和土壤剖面分布独特且特征明确,使其成为用于沉积物测年和示踪技术的理想放射性核素。
[0004]铍7是一种寿命相对较短的宇宙放射性同位素(t
1/2
=53.3天),它是由宇宙射线在高层大气中氧和氮的散裂产生的。铍7强烈吸附在颗粒物质上(K
d
=104

105L/kg),并且会发生湿沉降和干沉降。由于铍7的半衰期比铯137或铅210短得多,因此它可用于阐明月度甚至单个径流事件时间尺度的模式,而铯137和铅210倾向于提供年度尺度的信息。
[0005]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农业为主的小流域,在2008年6月一场中等强度的降雨事件期间,沉积物主要来自上游土壤或耕地表层,翻起的河床底泥的贡献很小,河岸的贡献几乎没有。在此事件期间,沉积物沉积在河床上,形成了一个临时储存库,可能之后会重新悬浮,颗粒结合的磷占河道中运输的总磷(TP)的33

46%。
[0006]现有的磷面源污染来源的示踪方法只能追溯来源的类别,土壤表层、河床底泥、河岸等,无法追溯源头的具体空间位置。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型的磷示踪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氧化物包裹的DNA磷示踪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8]本专利技术构思如下:研究发现,不同大小的土壤颗粒对磷的面源污染的贡献不同,越小的土壤颗粒,对磷的面源污染的贡献越大。通过将不同粒径大小的铁氧化物包裹的DNA磷示踪剂,在灌区的不同位置投入,用DNA序列编码DNA示踪剂的投入位置和投入时间,同一位置和时间投入的DNA示踪剂为四种不同粒径(60nm、250nm、550nm和1.2μm)的铁氧化物包裹的SiO2(DNA(SiO2))微球颗粒的混合物。利用铁氧化物对磷有强吸附的特点,追溯吸附在不同大小的土壤颗粒上的磷的源头的时间和空间位置。
[0009]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铁氧化物包裹的DNA磷示踪剂,所述磷示踪剂由四种不同粒径的铁氧化物包裹的SiO2(DNA(SiO2))微球颗粒组成;
[0010]所述微球颗粒由内核、外壳和包裹于外壳的铁氧化物衣壳组成;
[0011]所述内核为表面吸附核酸的四种不同粒径大小的SiO2微球,在内核的外侧包裹一层SiO2外壳,在所述外壳的表面包裹一层铁氧化物衣壳;
[0012]所述SiO2微球的粒径分别为20nm、200nm、500nm和1000nm,相应地,所述铁氧化物包裹的SiO2(DNA(SiO2))微球颗粒的粒径大小分别为60nm、250nm、550nm和1.2μm;
[0013]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表面带正电的SiO2(DNA(SiO2))微球颗粒的粒径大小,主要由SiO2微球(内核)的粒径控制,并通过SiO2外壳的厚度进行微调。
[0014]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核酸可以是长度60

120bp,且不含茎环、发夹结构的单链或双链DNA。
[001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铁氧化物包裹的DNA磷示踪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1)准备不同粒径大小的SiO2微球;
[0017](2)将SiO2微球与功能化试剂TMAPS接触,使SiO2微球的表面带正电,然后静电吸附核酸,作为内核;
[0018](3)将所述内核与TEOS接触,催化SiO2生长,在所述内核的外侧形成一层SiO2外壳,得到不同粒径大小的SiO2(DNA(SiO2))微球颗粒;
[0019](4)赤铁矿纳米颗粒的制备:将氯化铁溶液加到沸腾的超纯水中,得到粒径约10nm的赤铁矿纳米颗粒;
[0020](5)将步骤(3)所得SiO2(DNA(SiO2))微球颗粒与步骤(4)所得赤铁矿纳米颗粒混合,使SiO2(DNA(SiO2))微球颗粒最外层包裹铁氧化物衣壳,即得;
[0021]进一步地,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
[0022]A、制备粒径60nm的铁氧化物包裹的SiO2(DNA(SiO2))微球颗粒
[0023]A1、SiO2内核溶液的制备:将粒径20nm的SiO2微球悬浮于异丙醇中,制成浓度为50mg/mL的SiO2内核溶液;
[0024]A2、表面带正电的TMAPS功能化的SiO2微球的制备:将制好的SiO2内核溶液混匀,取1mL加入2mL微量离心管中,超声处理10分钟,得到均一的SiO2微球胶体溶液;向其中加入10μL TMAPS溶液,然后在恒温箱中以900rpm的速度在室温下搅拌12小时,用异丙醇洗涤后,得到表面带正电的SiO2微球;
[0025]A3、粒径约40nm的SiO2(DNA(SiO2))微球溶液的制备:先用超纯水制备浓度为50μg/mL的核酸溶液;然后向离心管中加入700μL超纯水、320μL核酸溶液和35μL表面带正电的SiO2微球,混合后超声处理,得到均一的溶液;用超纯水离心洗涤后超声处理,得到均一的胶体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0.5μL TMAPS溶液,混匀,再加入0.5μL TEOS,以900rpm的速度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然后向体系中再加入32.4μLTEOS,在室温下以900rpm的速度搅拌4天;用超纯水洗涤并用超声处理混匀后,得到粒径约40nm的SiO2(DNA(SiO2))微球胶体溶液;
[0026]A4、尺寸均一的粒径约40nm的SiO2(DNA(SiO2))微球的制备:将SiO2(DNA(SiO2))微球胶体溶液真空冷冻干燥后得到SiO2(DNA(SiO2))微球,在微型研磨机中,以1mg SiO2微球添加1g锆珠颗粒的比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铁氧化物包裹的DNA磷示踪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磷示踪剂由四种不同粒径的铁氧化物包裹的SiO2(DNA(SiO2))微球颗粒组成;所述微球颗粒由内核、外壳和包裹于外壳的铁氧化物衣壳组成;所述内核为表面吸附核酸的四种不同粒径大小的SiO2微球,在内核的外侧包裹一层SiO2外壳,在所述外壳的表面包裹一层铁氧化物衣壳;所述SiO2微球的粒径分别为20nm、200nm、500nm和1000nm,相应地,所述铁氧化物包裹的SiO2(DNA(SiO2))微球颗粒的粒径大小分别为60nm、250nm、550nm和1.2μm;所述核酸为长度60

120bp,且不含茎环、发夹结构的单链或双链DNA。2.铁氧化物包裹的DNA磷示踪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不同粒径大小的SiO2微球;(2)将SiO2微球与功能化试剂TMAPS接触,使SiO2微球的表面带正电,然后静电吸附核酸,作为内核;(3)将所述内核与TEOS接触,催化SiO2生长,在所述内核的外侧形成一层SiO2外壳,得到不同粒径大小的SiO2(DNA(SiO2))微球颗粒;(4)赤铁矿纳米颗粒的制备:将氯化铁溶液加到沸腾的超纯水中,得到粒径为10nm的赤铁矿纳米颗粒;(5)将步骤(3)所得SiO2(DNA(SiO2))微球颗粒与步骤(4)所得赤铁矿纳米颗粒混合,使SiO2(DNA(SiO2))微球颗粒最外层包裹铁氧化物衣壳,即得;所述核酸为长度60

120bp,且不含茎环、发夹结构的单链或双链DN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制备粒径60nm的铁氧化物包裹的SiO2(DNA(SiO2))微球颗粒A1、SiO2内核溶液的制备:将粒径20nm的SiO2微球悬浮于异丙醇中,制成浓度为50mg/mL的SiO2内核溶液;A2、表面带正电的TMAPS功能化的SiO2微球的制备:将制好的SiO2内核溶液混匀,取1mL加入2mL微量离心管中,超声处理10分钟,得到均一的SiO2微球胶体溶液;向其中加入10μL TMAPS溶液,然后在恒温箱中以900rpm的速度在室温下搅拌12小时,用异丙醇洗涤后,得到表面带正电的SiO2微球;A3、粒径40nm的SiO2(DNA(SiO2))微球溶液的制备:先用超纯水制备浓度为50μg/mL的核酸溶液;然后向离心管中加入700μL超纯水、320μL核酸溶液和35μL表面带正电的SiO2微球,混合后超声处理,得到均一的溶液;用超纯水离心洗涤后超声处理,得到均一的胶体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0.5μL TMAPS溶液,混匀,再加入0.5μL TEOS,以900rpm的速度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然后向体系中再加入32.4μLTEOS,在室温下以900rpm的速度搅拌4天;用超纯水洗涤并用超声处理混匀后,得到粒径40nm的SiO2(DNA(SiO2))微球胶体溶液;A4、尺寸均一的粒径40nm的SiO2(DNA(SiO2))微球的制备:将SiO2(DNA(SiO2))微球胶体溶液真空冷冻干燥后得到SiO2(DNA(SiO2))微球,在微型研磨机中,以1mg SiO2微球添加1g锆珠颗粒的比例,用直径0.1mm锆珠颗粒研磨2~8分钟,然后21000g离心洗涤3次,去除上清液并加入超纯水,得到尺寸均一的粒径40nm的SiO2(DNA(SiO2))微球;A5、粒径10nm的赤铁矿纳米颗粒的制备:通过滴管以每秒两滴的速度将100mL的1mol/L的氯化铁溶液加入到900mL沸腾的超纯水中,得到赤铁矿纳米颗粒溶液;将赤铁矿纳米颗粒
溶液冷却至室温,得到粒径10nm的赤铁矿纳米颗粒;A6、粒径60nm的铁氧化物包裹的SiO2(DNA(SiO2))微球颗粒的制备:将步骤A5得到的赤铁矿纳米颗粒1.8

18g与步骤A4得到的SiO2(DNA(SiO2))微球50mg混合,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所得产物经洗涤以去除盐分,并在氮气下离心和干燥,得到粒径60nm的铁氧化物包裹的SiO2(DNA(SiO2))微球颗粒;B、制备粒径250nm的铁氧化物包裹的SiO2(DNA(SiO2))微球颗粒B1、SiO2内核溶液的制备:将粒径200nm的SiO2微球悬浮于异丙醇中,制成浓度为50mg/mL的SiO2内核溶液;B2、表面带正电的TMAPS功能化的SiO2微球的制备:将制好的SiO2内核溶液混匀,取1mL加入2mL微量离心管中,超声处理10分钟,得到均一的SiO2微球胶体溶液;向其中加入10μL TMAPS溶液,然后在恒温箱中以900rpm的速度在室温下搅拌12小时,用异丙醇洗涤后,得到表面带正电的SiO2微球;B3、粒径230nm的SiO2(DNA(SiO2))微球溶液的制备:先用超纯水制备浓度为50μg/mL的核酸溶液;然后向离心管中加入700μL超纯水、320μL核酸溶液和35μL表面带正电的SiO2微球,混合后超声处理,得到均一的溶液;用超纯水离心洗涤后超声处理,得到均一的胶体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0.5μL TMAPS溶液,混匀,再加入0.5μL TEOS,以900rpm的速度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然后向体系中再加入2.4μLTEOS,在室温下以900rpm的速度搅拌4天;用超纯水洗涤并用超声处理混匀后,得到粒径230nm的SiO2(DNA(SiO2))微球胶体溶液;B4、尺寸均一的粒径230nm的SiO2(DNA(SiO2))微球的制备:将SiO2(DNA(SiO2))微球胶体溶液真空冷冻干燥后得到SiO2(DNA(SiO2))微球,在微型研磨机中,以1mg SiO2微球添加1g锆珠颗粒的比例,用直径0.1mm锆珠颗粒研磨2~8分钟,然后21000g离心洗涤3次,去除上清液并加入超纯水,得到尺寸均一的粒径230nm的SiO2(DNA(SiO2))微球;B5、粒径10nm的赤铁矿纳米颗粒的制备:通过滴管以每秒两滴的速度将100mL的1mol/L的氯化铁溶液加入到900mL沸腾的超纯水中,得到赤铁矿纳米颗粒溶液;将赤铁矿纳米颗粒溶液冷却至室温,得到粒径10nm的赤铁矿纳米颗粒;B6、粒径250nm的铁氧化物包裹的SiO2(DNA(SiO2))微球颗粒的制备:将步骤B5得到的赤铁矿纳米颗粒35

350mg与步骤B4得到的SiO2(DNA(SiO2))微球50mg混合,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所得产物经洗涤以去除盐分,并在氮气下离心和干燥,得到粒径250nm的铁氧化物包裹的SiO2(DNA(SiO2))微球颗粒;C、制备粒径550nm的铁氧化物包裹的SiO2(DNA(SiO2))微球颗粒C1、SiO2内核溶液的制备:将粒径500nm的SiO2微球悬浮于异丙醇中,制成浓度为50mg/mL的SiO2内核溶液;C2、表面带正电的TMAPS功能化的SiO2微球的制备:将制好的SiO2内核溶液混匀,取1mL加入2mL微量离心管中,超声处理10分钟,得到均一的SiO2微球胶体溶液;向其中加入10μL TMAPS溶液,然后在恒温箱中以900rpm的速度在室温下搅拌12小时,用异丙醇洗涤后,得到表面带正电的SiO2微球;C3、粒径530nm的SiO2(DNA(SiO2))微球溶液的制备:先用超纯水制备浓度为50μg/mL的核酸溶液;然后向离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超子刘耿胡曾杰陈明洪霍再林刘家荣黄冠华阮楚晋王钢王惟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