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通航河道的钢栈桥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497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通航河道的钢栈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在河道两侧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形成支墩,再通过履带吊及打桩锤在河床上安装钢管桩结构,在所述钢管桩结构上端安装支撑桥面,完成当前梁段的施工,再驱动所述履带吊到当前完成的梁段上,进而依次对后面的梁段进行施工,直到最后一个梁段,当对最后一个梁段进行施工时,只需要在倒数第二个梁段的钢管桩结构和支墩上安装最后一个梁段的支撑桥面即可,进而完成多个梁段依次从河道一侧向河道另一侧的施工,即完成整体钢栈桥施工。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上述方法,能够避免筑岛作业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业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业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通航河道的钢栈桥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非通航河道的钢栈桥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优美自然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从而公园建设成为城市建设重要的一部分,但随着城市用地的紧张,传统陆地公园的发展受到限制,进而出现了天然湿地公园,而天然湿地公园中包含有很多河道,这些河道水流较浅无法通航,当需要在河道上架设桥梁时,非通航河道的桥梁施工不能使用通航水域的栈桥施工方法。
[0003]现有的非通航河道桥梁施工方式通常是通过筑岛作业进行,即在架设桥梁区域采用土石方回填的方法进行桥梁施工作业,但当湿地公园采用该方法时,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非通航河道的桥梁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现有的非通航河道桥梁施工方法通常采用筑岛作业而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缺陷。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通航河道的钢栈桥施工方法,包括:
[0006]在河道两侧岸边分别混凝土浇筑施工,形成支墩;钢栈桥由多个梁段构成;每个梁段包括第一组钢管桩、第二组钢管桩、剪刀撑以及支撑桥面;
[0007]根据预设桩位布置,对多个梁段依次从河道一侧向河道另一侧进行建设;
[0008]所述对多个梁段依次从河道一侧向河道另一侧进行建设,包括:
[0009]S1、将履带吊及打桩锤驱动到河道其中一侧的河岸支墩上;
[0010]S2、通过履带吊及打桩锤将第一组钢管桩打入到河床上,再通过履带吊及打桩锤将第二组钢管桩打入到河床上,最后通过剪刀撑将所述第一组钢管桩与所述第二组钢管桩连接,形成钢管桩结构;
[0011]S3、在钢管桩结构上端安装支撑桥面,完成当前梁段的施工;
[0012]S4、驱动履带吊及打桩锤到当前梁段上;
[0013]S5、循环步骤S2至S4,完成倒数第二个梁段的施工;
[0014]S6、在倒数第二个梁段的钢管桩结构和支墩上安装最后一个梁段的支撑桥面即可;
[0015]S7、驱动履带吊及打桩锤到河道另一侧的河岸支墩上,完成多个梁段依次从河道一侧向河道另一侧的施工,即完成整体钢栈桥的施工。
[0016]可选地,所述支撑桥面包括:
[0017]主梁,焊接在所述钢管桩结构的顶端;
[0018]多个依次连接的贝雷架,安装在所述主梁上;
[0019]分配梁,安装在所述贝雷架上;
[0020]桥面板,安装在所述分配梁上。
[0021]可选地,所述剪刀撑呈X型结构。
[0022]可选地,所述剪刀撑的上下两端还设置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连接所述第一组钢管桩与所述第二组钢管桩。
[0023]可选地,所述主梁是由2根工型钢梁焊接而成。
[0024]可选地,所述桥面板是由钢板构成的,所述钢板的厚度为11mm至13mm。
[0025]可选地,所述分配梁是由若干个工字钢梁构成的,适于均匀分配桥梁上的载荷。
[0026]可选地,所述贝雷架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梁和所述分配梁焊接连接。
[0027]可选地,所述桥面板上设置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与所述分配梁焊接连接。
[0028]可选地,所述防护栏的高度为1.1m至1.3m。
[002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30]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通航河道的钢栈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在河道两侧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形成支墩,再通过履带吊及打桩锤依次将所述第一组钢管桩和所述第二组钢管桩打入到河床上,然后将剪刀撑连接到所述第一组钢管桩和所述第二组钢管桩之间,形成钢管桩结构,在所述钢管桩结构上端安装支撑桥面,完成当前梁段的施工,再驱动所述履带吊到当前完成的梁段上,进而依次对后面的梁段进行施工,直到最后一个梁段,当对最后一个梁段进行施工时,只需要在倒数第二个梁段的钢管桩结构和支墩上安装最后一个梁段的支撑桥面即可,进而完成多个梁段依次从河道一侧向河道另一侧的施工,即完成整体钢栈桥的施工。
[0031]现有的非通航河道桥梁施工方式通常是通过筑岛作业进行,即在架设桥梁区域采用土石方回填的方法进行桥梁施工作业,但当湿地公园采用该方法时,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非通航河道的桥梁施工方法。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方法在河道两侧建造钢栈桥,不需要使用到土方回填方式,仅需要将依次所述钢管桩打入到河床上,即可完成非通航河道的钢栈桥施工,该方法由于不适用土方,则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003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通航河道的钢栈桥施工方法,所述支撑桥面包括主梁、贝雷架、分配梁以及桥面板,所述主梁焊接在所述钢管桩结构的顶端;多个依次连接的贝雷架安装在所述主梁上;所述分配梁安装在所述贝雷架上;所述桥面板安装在所述分配梁上。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贝雷架上下两端安装所述主梁和分配梁,能够更加均匀的分配桥梁上所承受的载荷。
[0033]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通航河道的钢栈桥施工方法,所述剪刀撑的上下两端还设置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连接所述第一组钢管桩与所述第二组钢管桩。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剪刀撑上设置加固杆,能够使所述钢管桩结构更加稳固,防止所述钢管桩结构晃动。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3为本专利技术支墩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4为本专利技术支墩施工结构示意图;
[0039]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组钢管桩施工结构示意图;
[0040]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组钢管桩施工结构示意图;
[0041]图7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桥面施工结构示意图;
[0042]图8为本专利技术最后一个梁段施工结构示意图。
[0043]实施例中附图标记说明:
[0044]1、支墩;2、梁段;100、河床;200、混凝土结构;
[0045]11、预埋钢筋;12、预埋钢板;
[0046]21、钢管桩结构;22、支撑桥面;
[0047]211、第一组钢管桩;212、第二组钢管桩;213、剪刀撑;
[0048]221、主梁;222、贝雷架;223、分配梁;224、桥面板;225、防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通航河道的钢栈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河道两侧岸边分别混凝土浇筑施工,形成支墩(1);钢栈桥由多个梁段(2)构成;每个梁段(2)包括第一组钢管桩(211)、第二组钢管桩(212)、剪刀撑(213)以及支撑桥面(22);根据预设桩位布置,对多个梁段(2)依次从河道一侧向河道另一侧进行建设;所述对多个梁段(2)依次从河道一侧向河道另一侧进行建设,包括:S1、将履带吊及打桩锤驱动到河道其中一侧的河岸支墩(1)上;S2、通过履带吊及打桩锤将第一组钢管桩(211)打入到河床(100)上,再通过履带吊及打桩锤将第二组钢管桩(212)打入到河床(100)上,最后通过剪刀撑(213)将所述第一组钢管桩(211)与所述第二组钢管桩(212)连接,形成钢管桩结构(21);S3、在钢管桩结构(21)上端安装支撑桥面(22),完成当前梁段(2)的施工;S4、驱动履带吊及打桩锤到当前梁段(2)上;S5、循环步骤S2至S4,完成倒数第二个梁段(2)的施工;S6、在倒数第二个梁段(2)的钢管桩结构(21)和支墩(1)上安装最后一个梁段(2)的支撑桥面(22)即可;S7、驱动履带吊及打桩锤到河道另一侧的河岸支墩(1)上,完成多个梁段(2)依次从河道一侧向河道另一侧的施工,即完成整体钢栈桥的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通航河道的钢栈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桥面(22)包括:主梁(221),焊接在所述钢管桩结构(21)的顶端;多个依次连接的贝雷架(2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志强葛新广卢兴龙任锐刘振刚邱耀艺孔德粲梁海棠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工学院中铁大桥局第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