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及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528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及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其包括基础结构、转接结构和连接结构,基础结构包括支撑柱体、支撑板体,在连接方式上,排除了传统类型装配式的简单拼接结构,而采用更强结构的固定框、固定轴与连接机构配合,在拼接过程中仅需向对应方向实施压力,翻转固定架与固定轴接触,并受力翻转收缩进行避让,直至翻转固定架整体通过固定轴,通过拉簧的弹力对受力板施力,以此带动翻转固定架沿横向支架旋转,直至后端部分抵住背板,此时翻转固定架勾住固定轴完成连接,支撑轴与基础框体的内壁相贴合,确保整体连接的稳定性,且整体拼接精度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无需装配钢筋龙骨进行支撑。无需装配钢筋龙骨进行支撑。无需装配钢筋龙骨进行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及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
,具体地说,涉及装配式建筑。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一种通过预设钢筋支架,并对所预设板材拼接的方式,达成建筑搭建功能的专业结构,在装配式建筑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在自身结构上,仍然需要预设钢筋、龙骨等结构作为主体支撑,导致其搭建工作上对于主体支撑结构的需求较高,在钢筋龙骨出现倾斜时,则容易造成后期建筑的质量问题,整体搭建工作也不够方便,对于工期的缩减具有局限性,需要进行改进。
[000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05]一种装配式建筑,包括基础结构、转接结构和连接结构,所述基础结构包括支撑柱体、支撑板体,所述转接结构包括四向连接轴、折角连接轴三向连接轴,所述支撑柱体、支撑板体的上下端均对称开设有拼接槽口,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固定框、双向连接件和单向连接件,所述双向连接件由两组单向连接件组成,两组所述单向连接件之间呈对称分布,两组所述单向连接件之间固定连接。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拼接槽口的内侧顶部开设有扩展槽,所述固定框包括基础框体,所述基础框体的外表面顶部装有外方框,所述外方框与扩展槽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基础框体插设在拼接槽口的内侧。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方框的上表面边缘位置贯穿开设有正向安装孔,所述基础框体的内侧贯穿开设有斜向安装孔,所述基础框体的内侧装有固定轴。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单向连接件和双向连接件均位于基础框体的内侧,所述单向连接件包括方板,所述方板的表面四角位置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方板的表面四角位置均装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由立柱、支脚和斜向架组成,所述支撑轴与基础框体的内壁相贴合。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方板的上表面后端装有背板,所述背板的前端装有横向支架,所述横向支架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翻转固定架,所述翻转固定架的形状为半环状,所述翻转固定架套设在固定轴的外表面,所述翻转固定架的后端装有受力板,所述受力板与背板之间装有拉簧。
[0010]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基础架构分析及预处理工作;
[0012]S2:执行基础垂直面的搭建工作;
[0013]S3:执行平面的搭建以及封顶工作。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S1中,所述基础架构分析的步骤具体为:
[0015]S111:导入工程图纸,并对工程建筑三维模型进行拆分;
[0016]S112:基于拆分结果,获得平面、垂直面、承重柱和承重梁;
[0017]S113:将平面和垂直面数据与支撑板体相对应,达成对于支撑板体尺寸、件数的预设功能;
[0018]S114:将承重柱数据与支撑柱体相对应,获取支撑柱体单体高度以及所需段数;
[0019]S115:基于承重梁数据与四向连接轴、折角连接轴三向连接轴对应参照,综合比对分析选择适应组数的四向连接轴、折角连接轴三向连接轴,并获取其规格信息;
[0020]S116:基于S113至S115所得数据相互参照,比对结果,确认实施可行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S1中,所述预处理工作的步骤具体为:
[0021]S121:基于S113至S115所得数据,对支撑柱体、支撑板体、四向连接轴、折角连接轴三向连接轴进行制备;
[0022]S122:制备完成后,在所有拼接槽口中置入固定框,将基础框体置入拼接槽口内侧,并使得外方框与扩展槽的内壁相贴,在正向安装孔和斜向安装孔打入膨胀螺栓,使得固定框固定在拼接槽口的内侧;
[0023]S123:基于工程图纸,分析实施方案与工地相对应,建立水平实施场地,等待施工。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S2中,所述执行基础垂直面的搭建工作的步骤具体为:
[0025]S210:在垂直面中支撑柱体、支撑板体所装固定框在水平实施场地中的对应位置,预设单向连接件;
[0026]S220:在单向连接件的固定孔位置打入膨胀螺栓,并与水平实施场地相连接;
[0027]S230:将支撑柱体、支撑板体所装基础框体套设在单向连接件外表面,并向下方施力;
[0028]S240:翻转固定架与固定轴接触,并受力翻转收缩进行避让,直至翻转固定架整体通过固定轴;
[0029]S250:通过拉簧的弹力对受力板施力,以此带动翻转固定架沿横向支架旋转,直至后端部分抵住背板,此时翻转固定架勾住固定轴完成连接,支撑轴与基础框体的内壁相贴合,确保整体连接的稳定性;
[0030]S260:向上方继续搭建支撑柱体、支撑板体,将双向连接件置入二者上方所装基础框体内侧,并向下方施力,参照S240至S250步骤,完成双向连接件的固定工作;
[0031]S270:参照S230至S250步骤,完成支撑柱体、支撑板体的单次向上搭建工作;
[0032]S280:循环S260至S270步骤,直至支撑柱体、支撑板体达到所需高度。
[003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S3中,所述执行平面的搭建以及封顶工作的步骤具体为:
[0034]S310:判定目前所执行平面搭建为居住层或封顶层;
[0035]S320:参照S260步骤,完成双向连接件的固定工作;
[0036]S330:若S310所判定结果为封顶层,则在整体建筑的外侧边缘位置采用折角连接轴进行封边,并横向采用三向连接轴作为承重梁,完成整体框架的搭建工作,若S310所判定结果为居住层,则纵向采用三向连接轴进行封边,并通过三向连接轴作为承重梁,完成整体框架的搭建工作;
[0037]S340:横向采用支撑板体与双向连接件固定,并在其对应面置入双向连接件,直至平面搭建完成;
[0038]S350:若S310所判定结果为居住层,则循环S260至S280步骤,直至该居住层达到所需高度,并重新执行整体S3步骤,直至S310所判定结果为封顶层为止。
[0039]有益效果:
[0040]1、在连接方式上,排除了传统类型装配式的简单拼接结构,而采用更强结构的固定框、固定轴与连接机构配合,在拼接过程中仅需向对应方向实施压力,翻转固定架与固定轴接触,并受力翻转收缩进行避让,直至翻转固定架整体通过固定轴,通过拉簧的弹力对受力板施力,以此带动翻转固定架沿横向支架旋转,直至后端部分抵住背板,此时翻转固定架勾住固定轴完成连接,支撑轴与基础框体的内壁相贴合,确保整体连接的稳定性,且整体拼接精度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无需装配钢筋龙骨进行支撑。
[0041]2、在整体结构方面,该装配式建筑各部件模块化强,且复用率高,能够满足实际搭建中的各种需求,并基于平面中居住层和封顶层的差异,设置四向连接轴、折角连接轴、三向连接轴,综合流程化更强的施工方法,确保整体搭建的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包括基础结构、转接结构和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结构包括支撑柱体(1)、支撑板体(2),所述转接结构包括四向连接轴(3)、折角连接轴(4)三向连接轴(5),所述支撑柱体(1)、支撑板体(2)的上下端均对称开设有拼接槽口(6),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固定框(7)、双向连接件(8)和单向连接件(9),所述双向连接件(8)由两组单向连接件(9)组成,两组所述单向连接件(9)之间呈对称分布,两组所述单向连接件(9)之间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槽口(6)的内侧顶部开设有扩展槽,所述固定框(7)包括基础框体(701),所述基础框体(701)的外表面顶部装有外方框(702),所述外方框(702)与扩展槽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基础框体(701)插设在拼接槽口(6)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方框(702)的上表面边缘位置贯穿开设有正向安装孔,所述基础框体(701)的内侧贯穿开设有斜向安装孔,所述基础框体(701)的内侧装有固定轴(70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连接件(9)和双向连接件(8)均位于基础框体(701)的内侧,所述单向连接件(9)包括方板(901),所述方板(901)的表面四角位置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方板(901)的表面四角位置均装有支撑轴(902),所述支撑轴(902)由立柱、支脚和斜向架组成,所述支撑轴(902)与基础框体(701)的内壁相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板(901)的上表面后端装有背板(903),所述背板(903)的前端装有横向支架(904),所述横向支架(904)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翻转固定架(905),所述翻转固定架(905)的形状为半环状,所述翻转固定架(905)套设在固定轴(703)的外表面,所述翻转固定架(905)的后端装有受力板(906),所述受力板(906)与背板(903)之间装有拉簧(907)。6.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基础架构分析及预处理工作;S2:执行基础垂直面的搭建工作;S3:执行平面的搭建以及封顶工作。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所述基础架构分析的步骤具体为:S111:导入工程图纸,并对工程建筑三维模型进行拆分;S112:基于拆分结果,获得平面、垂直面、承重柱和承重梁;S113:将平面和垂直面数据与支撑板体(2)相对应,达成对于支撑板体(2)尺寸、件数的预设功能;S114:将承重柱数据与支撑柱体(1)相对应,获取支撑柱体(1)单体高度以及所需段数;S115:基于承重梁数据与四向连接轴(3)、折角连接轴(4)三向连接轴(5)对应参照,综合比对分析选择适应组数的四向连接轴(3)、折角连接轴(4)三向连接轴(5),并获取其规格信息;S116:基于S113至S115所得数据相互参照,比对结果,确认实施可行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庆令陈先赛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