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氢异丹参酮I在制备防治银屑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253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二氢异丹参酮I在制备防治银屑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研究,二氢异丹参酮I对银屑病具有显著的预防与治疗效果。具体地,二氢异丹参酮I能降低银屑病的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降低表皮厚度,减少皮肤CD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氢异丹参酮I在制备防治银屑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二氢异丹参酮I在制备防治银屑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反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以红斑、丘疹、鳞屑为主。银屑病春冬季易发或加重,夏秋季多缓解。具有病程长、易复发,大部分患者常常罹患终生,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痛苦。银屑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主要以遗传、感染、免疫异常、内分泌、环境等因素有关。银屑病根据临床特征不同可分为寻常型、关节病型、脓疱型及红皮病型,其中寻常型占99%以上,其他类型多由寻常型银屑病转化而来。
[0003]银屑病的西医治疗常采用维生素类、抗生素类、抗肿瘤类、重金属类、免疫调节剂或激动剂、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等内服药或用激素、角质形成剂、细胞毒制剂等外用药,同时配合紫外线照射、光化学方法等综合治疗本病。但临床实践证明,上述药物及疗法具有缓解期短、不良反应多、治疗费用高的缺点。
[0004]植物药,是以植物初生代谢产物如蛋白质、多糖和次生代谢物如生物碱、酚类、萜类为有效成分的原料药、制剂,通过植物药治疗银屑病目前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研究显示丹参可用于治疗银屑病《丹参在银屑病中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另有研究显示,丹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丹参酮具有治疗银屑病的作用《丹参酮治疗点滴型银屑病68例的疗效观察》,以及《丹参酮I在制备治疗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提供了丹参酮主要成分丹参酮I治疗银屑病的作用。然而,效果不甚理想。
[0005]因此,寻找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的药物对于银屑病的治疗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提供二氢异丹参酮I在制备治疗银屑病的药物中的应用,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0007]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二氢异丹参酮I在制备治疗银屑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银屑病的药物。
[0009]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
[0010]本专利技术根据研究,二氢异丹参酮I能够显著降低银屑病的严重程度,降低银屑病症状处表皮厚度,减少皮肤CD3
+
T淋巴细胞浸润,,抑制淋巴结免疫炎症相关基因表达,降低淋巴结中CD4
+
RORgt
+
细胞占CD3
+
T细胞百分率,降低淋巴结CD4
+
IL17a
+
细胞占CD3
+
T细胞百分率,促进淋巴结CD4
+
FOXP3
+
细胞占CD3
+
T细胞百分率,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炎症相关基因表达,所述角质形成细胞炎症相关基因包括但不限于CXCL1、CXCL10、CCL20、TNFa的基因。二氢异丹参酮I对银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0011]所述二氢异丹参酮I(Dihydroisotanshinone I,DHIT,CAS:20958

18

3)的分子式为C
18
H
14
O3,结构式如式(I)所示,3D结构式如式(II)所示:
[0012][0013]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二氢异丹参酮I在制备银屑病防治药物中的应用。
[0014]而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富含/含有二氢异丹参酮I的植物提取物也具有非常好的防治银屑病的价值。因此,本专利技术还要求保护富含/含有二氢异丹参酮I的植物提取物在制备银屑病防治药物中的应用。
[0015]优选地,所述植物包括但不限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白花丹参(Salvia.miltiorrhizaf.alba)、甘西鼠尾草(Saliuaprzewalskii Maxim)、滇丹参(Salvia yunnanensisC.H.Wight)、南丹参(Salvia bowleyane Dunn)及作为中药丹参的其它药用基源植物。其中,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是国家药典规定的丹参唯一植物基源,白花丹参、甘西鼠尾草、滇丹参、南丹参等是不同地域地方上作为丹参的替代物。
[0016]作为一种可实施的优选的技术方案,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治疗银屑病的药物,该药物包含二氢异丹参酮I。
[0018]优选地,所述药物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0019]优选地,所述治疗银屑病的药物剂型为外用剂型。
[0020]更优选地,所述外用剂型包括但不限于凝胶、乳膏、霜剂。
[0021]更优选地,所述药物中二氢异丹参酮I的浓度范围为0.01克/100毫升~99克/100毫升。
[0022]另外,所述治疗银屑病的药物剂型还可以为内服剂型。
[0023]更优选地,所述内服剂型包括但不限于片剂、胶囊、缓释剂。
[0024]更优选地,内服剂型时,二氢异丹参酮I的用药剂量为1ng/千克体重/日~1g/千克体重/日。
[002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治银屑病的凝胶,其中二氢异丹参酮I的质量浓度为0.01%~90%。
[0026]根据实验数据显示,二氢异丹参酮I的质量浓度控制在0.3%~1.0%即可实现很好的防治银屑病效果。因此,从控制成本等角度考虑,二氢异丹参酮I的质量浓度可控制在0.3%~10.0%。更优选地,二氢异丹参酮I的质量浓度可控制在0.3%~5.0%。更优选地,二氢异丹参酮I的质量浓度可控制在0.3%~2.0%。更优选地,二氢异丹参酮I的质量浓度可控制在0.3%~1.0%。
[0027]优选地,所述防治银屑病的凝胶含有如下质量比的成分:0.01%~90%二氢异丹参酮I、5~50%甘油、0.1~10%三乙醇胺、0.1~10%卡波姆、其余为水。
[0028]更优选地,所述防治银屑病的凝胶含有如下质量比的成分:0.01%~90%二氢异丹参酮I、5~25%甘油、1~2%三乙醇胺、0.5~3%卡波姆、其余为水。
[0029]更优选地,所述凝胶的含有如下质量比的成分:0.3%~10.0%二氢异丹参酮I、15~25%甘油、1~2%三乙醇胺、0.5~2%卡波姆、其余为水。
[0030]作为可选择的优选实施方案之一,所述凝胶的含有如下质量比的成分:0.3%~1.0%二氢异丹参酮I、20%甘油、1.5%三乙醇胺、1%卡波姆、其余为水。
[0031]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凝胶的制备方法:将甘油、三乙醇胺、卡波姆、水混合制成凝胶基质,在凝胶基质中加入二氢异丹参酮I,混合均匀,即得。
[003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二氢异丹参酮I(DHIT)在制备治疗银屑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研究,二氢异丹参酮I对银屑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具体来讲,二氢异丹参酮I能降低银屑病的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二氢异丹参酮I在制备防治银屑病的药物中的应用。2.富含/含有二氢异丹参酮I的植物提取物在制备防治银屑病的药物中的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包括丹参、白花丹参、甘西鼠尾草、滇丹参、南丹参,或丹参的其它药用基源植物。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提取物以二氢异丹参酮I为主要有效成分。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银屑病为降低银屑病的严重程度。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银屑病为降低银屑病症状处表皮厚度。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危建安胡冯菊韩凌卢传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