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林学院专利>正文

板栗林地退化土壤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5483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板栗林地退化土壤修复方法,采取如下三项措施:一是合理施肥,年施复合化肥1125±10公斤/公顷和年施菜籽饼2700±20公斤/公顷,在每年的四月中下旬和八月中下旬各以半量施肥一次。二是林下种植绿肥,每年四月中下旬翻耕除草,播种绿肥。三是翻耕除杂草,每年七月中下旬和九月中下旬各翻耕除杂草一次,翻耕深度20±5cm。每年采用上述三项措施便能明显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补充了土壤中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板栗林地退化土壤得到逐年修复,有利于板栗的增产增收和板栗林地的永年持续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壤改良技术,尤其是果树林地的土壤改良技术。
技术介绍
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lume)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分布很广。板栗宜 在沙质或沙壤土中生长,土质疏松分散,缺有机质时尤为突出。近年,板栗林集约化栽 培常采用去除林下灌木和杂草、翻耕林地和施用化肥的管理方法,板栗林地水土流失严 重,土壤肥力下降。特别是板栗采收时,为拣拾方便,连年清理林下杂草和枯落物,造 成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严重下降,土壤生物学性质总体减退。目前,浙江省一些地区的 板栗林地的土壤已出现上述情况,发生严重退化。 众所周知,土壤退化是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表征,地上植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 系统稳定的首要条件。地表植物与土壤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地 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制约着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态特征,土壤微生物又通过相互竞争、 协调、驱动养分循环等作用影响地表植物多样性。因此,随着地表植物多样性减退,生 态环境开始恶化,继而出现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减退,最终出现土壤严重退化。 多年来,众多林业学者和土壤学家在土壤条件与板栗产量及品质方面的关系进 行探讨,如土壤酸碱性和土壤养分与板栗产量的关系、硼元素对提高板栗产量和改善品 质的作用、改善土壤条件和施肥等对提高板栗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等等,对社会作出了有 益的贡献。然而,经检索,尚未发现有关板栗长期生长过程中,土壤质量演变方面的研 究报道,更没有发现有关板栗林地退化土壤与修复方法的资料。光就土壤改良与修复技 术而言,CN1187429和CN1099548专利分别用栽种一年蓬植物修复改善酸化土壤和栽种 白茎盐生草改良盐碱土壤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许多板栗林地土壤严重退化的现实,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l)合理施肥板栗林地无论种植绿肥和保留杂草与否,年施复合化肥1125士10 公斤/公顷和年施菜籽饼2700±20公斤/公顷,选用的复合化肥N : P205 : K20 =15 : 15 : 15,每年的四月中下旬和八月中下旬各以半量施肥一次,施肥后翻耕,深度20±5cm ; (2)林下种植绿肥每年四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前翻耕除草,九月中下旬将绿肥 翻耕入土,翻耕深度30士5cm,绿肥选择种植大绿豆、乌豇豆、苜蓿类枝繁叶茂的豆科 植物; (3)翻耕除杂草每年七月中下旬和九月中下旬各翻耕除杂草一次,翻耕深度 20士5cm。3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板栗林地退化土壤的修复不但牵涉到提高板栗产量、增加 果农收益的现实利益问题,还关系到加强生态建设、土地的永续利用和生产的可持续发 展的长期利益问题,因此有利增产增收、优化生态和持续发展。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本修复方法的试验环境是浙江西北部 发育于砂页岩的红壤土类黄红壤亚类的板栗林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5.9°C,年降水量1424mm,无霜期236d,种植板栗已10年,栗林密度2mX3m,平均胸 径4.1cm。不同气候、不同降雨量、不同土质、不同栽种年限都会影响施肥的量和施肥季 节,绿肥品种的选择、翻耕深度等,可以因地制宜地有所修正,但对板栗林地退化土壤 修复方法所采用的合理施肥、林下种植绿肥和翻耕除杂草三项措施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的。本专利技术将施复合化肥、菜饼的量和翻耕深夜给出的定值是实际试验所得值,同时给 出一个正负修订值是考虑地块原肥力差异的大约调整值。翻耕的深度也是试验实际深度 值,不同土质、不同的绿肥和杂草收获量也可对翻耕深度作合理调整,所以也同时给出 士5cm的调整值。大绿豆的种子用量同样道理给出定值和修订值,这些均为公众能理解 的,不再一一作实施例进行罗列。林地的翻耕、施肥、绿肥收获(指翻耕入土)、播种时 期均为本申请人在实验地区的情况,各地因地制宜调整。 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相关对比试验和生物学机理介绍如下 —、关于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不仅是林产品高产、优质的保证,也是林地土壤质量可持续保持的重 要前提。但施肥对土壤生物学性质影响的研究较为缺乏。土壤酶具有专一性、敏感性和 高效性的特点,参与了几乎所有的土壤生物化学反应,是土壤生物学活性的重要体现。 土壤酶通过参与土壤的生物化学反应,改变土壤养分,从而影响土壤肥力,施肥对土壤 酶活性产生重要影响,有机肥能较好地提高土壤酶活性。土壤活性碳是指土壤中移动 快、稳定性差、易氧化、矿化,并具有较高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那部分有机碳,常 用水溶性碳和微生物碳等表征。土壤活性碳可以作为土壤有机质变化的早期预测指示, 对土壤性质变化有较高的灵敏性。研究表明,施肥会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产生明显影 响。试验设计三月份,在试验地板栗林中选择坡度基本一致,坡向一致的栗林 作为试验用林。试验设5个处理(见表1),每个处理从坡下向坡上延伸,面积控制为 300m2, 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4月20日第一次施肥,肥料用量及类型见表1, 8月 19日第二次施肥,肥料用量及类型与4月20日一致。每次施肥时进行翻耕,深度20cm。 表l板栗林施肥设计方案4处理 处理内容每公顷年施复合化肥2250公斤,分2次各半織入ti;公顷年施复合化肥5500公斤,分2次各半施入每公顷年施复合化肥1125公斤,藥籽饼27加公斤,分2次各半施入每公顷施菜籽饼5400公斤,分2次各半施入空广i对照(不施肥) 注复合肥为n : p2o5 : k2o= 15 : 15 : 15 结果分析 1、不同施肥处理对板栗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无论施肥量大小,还是肥料类型都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比较不同施肥处理发现,土壤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是处理2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随着化肥施肥量的增加,板栗林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明显上升,这种施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这里也启示我们,本试验中处理2的施肥数量较高,已有较多养分在土壤中积累。比较处理3和处理4发现,有机肥和有机肥化肥配施两个处理间土壤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一方面是由于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中化肥用量不大,不能明显增加土壤氮、磷、钾含量;另一方面,有机肥施入土壤需要有个较长的矿化过程,肥料中的养分才会转变成有效态,所以对当年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影响不大。 表2不同施肥处理板栗林土壤养分含量处理水解氮 (mg-kg ')有效磷 (mg-kg i)速效fP (rag*kg-')全氮 (g'kg—')全磷 (g,kg1)有机质:i,101. 25c8. 61c280.55b1.08b0. 50a23. O:k:22化78a15,68a308. 17a1. lib0, 51a22. 70c3135.63be10, 33b217.65c1. 28a0, 48a26.05b賜7, 48b11.働163.74c1. 39a'0,49a30. 75a585.43d5. 45d103, 45d1. 04b0.41a22. 35c 注同列中不同英文字母表示差异达显著水平(p < 0.05) 比较不同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发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栗林地退化土壤修复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了如下三项措施:    (1)合理施肥:板栗林地无论种植绿肥和保留杂草与否,年施复合化肥1125±10公斤/公顷和年施菜籽饼2700±20公斤/公顷,选用的复合化肥N∶P↓[2]O↓[5]∶K↓[2]O=15∶15∶15,每年的四月中下旬和八月中下旬各以半量施肥一次,施肥后翻耕,深度20±5cm;    (2)林下种植绿肥:每年四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前翻耕除草,九月中下旬将绿肥翻耕入土,翻耕深度30±5cm,绿肥选择种植大绿豆、乌豇豆、苜蓿类枝繁叶茂的豆科植物;    (3)翻耕除杂草:每年七月中下旬和九月中下旬各翻耕除杂草一次,翻耕深度20±5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秋芳吴家森姜培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林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