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4665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芯体的线圈部件,该芯体在凸缘部具备隆起部,但不需要在成型用的冲头设置薄弱的部分。芯体(5)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卷芯部以及分别设置于卷芯部(2)的轴线方向上的相互反向的端部的第一凸缘部(3)及第二凸缘部(4)。在第一凸缘部(3)及第二凸缘部(4)各自的周围的任一面,设置有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中央部隆起的隆起部(29),在隆起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形成有比隆起部低的肩部(30)。在第一凸缘部(3)及第二凸缘部(4)各自的供卷芯部(2)的轴线方向上的端部安置的内侧端面设置有凹部(33),卷芯部(2)的轴线方向上的端部即至少隆起部侧的部分位于凹部(33)内,并处于陷入内侧端面的状态。处于陷入内侧端面的状态。处于陷入内侧端面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芯体卷绕有线材的构造的绕线型的线圈部件,特别是涉及芯体所具备的凸缘部与卷芯部的连结部分的构造。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在日本特开2021

3996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凸缘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隆起的隆起部的芯体。图12(B)示意性地示出了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芯体51。
[0003]参照图12(B),芯体51具有沿轴线方向AX延伸的卷芯部52、和分别设置于卷芯部52的轴线方向AX上的相互反向的端部的第一凸缘部53及第二凸缘部54。
[0004]第一凸缘部53及第二凸缘部54分别具有:安装面55及56,在安装时朝向安装基板侧;顶面57及58,朝向安装面55及56的相反侧;内侧端面59及60,供卷芯部52的轴线方向AX上的端部安置;外侧端面61及62,朝向内侧端面59及60的相反侧;以及第一侧面63及64和第二侧面65及66,将内侧端面59及60与外侧端面61及62连结且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内侧端面59及60、外侧端面61及62、第一侧面63及64、以及第二侧面65及66将安装面55及56与顶面57及58连结。
[0005]在专利文献1中,在顶面57及58设置有在与轴线方向AX正交的方向上的中央部隆起的隆起部67,在隆起部67的两侧形成有比隆起部67低的肩部68。更具体而言,在将凸缘部53及54的第一侧面63及64与第二侧面65及66分别对置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WD时,在顶面57及58设置有在宽度方向WD上的中央部隆起的隆起部67,在隆起部67的宽度方向WD的两侧形成有比隆起部67低的肩部68。
[0006]芯体51是通过使用成对的冲头和冲模对铁氧体等的粉状体进行压缩成型,并对所得到的成型体进行烧制而获得的。根据需要,在烧制后,为了去毛刺,有时也实施滚筒研磨。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

39961号公报
[0008]图12(A)示出了用于成型图12(B)所示的芯体51的冲头69。在图12(A)中,冲头69以其作用面朝向上方的方式被图示。因此,冲头69通过以与图示的姿势上下颠倒地朝向的状态,从填充有成型用粉状体的冲模(未图示)的上方朝向冲模下降来实现成型。
[0009]如图12(A)所示,在冲头69分别以规定的高度位置设置有与应成型的芯体51的隆起部67对应的部分(隆起部对应部)67a、与肩部68对应的部分(肩部对应部)68a以及与卷芯部52对应的部分(卷芯部对应部)52a。这里,当关注冲头69的隆起部对应部67a及肩部对应部68a与卷芯部对应部52a的连接部时,可知在此处存在薄壁部70。可以说薄壁部70是作为欲成型隆起部67的必然结果而形成的。
[0010]薄壁部70仅形成线接触部,极其薄壁,甚至形成微小的间隙。因此,隆起部对应部67a及肩部对应部68a与卷芯部对应部52a的连接部的截面极小,机械强度极低。因此,冲头69容易因芯体51的成型时的压力而变形,在薄壁部70也可能会产生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11]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芯体的线圈部件,该芯体在凸缘部具备隆起部,但不需要在成型用的冲头设置薄弱的部分。
[0012]本专利技术涉及线圈部件,具备:芯体,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卷芯部、和分别设置于卷芯部的轴线方向上的相互反向的端部的第一凸缘部及第二凸缘部;第一端子电极,设置于第一凸缘部;第二端子电极,设置于第二凸缘部;以及至少一根线材,与第一端子电极及第二端子电极连接,且卷绕于卷芯部。
[0013]在第一凸缘部及第二凸缘部各自的周围的任一面,设置有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中央部隆起的隆起部,在隆起部的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形成有比隆起部低的肩部。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凸缘部及第二凸缘部各自的供卷芯部的轴线方向上的端部安置的内侧端面设置有凹部,卷芯部的轴线方向上的端部且至少隆起部侧的部分位于凹部内,并处于陷入内侧端面的状态。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在凸缘部具备隆起部,由于具备卷芯部的轴线方向上的端部处于陷入内侧端面的状态的芯体,因此在用于成型芯体的冲头中,也能够使隆起部对应部及肩部对应部与卷芯部对应部之间具有足够的重叠,能够使这些部分之间的连接部的截面相对较大。因此,能够提高冲头的机械强度,能够使冲头在芯体的成型时不易因压力而变形。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以安装面7及8朝向上方的方式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的外观的立体图。
[0017]图2是从安装面7及8侧表示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1的外观的仰视图。
[0018]图3是以安装面7及8朝向上方的方式示出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1的外观的主视图。
[0019]图4是沿着图2的线A

A的线圈部件1的剖视图。
[0020]图5是以安装面7及8朝向上方的方式示出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1所具备的芯体5的外观的立体图。
[0021]图6是从安装面7及8侧表示图5所示的芯体5的外观的仰视图。
[0022]图7是沿着图6的线B

B的芯体5的剖视图。
[0023]图8是以安装面7及8朝向上方的方式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所具备的芯体35的外观的立体图。
[0024]图9是用于示意性地说明图5所示的芯体5或者图8所示的芯体35的成型工序的图,(A)是表示冲头P1的立体图,(B)是表示通过(A)所示的冲头P1成型的芯体C2的立体图。
[0025]图10是用于说明芯体的成型工序的第一变形例的相当于图9的图。
[0026]图11是用于说明芯体的成型工序的第二变形例的相当于图9的图。
[0027]图12是用于说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芯体51的成型工序的相当于图9的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
线圈部件;2

卷芯部;3

第一凸缘部;4

第二凸缘部;5、35、C1~C3

芯体;7、8

安装面;9、10

顶面;11、12

内侧端面;13、14

外侧端面;15、16

第一侧面;17、18

第二侧面;21、22

线材;23、23A、23B

第一端子电极;24、24A、24B

第二端子电极;
28

固定部;29

隆起部;30

肩部;31

沿着隆起部延伸的部分;32

沿着肩部延伸的部分;33

凹部;34

间隙;AX

轴线方向;WD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部件,其中,具备:芯体,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卷芯部、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相互反向的端部的第一凸缘部及第二凸缘部;第一端子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凸缘部;第二端子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凸缘部;以及至少一根线材,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及所述第二端子电极连接,且卷绕于所述卷芯部,在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二凸缘部各自的周围的任一面,设置有在与所述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中央部隆起的隆起部,在所述隆起部的与所述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形成有比所述隆起部低的肩部,在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二凸缘部各自的供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端部安置的内侧端面设置有凹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端部侧且所述卷芯部的至少所述隆起部侧的部分位于所述凹部内,并处于陷入所述内侧端面的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二凸缘部分别具有:安装面,在安装时朝向安装基板侧;顶面,朝向所述安装面的相反侧;所述内侧端面;外侧端面,朝向所述内侧端面的相反侧;以及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将所述内侧端面与所述外侧端面连结且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所述内侧端面、所述外侧端面、所述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二侧面将所述安装面与所述顶面连结,在将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对置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时,所述隆起部在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二凸缘部各自的所述安装面上设置于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克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