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软体阀芯的流量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23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软体阀芯的流量控制阀,包括顶部管(1)和底部管(2),顶部管(1)的一端设有顶部容腔(3),底部管(2)的一端设有底部容腔(4),顶部容腔(3)的配合端设有上层垫片(5),底部容腔(4)的配合端设有下层垫片(6),上层垫片(5)与下层垫片(6)之间设有带有预穿孔的软体阀芯(7),上层垫片(5)和下层垫片(6)的连接端之间穿设有螺杆(8),螺杆(8)的一端设有螺母(9),螺母(9)与顶部容腔(3)的连接端相紧贴;所述的上层垫片(5)和下层垫片(6)的圆孔与软体阀芯(7)上的预穿孔相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对流量的稳定控制。实现对流量的稳定控制。实现对流量的稳定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软体阀芯的流量控制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流量阀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软体阀芯的流量控制阀。

技术介绍

[0002]流量控制阀是一种采用高精度先导方式控制流量的多功能阀门。适用于流量控制和压力的管路中,现有一些流量控制阀,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1976029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连接的流量控制阀,包括控制阀,该控制阀设有进水连接端和出水连接端,所述流量控制阀还包括连接盘和固定板,所述进水连接端和出水连接端分别转动连接一个所述连接盘,所述连接盘远离所述控制阀的一侧设有多个连接杆,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阀,所述固定板用于可拆卸连接所述外界固定件。该类控制阀通过转动上端的阀门来移动封堵块的位置,改变通流面积的大小,从而实现对流量的控制,但该种控制阀不能够实现流量的连续控制,流量在流通是会存在跃升的现象,使得液体流通变得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软体阀芯的流量控制阀。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对流量的稳定控制。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软体阀芯的流量控制阀,包括顶部管和底部管,顶部管的一端设有顶部容腔,底部管的一端设有底部容腔,顶部容腔的配合端设有上层垫片,底部容腔的配合端设有下层垫片,上层垫片与下层垫片之间设有带有预穿孔的软体阀芯,上层垫片和下层垫片的连接端之间穿设有螺杆,螺杆的一端设有螺母,螺母与顶部容腔的连接端相紧贴;所述的上层垫片和下层垫片的圆孔与软体阀芯上的预穿孔相对应。
[0005]上述的基于软体阀芯的流量控制阀中,所述的顶部管与顶部容腔之间以及底部管与底部容腔之间均为螺纹密封连接。
[0006]前述的基于软体阀芯的流量控制阀中,所述的软体阀芯为硅胶浇筑制成,软体阀芯的厚度范围在1.5mm至2mm之间。
[0007]前述的基于软体阀芯的流量控制阀中,所述的软体阀芯上的预穿孔为钢针穿透成形,钢针直径决定预穿孔的大小。
[0008]前述的基于软体阀芯的流量控制阀中,所述上层垫片的圆孔直径大于下层垫片的圆孔直径。
[0009]前述的基于软体阀芯的流量控制阀中,所述上层垫片的圆孔直径小于下层垫片的圆孔直径。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
[0011]1、本专利技术中,液体通过底部容腔流向顶部容腔,随着容腔内的压力增大,软体阀芯产生形变,软体阀芯上的预穿孔打开,顶部容腔和底部容腔导通,液体依次通过下层垫片、软体阀芯以及上层垫片,容腔内的压力较小时,软体阀芯不产生形变,预穿孔不打开,两侧的容腔不导通;本专利技术在结构上较为简单,操作上也较为方便,通过容腔内的压力大小实现
软体阀芯上预穿孔的开合,从而有效控制阀体的关闭和导通,实现流量的连续稳定控制。
[0012]2、顶部管与顶部容腔之间以及底部管与底部容腔之间采用螺纹密封的形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证管体和容腔之间的密封性。
[0013]3、所述的上层垫片与下层垫片的圆孔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过改变垫片上圆孔的直径实现液体流通方向的不同。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软体阀芯的压力

流量特性曲线;
[0016]图3为上下层垫片的示意图;
[0017]图4为软体阀芯和钢针的示意图;
[0018]图5为可变流量调节阀的示意图;
[0019]图6为可变流量调节阀内垫片与软体阀芯结构的示意图。
[0020]附图中的标记说明:1

顶部管,2

底部管,3

顶部容腔,4

底部容腔,5

上层垫片,6

下层垫片,7

软体阀芯,8

螺杆,9

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
[0022]实施例1:一种基于软体阀芯的流量控制阀,包括顶部管1和底部管2,如附图1所示,顶部管1的一端设有顶部容腔3,底部管2的一端设有底部容腔4,容腔的直径远远大于管道的的直径,当液体从管道内进入容腔内,压力会产生变化,容腔内直径足够大就能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减缓该压力变化,避免容腔内气压突变。顶部容腔3的配合端设有上层垫片5,底部容腔4的配合端设有下层垫片6,上层垫片和下层垫片采用刚性材料,上层垫片5与下层垫片6之间设有带有预穿孔的软体阀芯7,上层垫片5和下层垫片6的连接端之间穿设有螺杆8,螺杆8的一端设有螺母9,螺母9与顶部容腔3的连接端相紧贴;所述的上层垫片5和下层垫片6的圆孔与软体阀芯7上的预穿孔相对应。
[0023]所述的顶部管1与顶部容腔3之间以及底部管2与底部容腔4之间均为螺纹密封连接,顶部管与顶部容腔之间以及底部管与底部容腔之间采用螺纹密封的形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证管体和容腔之间的密封性。所述的软体阀芯7为硅胶浇筑制成,软体阀芯7的厚度范围在1.5mm至2mm之间,采用一体浇筑,软体阀芯能够保证较好的结构强度,所述的软体阀芯7上的预穿孔为钢针穿透成形,如附图4所示,钢针直径决定预穿孔的大小。所述上层垫片5的圆孔直径大于下层垫片6的圆孔直径;所述上层垫片5的圆孔直径小于下层垫片6的圆孔直径,所述的上层垫片与下层垫片的圆孔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附图3(a)所示为下层垫片,附图3(b)为下层垫片,通过改变垫片上圆孔的直径实现液体流通方向的不同。当液体从底部容腔流向顶部容腔时,底部容腔的内部压力逐渐升高,使得软体阀芯上的预穿孔打开,两侧容腔导通,导通的临界压力和流通特性取决于上层垫片的圆孔直径;当液体从顶部容腔流向底部容腔时,软体阀芯反向变形,预穿孔打开,实现两侧容腔的导通,导通的临界压力和流通特性取决于下层垫片的圆孔直径。通过不同孔径的配合实现正反两个方向的流量控制,软体阀芯的流量

压力特性曲线图如附图2所示。
[0024]实施例2:一种基于软体阀芯的流量控制阀,包括顶部管1和底部管2,如附图5所示,顶部管1的一端设有顶部容腔3,底部管2的一端设有底部容腔4,顶部容腔3的配合端设有上层垫片5,底部容腔4的配合端设有下层垫片6,上层垫片5与下层垫片6之间设有带有预穿孔的软体阀芯7,上层垫片5和下层垫片6的连接端之间穿设有螺杆8,螺杆8的一端设有螺母9,螺母9与顶部容腔3的连接端相紧贴;所述的上层垫片5和下层垫片6的圆孔与软体阀芯7上的预穿孔相对应。所述的上层垫片连接有第一调节杆10,第一调节杆10经顶部密封轴承11与顶部容腔相连接,所述的下层垫片连接有第二调节杆12,第二调节杆12经底部密封轴承13与底部容腔相连接。上层垫片与下层垫片上设有中心在同一直径圆弧上的多个不同直径的偏心孔,如附图6(a)所示,软体阀芯上设有偏心预穿孔,预穿孔所在的中心圆弧直径与偏心孔所在的中心圆弧直径相同,如附图6(b)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软体阀芯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管(1)和底部管(2),顶部管(1)的一端设有顶部容腔(3),底部管(2)的一端设有底部容腔(4),顶部容腔(3)的配合端设有上层垫片(5),底部容腔(4)的配合端设有下层垫片(6),上层垫片(5)与下层垫片(6)之间设有带有预穿孔的软体阀芯(7),上层垫片(5)和下层垫片(6)的连接端之间穿设有螺杆(8),螺杆(8)的一端设有螺母(9),螺母(9)与顶部容腔(3)的连接端相紧贴;所述的上层垫片(5)和下层垫片(6)的圆孔与软体阀芯(7)上的预穿孔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软体阀芯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管(1)与顶部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位吴诗莹王子阳吕春辉王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大城市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