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河道水域退化土壤的生态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22396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7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改良河道水域退化土壤的生态构造,属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其特点是:从上到下设置不同的土壤层、隔离层及排水管。所述的土壤层分为三层:底层由粗砂石、碎石混合,土层厚度为20~30cm,排水管贯穿其中,构成底层的排水层;中层由乔木、灌木、地被按4:2:1的比例调配的泥炭土构成,土层厚度为30~40cm;表层覆盖低容重、高孔隙度、无退化的粘质土壤或加入土壤改良剂的优质土壤,土层厚度为20~45cm。所述的隔离层设置两层,一层位于表层土与中层土之间,另一层位于底层土与中层土之间,由碎石层叠合秸秆层构成,两个隔离层取向垂直叠合,夯实,隔离层厚度为20cm。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后,土壤砂质退化率降低,有机质增加。隔离效果显著,减少河流冲刷对土质的影响,增加土壤养分,有利于植物生长。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实现植被、秸秆的循环利用,应用范围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改良河道水域退化土壤的生态构造,属土壤改良
。其特点是:从上到下设置不同的土壤层、隔离层及排水管。所述的土壤层分为三层:底层由粗砂石、碎石混合,土层厚度为20~30cm,排水管贯穿其中,构成底层的排水层;中层由乔木、灌木、地被按4:2:1的比例调配的泥炭土构成,土层厚度为30~40cm;表层覆盖低容重、高孔隙度、无退化的粘质土壤或加入土壤改良剂的优质土壤,土层厚度为20~45cm。所述的隔离层设置两层,一层位于表层土与中层土之间,另一层位于底层土与中层土之间,由碎石层叠合秸秆层构成,两个隔离层取向垂直叠合,夯实,隔离层厚度为20cm。实施本技术后,土壤砂质退化率降低,有机质增加。隔离效果显著,减少河流冲刷对土质的影响,增加土壤养分,有利于植物生长。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实现植被、秸秆的循环利用,应用范围广泛。【专利说明】改良河道水域退化土壤的生态构造
本技术涉及土壤改良
,具体地说,是改良河道水域退化土壤的改良技术,构造适于植物生长的生态土壤。
技术介绍
河道水域周边土壤由于人类大量垦殖、耕种,导致严重的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河道水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沙粒含量高、保肥、保水能力弱,粘粒少,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梅雨季节极易导致洪涝灾害,威胁流域沿岸的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自然土壤成土过程中会形成层次明显的土壤剖面,各层次土壤具有不同的功能,剖面底层的母质土通常由颗粒较大的物质构成,为上层土体和地下水之间提供一层缓冲地带;中层土通过土体中的毛细孔隙与母质层以及地下水进行水分和养分的迁移和转化,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和机械支持;表层土主要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元素。 目前,改良河道水域土壤结构的方法主要包括添加土壤改良剂和施用有机物质法等,但均未考虑土壤的剖面特征,只是表层改善,很难避免二次退化的问题。因此遵循自然规律,按照自然土壤剖面特点人工构造优质土壤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良河道水域退化土壤的生态构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改良河道水域退化土壤的生态构造,属土壤改良
。从上到下设置不同的土壤层、隔离层及排水管。所述的土壤层分为三层:底层由粗砂石、碎石混合,土层厚度为20?30cm,排水管贯穿其中,构成底层的排水层;中层由乔木、灌木、地被按4:2:1的比例调配的泥炭土构成,土层厚度为30?40cm ;表层覆盖低容重、高孔隙度、无退化的粘质土壤或加入土壤改良剂的优质土壤,土层厚度为20?45cm。所述的隔离层设置两层,一层位于表层土与中层土之间,另一层位于底层土与中层土之间,由碎石层叠合秸杆层构成,两个隔离层取向垂直置合,穷头,隔尚层厚度为20cm。 所述的表层土的土壤厚度为20?45cm,对于球莖根的植物,表层土为45cm ;草坪、地被表土层土壤厚度为20?25cm。 所述的隔离层包括碎石层和秸杆层。所述的碎石层是均匀铺设粒径为l-2cm的碎石,厚度为8cm。所述的秸杆层是表层润湿的棉花秸杆。 所述的底层排水管由PVC打孔波纹管构成,打孔面积为管壁面积的5%?8%,打孔的孔径为5mm, PVC管的管径100?1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 1.实施本技术后,土壤沙化程度降低,粘度提高,含盐量下降,有机质增加。隔离效果明显,土壤的Ph明显降低、EC值显著降低、全盐量降低、有机质含量提高,均表现出土质明显改善。 2.实施本技术后,有效避免土壤反复退化问题。由于按照自然土壤的剖面特点构造,不同土层对植物生长过程所发挥的功效不同,土层本身与植物之间形成可循环的养分链。表层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中层土通过土体中的毛细孔隙与母质层以及地下水进行水分和养分的迁移和转化,下层土降低地下水位,缓解地下水中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同时两层隔离层,有效隔离、降低盐分,保证土壤全盐量适宜植物生长。因此,后期管理只需对表层土适当翻耕和施肥,节约劳力。 3.所述的隔离层由棉花秸杆和碎石组成,与传统的土壤改良剂相比,成本低廉,隔离效果显著,既可以提高废弃资源的利用率,秸杆自然腐败后形成的自然肥料又可以再次被土壤吸收,增加土壤有机介质含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改良河道水域退化土壤的生态构造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表层土 ;2.隔离层;3.中层土 ;4.底层土 ;5.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改良河道水域退化土壤的生态构造,属土壤改良
。从上到下设置不同的土壤层、隔离层及排水管。所述的土壤层分为三层:底层4由粗砂石、碎石混合,土层厚度为20?30cm,排水管贯穿其中,构成底层的排水层;中层3由乔木、灌木、地被按4:2:1的比例调配的泥炭土构成,土层厚度为30?40cm ;表层I覆盖低容重、高孔隙度、无退化的粘质土壤或加入土壤改良剂的优质土壤,土层厚度为20?45cm。所述的隔离层2设置两层,一层位于表层土与中层土之间,另一层位于底层土与中层土之间,由碎石层叠合稻杆层构成,两个隔尚层取向垂直置合,穷头,隔尚层厚度为20cm。 所述的表层土 I的土壤厚度为20?45cm,对于球莖根的植物,表层土为45cm ;草坪、地被表土层土壤厚度为20?25cm。 所述的隔离层2包括碎石层和秸杆层。所述的碎石层是均匀铺设粒径为l-2cm的碎石,厚度为8cm。所述的秸杆层是表层润湿的棉花秸杆。 所述的底层排水管5由PVC打孔波纹管构成,打孔面积为管壁面积的5%?8%,打孔的孔径为5mm, PVC管的管径100?150mm。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改良河道水域退化土壤的生态构造,属土壤改良
,其特点是:从上到下设置不同的土壤层、隔离层及排水管,所述的土壤层分为三层:底层由粗砂石、碎石混合,土层厚度为20?30cm,排水管贯穿其中,构成底层的排水层;中层由乔木、灌木、地被按4:2:1的比例调配的泥炭土构成,土层厚度为30?40cm ;表层覆盖低容重、高孔隙度、无退化的粘质土壤或加入土壤改良剂的优质土壤,土层厚度为20?45cm,所述的隔离层设置两层,一层位于表层土与中层土之间,另一层位于底层土与中层土之间,由碎石层叠合稻杆层构成,两个隔尚层取向垂直置合,穷头,隔尚层厚度为20c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河道水域退化土壤的生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层土的土壤厚度为20?45cm,对于球莖根的植物,表层土为45cm ;草坪、地被表土层土壤厚度为 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改良河道水域退化土壤的生态构造,属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其特点是:从上到下设置不同的土壤层、隔离层及排水管,所述的土壤层分为三层:底层由粗砂石、碎石混合,土层厚度为20~30cm,排水管贯穿其中,构成底层的排水层;中层由乔木、灌木、地被按4:2:1的比例调配的泥炭土构成,土层厚度为30~40cm;表层覆盖低容重、高孔隙度、无退化的粘质土壤或加入土壤改良剂的优质土壤,土层厚度为20~45cm,所述的隔离层设置两层,一层位于表层土与中层土之间,另一层位于底层土与中层土之间,由碎石层叠合秸秆层构成,两个隔离层取向垂直叠合,夯实,隔离层厚度为20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旸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天馨丽湖生态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