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创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6482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仪器的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发现颈内静脉参数与中心静脉压参数的相关性,从而获得了通过体表静脉管径参数来预测CVP的方法,通过39例受试者,构建了线性回归方程,Y=w0a+w1b+w2c+w3d,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并且使得检测中心静脉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率高,对医疗方面有重大意义。对医疗方面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创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仪器的传感器
,具体涉及一种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功能和血容量的常用指标,与右心房压力(right atrial pressure,RAP)值近似,在舒张期与右心室压力相同,可以反应血容量、心功能、血管张力的综合情况,而且中心静脉压比动脉压更早反映出全身血容量和心功能状态,通过连续监测中心静脉压,可以准确了解右心前负荷,当中心静脉压出现异常时,提示可能存在的疾病有休克、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正常值范围为4至8mmHg。CVP的监测是指导急重症患者补液治疗以及评估循环血容量的有效指标。当中心静脉压偏高常常与心血管系统异常有关,常见的疾病有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中心静脉压偏低时,代表右心房和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有所下降,可能与休克相关。
[0003]在临床上,通过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或腋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至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汇处进行测量。目前,但因其操作费时且难度较大,并且穿刺时会出现感染、血栓及出血,气胸及血胸等并发症,其准确性受到测量通路、患者体位、传感器位置等因素影响。
[0004]因此,开发一种无创、快速及准确预测CVP的方法是临床的迫切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研究体表静脉的管径参数与CVP的关系,从而获得了通过体表静脉管径参数来预测CVP值的方法,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创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选取所要检测的静脉部位;
[0008]S2.将超声检测仪的探头放置在所要检测的静脉部位相应区域;
[0009]S3.通过超声检测仪,获取到所选取的静脉部位的静脉前后管径、静脉左右管径、横断面积和周长数据;
[0010]S4.将检测到的静脉部位的静脉前后管径、静脉左右管径、横断面积和周长的数据,通过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中心静脉压的数值。
[0011]所述线性回归方程是:Y=w0a+w1b+w2c+w3d
[0012]其中,Y是因变量,即中心静脉压的数值,其中a、b、c、d分别代表颈内静脉的前后径、颈内静脉的左右径、颈内静脉的横断面积、和颈内静脉的周长;
[0013]当a、b、c、d分别为呼气末颈内静脉的前后径、颈内静脉的左右径、颈内静脉的横断面积、和颈内静脉的周长时;w0,w1,w2,w3分别为0.10955944,0.36938604,

0.03333283,0.11926442,MSE:20.287249684001473
[0014]当a、b、c、d分别为吸气末颈内静脉的前后径、颈内静脉的左右径、颈内静脉的横断面积、和颈内静脉的周长时;w0,w1,w2,w3分别为0.34543744,0.61360341,

0.08026889,0.11808912,MSE:19.643026403900965;
[0015]进一步的,中心静脉压Y是通过呼气末颈内静脉的前后径、颈内静脉的左右径、颈内静脉的横断面积、和颈内静脉的周长计算获得。
[0016]进一步的,所述静脉部位是与中心静脉相关的静脉部位。
[0017]更进一步的,所述静脉部位选自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和腋静脉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进一步的,所述静脉部位优选颈内静脉。
[0019]进一步的,所述的探头是贴片探头,通过贴片探头可以长时间实时监控所述静脉管径参数,减少医生的手动操作。
[0020]进一步的,所述的贴片探头可以是线阵探头、相控阵探头、机械扇扫探头、方阵探头。
[0021]进一步的,所述的贴片探头优选线阵探头。
[0022]进一步的,超声检测仪的中心频率7.1MHz,阵列宽度38.4mm,阵元基数128,扫描方式为电子线阵。
[002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创中心静脉压监测的仪器,该仪器包括信息获取单元、信息处理单元和信息显示单元;
[0024]所述信息获取单元通过超声检测仪获取受试者相应静脉部位的静脉前后管径、静脉左右管径、横断面积和周长的数据;
[0025]所述信息处理单元是通过如下线性回归方程处理信息获取单元获得的数据信息,获得中心静脉压的数值;
[0026]所述线性回归方程是:Y=w0a+w1b+w2c+w3d
[0027]其中,Y是因变量,即中心静脉压的数值,其中a、b、c、d分别代表颈内静脉的前后径、颈内静脉的左右径、颈内静脉的横断面积、和颈内静脉的周长;
[0028]当a、b、c、d分别为呼气末颈内静脉的前后径、颈内静脉的左右径、颈内静脉的横断面积、和颈内静脉的周长时;w0,w1,w2,w3分别为0.10955944,0.36938604,

0.03333283,0.11926442,MSE:20.287249684001473;
[0029]当a、b、c、d分别为吸气末颈内静脉的前后径、颈内静脉的左右径、颈内静脉的横断面积、和颈内静脉的周长时;w0,w1,w2,w3分别为0.34543744,0.61360341,

0.08026889,0.11808912,MSE:19.643026403900965;
[0030]所述信息显示单元是将信息处理单元对相应信息处理后获得的中心静脉压的数值通过显示设备显示。
附图说明
[0031]图1颈内静脉参数预测中心静脉压升高的ROC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
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33]实施例1颈内静脉管径参数与中心静脉压相关性验证
[0034]验证数据集选自下表1
[0035]上海六院EICU的急重症患者共39人,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详细记录其临床病案信息,见表1。
[0036]表1受试者的相关检测参数
[0037][0038][0039]中心静脉压:是指用中心静脉置管为金标准检测获得的患者中心静脉压值。
[0040]呼气末以及吸气末颈内静脉的前后径、颈内静脉的左右径、颈内静脉的横断面积、和颈内静脉的周长的数值是通过超声检测仪检测获得。
[0041]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验证颈内静脉参数与中心静脉压之间的相关性。
[0042]结果显示:呼气末颈内静脉前后径、左右径及周长与中心静脉压呈中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创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所要检测的静脉部位;S2.将超声检测仪的探头放置在所要检测的静脉部位相应区域;S3.通过超声检测仪,获取到所选取的静脉部位的静脉前后管径、静脉左右管径、横断面积和周长数据;S4.将检测到的静脉部位的静脉前后管径、静脉左右管径、横断面积和周长的数据,通过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中心静脉压的数值;所述线性回归方程是:Y=w0a+w1b+w2c+w3d其中,Y是因变量,即中心静脉压的数值,其中a、b、c、d分别代表颈内静脉的前后径、颈内静脉的左右径、颈内静脉的横断面积、和颈内静脉的周长;当a、b、c、d分别为呼气末颈内静脉的前后径、颈内静脉的左右径、颈内静脉的横断面积、和颈内静脉的周长时;w0,w1,w2,w3分别为0.10955944,0.36938604,

0.03333283,0.11926442,MSE:20.287249684001473当a、b、c、d分别为吸气末颈内静脉的前后径、颈内静脉的左右径、颈内静脉的横断面积、和颈内静脉的周长时;w0,w1,w2,w3分别为0.34543744,0.61360341,

0.08026889,0.11808912,MSE:19.643026403900965。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静脉部位是与中心静脉相关的静脉部位。3.如权利要求2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部位选自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腋静脉。4.如权利要求3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部位优选颈内静脉。5.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头是贴片探头,通过贴片探头可以长时间实时监控所述静脉管径参数,减少医生的手动操作。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元义董立平黎梦张立萍胡兵钟传钰鲁绍蓉谢雪蒋伟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