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梁平台护栏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487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盖梁平台护栏支架,包括支架架体,所述支架架体包括第一外侧框、第二外侧框,第一外侧框与第二外侧框前后对称设置,第一外侧框与第二外侧框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横框、第二横框且第一横框、第二横框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外侧框、第二外侧框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外侧框与第二外侧框之间沿第一横框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中框,中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框、第二横框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外侧框、第二外侧框、中框底端两侧均设置有紧固机构并通过紧固机构与建筑物侧壁相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适用于不同面积的盖梁施工操作,同时其结构简单、拆装快捷,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效果。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效果。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盖梁平台护栏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施工平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盖梁平台护栏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空中作业,在盖梁顶端进行施工操作时,为了施工安全,通常需要在盖梁顶端设置防护栏来保证施工安全;专利号为CN202021359570.7公开了一种盖梁施工一体化安全防护平台,其可以安装在盖梁顶端来实现防护操作,然而,该防护平台与盖梁平台之间的连接工序较为复杂,同时其安装后结构稳固性较差,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利的盖梁平台护栏支架。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盖梁平台护栏支架,包括支架架体,所述支架架体包括第一外侧框、第二外侧框,第一外侧框与第二外侧框前后对称设置,第一外侧框与第二外侧框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横框、第二横框且第一横框、第二横框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外侧框、第二外侧框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外侧框与第二外侧框之间沿第一横框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中框,中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框、第二横框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外侧框、第二外侧框、中框底端两侧均设置有紧固机构并通过紧固机构与建筑物侧壁相抵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侧框、第二外侧框均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左右对称设置,第一竖杆与第二竖杆之间螺栓连接有若干个第一防护网,若干个第一防护网依次排列且相邻第一防护网之间螺栓连接;第一防护网的底端高度高于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的底端高度;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底端均相对设置有紧固机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框、第二横框包括顶横梁、底横梁,顶横梁与底横梁上下对称设置,第一横框中的顶横梁、底横梁两端分别与第一外侧框、第二外侧框中的第一竖杆螺栓连接,第二横框中的顶横梁、底横梁两端分别与第一外侧框、第二外侧框中的第二竖杆螺栓连接;所述顶横梁、底横梁上沿顶横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连接耳并通过连接耳与中框螺栓连接;顶横梁与底横梁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防护网,第二防护网与中框螺栓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中框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顶部架杆、底部架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左右对称设置且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分别与第一横框、第二横框中的连接耳螺栓连接,顶部架杆、底部架杆上下对称设置,顶部架杆、底部架杆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螺栓连接后构成矩形框架结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底端高度低于底部架杆底端高度,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底端均相对设置有紧固机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若干个第二防护网设置在相邻中框之间或中框与第一外侧框之间
或中框与第二外侧框之间,第二防护网的两侧分别与相邻的第一支撑杆螺栓连接,或第二防护网的两侧与相邻的第二支撑杆螺栓连接,或第二防护网的两侧与第一竖杆、第一支撑杆螺栓连接,或第二防护网的两侧与第二竖杆、第二支撑杆螺栓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固定螺套、调节螺杆、手持件;所述固定螺套固定连接在第一竖杆或第二竖杆或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底端,固定螺套的轴线方向与顶部架杆的长度方向相一致,调节螺杆套设在固定螺套内且调节螺杆与固定螺套螺纹连接,调节螺杆的外侧端头焊接有手持件。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2]本技术在进行使用时,只需将第一外侧框、第二外侧框中的第一竖杆、第二竖杆以及中框中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分别放置在盖梁顶端两侧,中框中的底部架杆与盖梁上端面相接触,此时,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底部架杆合围构成一个框架结构并扣合在盖梁顶端,接着使用调节机构对盖梁侧壁进行夹紧即可;其既简化了支架架体与盖梁之间的连接工序,又可以令支架架体与盖梁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固,有效提高了盖梁顶端施工作业的便利性;
[0013]另一方面,本技术中的中框、第一防护网、第二防护网的数量均可以根据盖梁的面积进行选择组装,其可以适用于不同面积的盖梁施工操作,同时其结构简单、拆装快捷,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装配结构图;
[0017]图3为紧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9]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盖梁平台护栏支架,包括支架架体,所述支架架体包括第一外侧框1、第二外侧框2,第一外侧框1与第二外侧框2前后对称设置,第一外侧框1与第二外侧框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横框3、第二横框4且第一横框3、第二横框4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外侧框1、第二外侧框2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外侧框1与第二外侧框2之间沿第一横框3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中框5,中框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框3、第二横框4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外侧框1、第二外侧框2、中框5底端两侧均设置有紧
固机构6并通过紧固机构6与建筑物7侧壁相抵接。
[0020]所述第一外侧框1、第二外侧框2均包括第一竖杆101、第二竖杆102,第一竖杆101、第二竖杆102左右对称设置,第一竖杆101与第二竖杆102之间螺栓连接有若干个第一防护网103,若干个第一防护网103依次排列且相邻第一防护网103之间螺栓连接;第一防护网103的底端高度高于第一竖杆101、第二竖杆102的底端高度;第一竖杆101、第二竖杆102底端均相对设置有紧固机构6。
[0021]所述第一横框3、第二横框4包括顶横梁301、底横梁302,顶横梁301与底横梁302上下对称设置,第一横框3中的顶横梁301、底横梁302两端分别与第一外侧框1、第二外侧框2中的第一竖杆101螺栓连接,第二横框4中的顶横梁、底横梁两端分别与第一外侧框1、第二外侧框2中的第二竖杆102螺栓连接;所述顶横梁301、底横梁302上沿顶横梁30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连接耳304并通过连接耳304与中框5螺栓连接;顶横梁301与底横梁30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防护网303,第二防护网303与中框5螺栓连接。
[0022]所述中框包括第一支撑杆501、第二支撑杆502、顶部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梁平台护栏支架,包括支架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架体包括第一外侧框、第二外侧框,第一外侧框与第二外侧框前后对称设置,第一外侧框与第二外侧框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横框、第二横框且第一横框、第二横框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外侧框、第二外侧框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外侧框与第二外侧框之间沿第一横框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中框,中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框、第二横框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外侧框、第二外侧框、中框底端两侧均设置有紧固机构并通过紧固机构与建筑物侧壁相抵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梁平台护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框、第二外侧框均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左右对称设置,第一竖杆与第二竖杆之间螺栓连接有若干个第一防护网,若干个第一防护网依次排列且相邻第一防护网之间螺栓连接;第一防护网的底端高度高于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的底端高度;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底端均相对设置有紧固机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梁平台护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框、第二横框包括顶横梁、底横梁,顶横梁与底横梁上下对称设置,第一横框中的顶横梁、底横梁两端分别与第一外侧框、第二外侧框中的第一竖杆螺栓连接,第二横框中的顶横梁、底横梁两端分别与第一外侧框、第二外侧框中的第二竖杆螺栓连接;所述顶横梁、底横梁上沿顶横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连接耳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华强王宇境叶金有何浩
申请(专利权)人:开平市中盛建筑脚手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